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制瓷修坯工具“利头”






[日期:2021-03-09] 来源:百陶会  作者:佚名 [字体: ]

      拉坯是陶瓷制作的重要技法之一,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陶轮和拉坯技术的应用让陶器制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盘筑,而是可以尝试快速成型,并在新美学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这是粘土制作器皿方式的一场革命。

      而对拉坯制成器皿进行修整的技术则被称为利坯,或修坯、旋坯,目的是让坯体内外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是确定器型的关键环节。利坯器物的精准、美观与工具器械不无关系,如利坯刀具、陶车利头等。

      “利头”的前生今世

      百转雕舆轮——宋代景德镇窑制瓷工具利头特展

      展览时间:2021.3.7-2021.4.6

      展览地点: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 青白瓷专业委员会

      主要看点:景德镇出土、存世北宋修坯利头及陶车配件

      千万人研究宋代青白瓷也还是留有许多空白。而去了解、剖析那些空白你会对现有工艺、技法有新的认识。

      利头,简言之,宋代的修坯“套筒”

      利头的大小及适合度直接影响到利坯好坏和功效,故过去利坯学徒入门两件事,一是磨制各种规格利坯刀具,二是根据坯体大小和形状来修整利头。

      景德镇宋代窑址所发现的制瓷修坯工具利头(有学者称之“利根”或“利腰”),喇叭形,过去被视作装烧工艺中的“垫柱”或“支烧具”。

      近年来,通过进一步考察、研究,专家和学者们重新探讨了其功用问题,得出了与传统不同的观点:利头应为传统利坯工艺中的利坯工具。此次展陈利头33件,并以数十件荡箍、轴顶帽和拨动器等陶车附件为辅助展览。与现代石膏修坯套筒不同,宋代利头均为瓷质,而这也大概是造成“误会”的原因之一。

北宋嘉祐八年瓷质喇叭形利头

      已整理出的利头上多数记有窑工姓名、纪年等信息,可以推测该器物是窑场内重要的常用工具。且窑坊工具与制瓷技术之间是有着普遍联系性的。可见,利头不仅是窑厂作坊内制瓷者的工具,更是宋代窑业制瓷工艺技术的重要反映物之一。

陶车构造

北宋宣和四年瓷质束腰形利头

陶车配件:拨动器

陶车配件:轴顶帽(云市窑)

北宋 陶车配件:荡箍

      文献中最早对景德镇利坯工序的记载,是北宋彭汝砺《答赵温甫见谢茶瓯韵》:“我昔曾涉昌江滨,故人指我观陶钧。庞眉老匠矜捷手,为我百转雕舆轮…”。所描绘的便是陶工在陶车上利坯修整的场景。

      宋戊寅年喇叭形利头(左),崇宁二年喇叭形利头(右)

      南宋蒋祁在《陶记》中写道:“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制,名不相紊。”一件残损利头外壁上刻有“宁十四利坯家事”的铭文,内容证实了该喇叭形工具是为利坯之用的。

北宋瓷质喇叭形利头 刻文:宁十四利坯家事

      宋以后,对制瓷过程描述和记载的文献逐渐丰富,如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与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都详尽地描述并解释了制瓷过程和工具用途、称谓,为我们了解陶瓷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史料。

《天工开物》里描绘的造瓶

      陶瓷发展背后的推动力是材料和烧成,同时也离不开工具的革新,而工具的革新一定是陶瓷产业工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不应该忘记推动陶瓷发展背后的人和事。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利头还原了宋代利坯过程,以小见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隐藏在陶瓷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

宋 治平年、戊戌年喇叭形利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