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石湾窑釉色与产品种类
石湾窑唐代釉色,可分青釉和酱黄釉两种。前者数量居多,釉层开片和不开片的均有;后者数量较少,釉剥落严重甚至脱尽,灰白胎施青釉、灰胎施酱黄釉。宋代的釉色归纳起来有酱黑釉、酱黄釉、酱褐釉、青釉和白釉五种;此外还有白陶衣。酱黑釉一般施釉较厚,釉层比较均匀,光泽较强。酱黄釉一般釉层较薄,光泽不强,不开片。垂釉处似泪痕,呈黄色。酱褐釉釉层褐中泛青,光泽不强。青釉釉层厚薄不均,厚处有青中泛黄的,也有青中泛蓝的,似一种釉变,釉层一般均开片,光泽仅次于黑釉。但也有似陶衣不闪光的,有少量釉层剥落比较严重。白釉白中泛淡灰色,釉层很厚,开细冰裂纹。白陶衣是一种研碎的白色粉末,无光泽,手刮即掉。上述袖色以酱黄釉居多,酱黑釉和青釉次之,酱褐釉又次之,白釉和白陶衣数量最少。石湾窑元代釉色比较单纯,传世与出土器物,釉色仅见青釉、酱黑釉、酱黄釉和窑变釉四种。窑变釉数量极少,可能是仿钧釉的萌芽阶段。明清时期,石弯所用的釉药,一般均沿用普通的植物灰(如稻草灰、桑枝灰、杂柴灰、松柴灰、谷壳灰等)为基础材料,这种釉可称为植物灰釉。如果加入玻璃粉而成的。俗称釉料,即玻璃釉。另一种是矿物釉,那是用玉石或玛瑙、五金、石灰、蚧壳等,研磨后配合矿质颜料而成的釉,俗称石釉,即宝石釉。石湾陶器釉药所用的原料除钴(又名碗青)外,都产自本省。明清时期,石湾窑虽然只是利用了上述简单的原料,但它能制成多种多样的釉药,烧成丰富多采的彩色。它的釉色以艳丽的蓝釉为长,所谓“钧窑以紫胜,广窑以蓝胜”。尤以三稔花色釉最为名贵,以翠毛色釉最具特色。此外玫瑰紫和石榴红,及其它精美的釉色也不少,但都用于美术陶瓷上。普通陶器常用的釉色有青、黑、红、黄.蓝、白、紫等。这些釉色,因釉药配方不同,浓淡不一,所以呈色名目繁多,如青釉有冬青、粉青、桑青、梅子青等;绿釉有瓜皮绿、湖水绿、茶绿、苹果绿、葱绿等;黑釉有酱黑、酱黄、酱褐、紫金、铁锈、乌金、玳瑁等;红釉有石榴红、朱砂红、枣红、醉红、坤红、祭红、粉红、珊瑚红、玫瑰红、鸡血红、橘红等;黄釉有鳝鱼黄、古铜黄、鸡油黄、柠檬黄;蓝釉有天蓝、宝石蓝、粉蓝、翠毛蓝;白釉有粉白、青白、灰白、月白、牙白、葱白、纯白、水白;紫釉有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
石湾艺人,由于来自四面八方,基础深厚,昕以它的特点是善创善仿,又具有独特的自己的风格清以来表现尤其突出,如在青釉和酱色釉的基础上,模仿出多色釉,使石湾的美术陶瓷进入花繁果硕的境界。还仿各种瓜果鸟兽虫鱼的颜色,如仿鱼篓藤色,仿古代钟鼎的古铜色,仿唐三彩等。随着市场的需要,仿各大名窑的产品也大批生产。我国宋代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各具特色、汝、官、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冰裂著称,而定窑则有丰富精美的花纹装饰。明清时期石湾窑都能仿制这些窑的釉色和产品。曾见到的有仿定窑的“粉定”,仿汝窑的“玻璃绿”仿哥窑的“百圾碎”仿钧窑的“青釉夹紫红斑”,仿景德镇的“彩瓷”,仿龙泉窑的“梅子青”,仿磁州窑的“白釉与铁锈花”,仿建窑的“兔毫釉”等。总之,石湾陶工善仿各名窑的釉色及其作品,集全国各名窑之大成,不只是追求模仿得相似、逼真,而且吸取它们的优点,融合变化,青出于蓝。石湾窑的仿制品,有些还胜过其它窑所烧制的。如《广东通志》载:“石湾‘百圾碎’在江西窑之上。”上述釉色,可以说“窑变釉”,为石湾釉中之冠。所谓窑变,顾名思义,就是在窑内烧炼过程中,釉药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经过高温的熔融所起的化学作用,使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变化。这些窑变釉具有光洁流畅,有浓有淡,或聚或散,犹如飞流千尺,万马奔腾般的淋漓尽致。如“蓝钧”的蓝白兢翠,“紫钧”的五彩艳丽,“石榴红”的红浑夺目,华而不浮。尤其不可多得的是“三稔花釉”和“翠毛釉”“三稔花”(学名五敛子,亦称杨桃花)釉,在浅蓝而近于青的釉层中,发出芝麻点般的紫红色,极幽艳。亦有在红釉中呈现“三稔花”者,也极难得。“翠毛釉”即象翠鸟羽毛般的艳丽而得名。
总的来说,石湾窑唐代烧青釉为主,酱釉次之。宋元时期则以酱釉为主,青釉等次之。发展到明清,石湾的陶工已摸索出大量颜色釉,五彩斑斓。说明石湾窑的釉色,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颜色釉是我国陶瓷工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一项重大发明,石湾颜色釉的丰富多采,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