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德化瓷塑 经典延续






[日期:2010-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 ]

  说起雕塑,往往会给人一种坚硬冰冷的感觉,无论是金银玉石还是陶器皆是如此。然而在庙宇或者百姓家中常见的白釉佛像却似乎能散发一种温润的光泽,亲切得可以让人心静如水。这些佛像是什么质地?德化瓷!在雕塑世界和瓷器世界间穿行的德化瓷塑可以说是世界上一门独到顶尖的技艺,无怪乎能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项目。作为“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苏清河大师已经对它痴迷了五十余载。

苏清河,中国知名陶瓷艺术大师

  苏清河——1941年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师从瓷塑名家苏勤明与雕刻师许光益。在瓷艺界,他享有多项桂冠:中国白瓷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德艺双馨陶瓷艺术大师和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创办了福建省首家民营陶瓷科研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并独创白里透红的特级中国白瓷——莹玉象牙瓷,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评比银杯奖,此后还获得了中国星火科技精品展示会金奖、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银奖等等。

天然之美,水火之技

  德化瓷素以“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如磐”闻名,追其根由,自然离不开当地特殊的瓷土。与同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相比,德化出产的瓷土更具延展性,也更纯净,其氧化硅、氧化钾含量比较高,所以烧成后玻璃质较多,看上去瓷胎致密,透光优良,如霜似雪。历代德化瓷塑大师都以这得天独厚的白为荣,坚持用“白”的原色来做瓷塑,因为在这么温润、清雅的白上施任何色彩都显得多余。这点,苏清河大师也很认同。在他看来,好的瓷土做出的素瓷本身就很美,就可以雕塑出一等完美的作品,自然地展现德化白瓷的质朴美。这样的瓷质不仅不需要彩绘装饰,有时甚至连釉都可以忽略。因为上釉的厚薄一旦控制不好,所塑造的人物细部就可能发生变形,在光影上也会显得不够真实。不过上釉的塑像也可呈现另外一种美丽——窑变产生的釉色。在窑炉中,烧造的气氛和位置的不同会使瓷的釉色发生变化,有时会烧出“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等截然不同的釉色。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天意”也使得德化瓷塑更具收藏价值。

  而与其他雕塑相比,德化瓷塑也更具挑战性。因为它不仅是考验雕塑的功力,还要考验“水火之技”——工艺师要考虑的不仅是雕塑的表现手法,更要重视瓷塑进窑炉后所承受的火候。因为粘土本身的伸缩性强,成坯烧造后,有的甚至可能达到近的收缩,一旦处理不好,就极可能发生变形。所以在制坯烧造时胎体的薄厚是_古均匀、各个部件晾干是否一致,胎体是否有瑕疵,烧的速度是否合适等因素都十分重要,一旦出现纰漏就可能导致瓷器变形、开裂,成为废品。即使到了现代这样的高科技社会,一件完美的瓷塑艺术品仍然需要工艺师的全程严密把关,就连苏清河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也不敢有丝毫马虎。好不容易将瓷烧成后,传统的德化人还会做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只要有一点瑕疵都必须将成品销毁。有缺憾的就不能称之为“德化瓷”!因而苏清河大师也特别提醒各位藏友:收藏德化白瓷一定要格外爱惜,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无不是经历几十道工序,耗费制瓷人无数心血,熬过水火人工十几道考验才来到人们手中。这些雕塑艺术品的手指、衣纹、珠粒、牙齿等细节部分都需要加倍小心保护。然而正因为瓷塑不易保存的特性,若干年后,您细心保藏完整的瓷塑,说不定就能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孤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