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这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景德镇古彩艺术也是运用剪纸艺术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从而达致神似而不是形似的艺术韵味。这一点在古彩人物中得到充分体现,古彩人物只有红黑两种线条勾勒,便生动之极,给人以回味。这就是西画所说素描的功力与魅力。从此可以说明素描是景德镇人的发明,并非西方的原创。
古彩正是在民间剪纸夸张手法基础上,经过古彩的方法来演化、深化表现生活真善美的过程。在对于民间剪纸的领悟和对生活的观察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古彩艺术家们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古彩艺术形象的独特感染力和独特情韵。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自古以来,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在民间剪纸中以此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从撷取民间剪纸此类题材而来的古彩艺术也因此得到人们的喜爱。
景德镇古彩艺术运用的语言之一就是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它们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情感的古彩造型许多来自于民间剪纸。
古彩艺术与民间剪纸一样源于自然且在自然历史演绎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又不失其内在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脉络的主题性、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大众性、以具有民族认同感的艺术语言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以技法为基础的表现性构成的两者相通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在全国分布,有南方派与北方派。正是这些地域特色的剪纸艺术,为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来源。
南方派民间剪纸:
湖北沔阳属荆楚地区,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有1500多年的历史。沔阳剪纸艺术体现了荆风楚俗的地域情韵。
沔阳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粗犷、奔放特色相比,显得精细入微。首先是它的构图丰满,运用“散点透视”,在平面上表现立体人物,点、线、面有机结合。刚柔相间、黑白对比、虚实相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因此人物形神兼备,线条流杨、圆润,阴刻、阳刻并用。纹样多为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如“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
沔阳剪纸多有凤凰为主体的花样,如丹凤朝阳、双凤朝阳、凤戏牡丹、双凤双喜、龙凤呈祥、凤凰展翅、龙凤双全、百鸟朝凤、龙飞凤舞、彩凤双飞、凤凰于舞(比喻婚姻美满、夫妻和睦)、凤凰来仪、凤友鸾交(比喻有情的青年男女结成夫妇)、鸾凤和鸣。剪纸中凤凰的姿态或亭亭玉立,或翘首挺立,或健步跨跃,或展翅高翔,表现出一种自信、向上、健美的活力。其神态和造型,保持了楚文化的情韵。
特别是婚俗剪纸中,用红色与、大红色纸剪刻制成,起到增添喜庆气氛作用。可见楚文化尚赤遗风之—斑。
沔阳剪纸中的这些题材被景德镇古彩艺人们直接移入到古彩艺术创作中民,比如沔阳剪纸中的凤凰为主体的各种花样就在古彩艺术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古彩矾红色彩的大面积使用红色与红色、大红色剪纸是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