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月白青和钧紫青的化学成分是:
其中除含有P2O5外,还含有微量的磷酸钙,而月白青所含的氧化镁占百分之一以下,钧紫青所含的氧化铁及氧化铜占百分之一以上。
另外在烧成上来说,其烧成火度也较比北方其他各窑为高,达1250℃以上,同时在燃料及烧成状态方面也有所不同(因为是用还原焰烧成的)。而且比起南方的倾斜窑来,其烧成温度的上升和冷却都较为缓慢。所以这种釉(成分上含有过量的硅酸及磷酸)发生相当强的失透作用,并且釉色容易成为略带紫色的呈色。
雨过天青及葱翠青的成分与上面所说的大致相同,据估计是在釉料中掺有越瓷、秘色瓷所用的硅酸锌。
现在将宋钧窑月白青釉的化学成分分析如表9。
钧紫红、珠砂红在基础釉的成分上与上面所讲的虽没有太大区别,但含有氧化铜3~7%作为赤色呈色剂,有时也可看出其中似乎还含有锡盐成分。这种釉必须用还原焰烧成,烧成温度仍为1250℃以上。尤其像珠砂红那样色彩愈鲜明的,火度也需要愈高。这种红色釉虽在后来如明人张应文的《清秘藏》中有所谓“以红如胭脂为最上”的说法,然而原来因其以紫红色即钧紫色为主体,而烧成时的釉色变化(窑变)非常大,故即使是毫厘之差也会变作朱、黄、绿、白、紫、青等色。像这种窑变性很大的铜釉,可以说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釉料,在使用上时常造成不少困难。但是由艺术的角度看来,又不能不说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因为这种釉调较比后来的霁红、郎窑红、积红等的失透度强,并且时而显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或兔毫等釉的垂流,自然给人一种浑厚浓润之感。古人赞美钧窑有所谓“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真是把它的紫红色窑变的色调形容得再适切不过了。
化 学 成 分
(一)
(二)
SiO2
70.3
68.2
Al2O3
10.6
9.5
Fe2O3
2.3
2.5
CaO
5.9
7.1
Na2O K2O
5.0
5.9
P2O5
7.2
8.0
CuO
痕迹
痕迹
后世仿钧著名的有:软均釉(即低温仿品)与广东的泥均釉、宜兴鼎山窑的欧釉和宜均釉、以及景德镇窑的炉均釉等。其中如广东的泥均釉,在成分上大体与钧窑系相同,即:
其中含有微量的磷酸与2~5%的铜,另外还有很少的铁。它在原料及烧成技术上都和钧窑不同,为了作出像兔丝纹或蚯蚓走泥纹那样的垂流,另将熔融度低的玻璃质釉(即熔块釉)吹挂在表面。这种方式始自何时虽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说是我国玻璃工业发达较早的地方了。它的烧成温度为1250℃上下,较比汝窑、钧窑都低,烧成是氧化焰乃至中性焰。
这种泥均釉和钧窑相比,其垂流细而致密,蚯蚓走泥纹较少,兔丝纹较多,一般釉色为白色的失透釉,上面混有紫青色调。并且由于过热而使釉流下来的原故,往往多呈蜡泪状,俗名为“鼻涕釉”。
宜兴鼎山的欧釉与宜均釉所含成分大体如次:
其中也含有微量的磷酸,不过欧釉是一种无呈色剂的失透釉,而宜均釉却是含有呈色剂铜盐及铁盐3~5%的青绿色失透釉。并且此种釉内还混有所谓“窑汗”(是一种在石灰烧窑焚口的窑身上所生的窑滓)作为熔剂,这种窑汗的成分是:
事实上就是靠着这种窑汗而降低熔度,同时显出失透作用和釉的垂流状的。但宜均釉很少有像钧窑或泥均窑那样的兔丝纹及蚯蚓走泥纹,却另外显出一种所谓“云斑纹”的变态釉调,这恐怕是由于坯中铁分受窑汗的作用所致。它的烧成火度近似泥均窑,当然较钧窑为低,烧成焰是用氧化焰。一般南方倾斜窑所用燃料多以松材为主,而且是用还原烧成。像这样的氧化烧成,则是以桐材或杉材作燃料。
生产这种宜均的宜兴鼎山地方,那里的坯土是一种便于成型的粘土,因而鼎山窑自古多作大器。一般制作便器也用此釉,有把它叫作“溺壶釉”的,人们很少去欣赏它。
炉均釉是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的一种仿钧窑,其色调几乎将月白、葱翠、钧紫红、珠砂红等都罗致在内了。这种釉料五光十色,很难将其成分一一胪列。总的来讲,是用锡盐作失透剂,且为使釉垂流而显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等釉调上的变化,故意挂上各种不同的釉,其最上层的一度玻璃化的釉,即所谓“熔块釉”。呈色剂虽也是丰富多彩,但大体上紫红色的是用铜盐,青蓝色的是用铜盐或钴。
再如宋钧、泥均、宜均等釉面上往往显出棕眼、针孔或水泡等的凹点和粗釉泡,而这些“缺点”在炉均中却完全看不出来。因为它的釉的光泽强,较之宋钧更近似玉一般晶莹滋润,显得十分华美而且具有艳丽的玻璃光泽。只是格调不高,缺乏宋钧釉那样浑朴凝重的意趣。
C 三氧化二铁制成的各种色釉
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古来即用作颜料。例如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色陶器上面所用的红色就是将含有多量三氧化二铁的红色粘土或土状的赤铁矿(粒粗时多有加以淘汰而选择颗粒极细的)不混加任何物质涂在器物上而烧成的。
宋红彩、万历五彩、康熙五彩以及斗彩等的红色,是将三氧化二铁的细末烘烤在釉的上面。一般釉上彩的颜色是在硅酸与铅或其中混有少量的碱金属和硼酸的易熔釉内,溶以少量的金属,并使其化合而成。在这种场合下,所产生的红色中虽然也可加入由硅酸铅构成的釉,但这只是在烘烤的时候为了使红色牢牢地固着在器物上而利用的,因此必须特别留心使三氧化二铁不致熔于釉内。假使温度过高或长时不停地烧过了火,这时三氧化二铁就将熔在釉内,而呈闪黄颜色。像宋红彩的红中略带黄色,就是由于三氧化二铁多少溶在釉内的缘故。又如历代各窑红色的色调多少都有所不同,若能在这方面善加领会,一定会对于古陶瓷的鉴定大有裨益。例如宋红彩的红是一种冷艳的美丽的红色,可以说是上品。万历红彩的红是一种闪黑的暗红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像是三氧化二铁的光亮的小结晶状。至于清代的红彩虽极美观,然而总不免有些刺目感。这些红色的色调很难用言语形容,只要多观察实物,自然就容易领会的。
这些色调上的差异,一方面是要看烘烤的温度和时间如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烘烤红色时所用的釉的成分,以及三氧化二铁本身的状态而有所不同。在釉上彩使用的三氧化二铁,是用天然的硫酸亚铁(FeSO4)烧制经漂洗而得的红色粉末,名为“矾红”。由于其烧制时的情况、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不同,因而所得出的颜色有很大区别。此外在用矾红烘烤陶瓷器时,必须先研成细末。由于这种粉末的粗细程度不同,也会使红色的色调大有变化。一般说来,粉末越细就越能作出浓厚而且优美的颜色。
此种釉上彩的红色仅仅是略为烘烤在器物上,而与玻璃质的其他釉上颜料不同,所以容易磨灭。在观看时最好注意不要用手指抚弄。其他如挂有金、银和坯体外露的地方,都不宜用手接触。至于加以叩敲或用油手抚摩,更是应该禁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