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烧过多次,难免会有损伤,就应该请修窑的行家来修补。他们调的泥像糖浆一样粘稠,把砖排砌上去就很紧贴。过去有户姓魏的人家,就专门从事这种行业的,在景德镇很有名气。
从窑里开出来的瓷器,需要专人按品种、规格、质量好坏来分类检查和挑选,一般分为上色(优)、二色(良)、三色(一般)、脚货(差)四个等级,这道工序俗称看色,实质上就是鉴定产品质量。另外对需要釉上彩绘的瓷器,就要按规定该配对的配对(如花瓶)等,该配套的配套(如茶具、餐具)等。
釉上彩绘需要颜料,这有专人来做的。一般使用水乳研磨,研钵放在一张矮凳上,凳上一头上横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圆孔,研槌就穿在孔里,人坐在凳上双手握着研槌就可以研料了。这种工序并不复杂,无论小孩老人甚至残疾人都可以干。料研细后需晒干,然后根据各种调色性按比例调合,这就是景德镇俗称的“挌色”。
彩画瓷器,必须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无论是花鸟山水等图样,都讲究形神兼备。画师要先画好一张设计稿,这叫起稿。征得货主认同后,就用墨笔临摹在一种吸水性强的草边纸上,喷湿后覆盖在待画的瓷上涌手掌拍打,就会出现构图的轮廓线,那么绘画就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了。
在白釉瓷上彩绘,先要将需要的各种颜色在料碟里揉搓和研细,这就是彩绘工的准备工作“搓料”。画画时要结合瓷皿造型来绘画,画的山水景致有关仝、荆浩的笔韵,画的花鸟图境有黄荃、徐熙的风格,真不可以笑看这些瓷画工匠们。
景德镇的彩绘分工很细,一般来说画画的人不填色,填色的人不绘画,而填色的技术比较复杂,并且细致,仅晕染法就有用油和用水的区别,所以妇女从事填色的比较多。彩绘完毕了,还要有人写上譬如纪年款,堂名款及诗句等。字体都是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
彩绘好的瓷器要经过烧炼才能固定颜色,这就是烤花。烤花炉使用土砖砌成圆桶形状,高三尺,口径二尺六七寸,周围是夹层,填炭火的,下面还有风眼,满炉就是把待烧的瓷器放进炉中,大件在下面,小件叠在上面,叫“过肩”。以不碰撞颜色为准,烧的时候要看火,必须扶持类似锅盖的圆板遮挡灼人的火气。面炉盖除火眼外,其他地方都用黄泥糊盖好,以免炭炉掉入,烤花一般只一个晚上就可以了。
彩绘好的瓷器,景德镇人称之为红花瓷,检验红花瓷质量的人叫汇色,也俗称看色。看色行的老板按约定的时间来提取瓷器。按四六八的计算单位装进瓷篮里,挑到瓷行按规定的要求核实质量和数量,然后开出写有验看结果的换票(即结算的凭证)就可以了。
瓷器发运前,要包装好。一般碗盘之类的。每十只为一筒,用纸垫包后再裹上稻草,然后装进特制的木桶内,就可运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但是也有不装桶的。碗杯盘碟以三四十只或五六十只为一组,茭草成长形圆柱状,再用竹篾横扎在腰间,这样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搬运,都很方便和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