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胎在上釉之前要进行一次补水,通过用水笔蘸清水在坯胎上刷抹,可以除抹利坯时的刀痕及晒坯时残留的粉尘,还可以发现坯胎内隐藏的气孔及混在坯泥中的硬泥团(俗称死泥)。并及时地修补,施完釉后还要检查,对坯胎没有施上釉或釉薄缺的地方,也要用相同的施釉方法进行修补。
颜色釉施于坯胎上,由于釉浆比较厚,只适宜用毛笔涂搨上去,这种施釉的放发酵涂釉或搨釉,但是颜色釉在高温窑火中,一种颜色釉常会因为窑温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出现几种不同的色彩,这就要总结经验,完善配釉的良方,对那些釉薄而色相不好的都应该剔除。
仅用青花料勾描样的线条,呈色淡雅轻柔,很像中国画的白描,这种青花绘画称之为淡描;而混水(也叫分水)则是在青花勾线的轮廓里,用浓淡不同的青花料水进行渲染填色,很有中国水墨画的“墨分五色”的风味。
瓷雕中有一种捏雕,把少许的瓷泥放在手掌中用搓削剔压的技法,可以组合成各种花鸟,造型十分逼真;如果是在坯胎上涌刀按线图刻画的话,就可制出刻花瓷,这种刻画装饰的瓷器罩上透明釉就可以送窑烧成。
瓷器坯胎从作坊送到画坊或窑厂,有专门的工人运输。左右两肩各托抗一块坯板的叫驮坯工,挑一种竹制坯架挑子的挑坯工。坯架子上分五层,左右坯板上有一百多个,但挑者脚步轻盈稳健,坯不会晃荡,这是景德镇特有的一种景观。
匣钵经过多次高温的窑火,难免会出现皲裂的现象,景德镇人又一种好办法,就是用长长的竹篾薄片把匣钵破裂处紧紧地箍捆好,进窑烧时会经久不断,有助匣钵高温软化时接缝。装坯时要看坯胎大小高低选择合乎规格的匣钵,装的时候要洁净平稳不能有任何倾斜和摇晃。
瓷坯做好后,需装进匣钵内,送到专门烧窑的业主家去。烧窑工把匣钵根据瓷釉耐火的要求及成瓷标准用叠直竖放的排列顺序布立好,对放置最顶端的匣钵称作“加表”。整窑匣钵要分行排列,稳直不斜,中间还须留有焰火流通的空隙。这一系列工序叫做“满窑”。是决定烧窑成败优劣的关键一环。
烧窑的柴火主要是选用松树锯断劈成柴块的,这是因为松木油脂多,火焰长,耐久燃。但是烧一窑瓷窑烧掉八九十担柴。所以窑场上挑柴的人像蚂蚁一样穿梭着,烧窑的人像飞蛾扑火一样前赴后继,而在这时,大家都得听烧窑把椿师的号令了。
待等停火歇窑的时候,窑工们就进窑搬出一摞摞的匣钵,取出一件件烧好的瓷器,经过粗选后就放进瓷篮里挑走。大家都很关心烧制的数量和质量,因为都是以瓷业为生活,有着密切的经济利害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