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辛庄遗址,商代中晚期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北约4公里处。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1955年起,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单位曾多次调查和试掘。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对探讨山东地区商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遗址的商代文化堆积一般厚1米左右,最厚的达4米。试掘中没有发现居住遗迹。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铜器。陶器的器形有鬲、甗、豆、簋、罐、盆等,见有硬陶、原始瓷器和白陶的残片。石器有斧、锛、刀、镰。骨器有笄和镞。此外发现有卜骨和卜甲,卜骨有钻、灼而无凿,也不见刻辞。铜器只发现有镞、针和锯等小件器物。1970年曾发现一批青铜器,有 斝、觚、盉和2件铜戈,可能是墓葬的随葬品,年代相当于殷墟早期。
大辛庄遗址新出遗物400余件,“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
山东省2020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4月1日、2日在济南举行。据了解,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出土包括陶器、骨器、石器、卜甲(骨)在内的各类遗物400余件,以及灰坑、房址、墓葬、窑、水井若干。
考古人员在展示出土遗物
发现房址、窑、水井以及众多卜骨、卜甲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大辛庄村东南,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考古遗址,另有少量史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面积约40万平方米。自1936年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林仰山发现该遗址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其中1984年、2003年、2010年、2014年四次发掘规模较大且有重大发现。
2020年9月始,山东大学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进一步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为902平方米,地层堆积包括耕土层、扰乱层、汉代、东周和商代。共清理灰坑422个,房址2座,墓葬9座,灰沟12条,窑2座,水井3口以及若干红烧土堆积。
眼下考古人员正在梳理房址信息,从初步掌握的信息看,可能规模不只是一般的房址,由于夯土的西界还未探明,具体的规模和形制还不清楚。
此次考古发掘的南区以规模较大的灰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发现的2座商代窑均分布于大型灰坑周围。其中一座窑的窑箅内径1.8米左右,火膛深0.9米,形制较大。另外还发现陶鼓风嘴等与冶铸有关的遗物。窑周边多灰坑,猜测这可能是一处手工业区。
有意思的是,此次发掘区的北区发现的几座商代墓葬中,墓圹较小,无葬具,均为单人附身葬。比较特殊的是墓主人下葬的“姿势”为下肢小腿部分向上翻折,上肢小臂部分靠近背部中间,不过反手绑缚只能说是从姿势来推测的,没有发现绳索的迹象。这种葬俗为第一次发现,墓主人基本都为男性,有未成年和刚成年的,从墓葬出土的情况看,这几座墓葬的墓主人应该都是非正常死亡。
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大辛庄遗址出土各类遗物400余件,包括陶器、骨器、石器、卜甲(骨)等,另有大量陶方、动物骨骼等。其中有大量带有占卜痕迹的卜骨和卜甲。陶器大多为陶鬲和陶豆。铜器则多为青铜削刀和箭镞等小件青铜器,考虑到2010年曾出土铜鉞等象征军事权力的器物,这次出土的箭镞等也进一步证明了大辛庄为商王朝经略东方的军事桥头堡。
多学科合作助力考古发掘
据大辛庄考古工作汇报情况,此次考古发掘的工作目标是为进一步了解大辛庄遗址西部边缘地区的文化堆积状况,为深入研究大辛庄遗址的功能分区和聚落形态提供更加全面的考古资料。重点揭露青铜冶铸相关的文化遗存,为铸铜手工业性质、遗址性质的探讨提供考古学资料基础。自2020年9月26日进场发掘,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区。发掘区域为蝎子沟西侧中部,位于2014年发掘区的西北方。
本次考古发掘继续贯彻多学科合作的工作思路,精细发掘,尽可能多地提取考古信息。在遗迹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需求,为相关展示利用打好基础。发掘工作进行了系统拍照、三维建模,并运用了考古发掘记录系统,全程记录发掘过程。发掘时采测发掘区内所有的遗迹与遗物的三维坐标。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拍摄角度不佳的遗迹以及发掘区的整体进度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
另外,考古人员还进行了现场检测分析加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出土的金属遗物和烧土面遗迹使用便携式XRF进行分析,第一时间为了解遗存和接下来发掘工作的方向提供支撑。对出土遗物、人类遗骸、动物遗存按堆积单位全部采集,并系统采集浮选土样、植硅体、碳十四测年标本。
据悉,大辛庄此次考古发掘预计4月上旬结束野外发掘工作,随后将系统开展本年度资料整理。尽快完成各类样品的检测工作,结合考古专家意见,确定发掘区性质。后期将在发掘区的周围组织更加细致的考古勘探,了解手工业区的整体布局。同时结合当地政府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对遗址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古勘探和保护工作。
大辛庄国家遗址公园规划正在编制
各级文物部门历来对大辛庄的保护非常重视,大辛庄遗址1977年被公布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保护标志牌;1982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历城区文化局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初步形成档案材料;2005年大辛庄遗址入选“十一五”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大辛庄遗址被纳入150处国家大遗址项目,并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山东大学联合相关资质单位先后组织编写了《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济南大辛庄蝎子沟周边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大辛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新时报记者从历城区文旅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济南将打造大辛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因此公园规划也将从“省级”升级为“国家级”,目前历城区已委托相关单位对大辛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规划编制正在积极进行中。
曾因发现“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备受关注
1984年秋,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博物馆的支持下,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880平方米,获得了包括青铜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在内的大量文物。徐基先生根据该年度的发掘资料,将大辛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分为七期,从而建立起鲁北地区商文化陶器编年的年代框架,成为鲁北地区商文化的年代标尺。徐基先生还指出,大辛庄遗址“是以商文化为主体,同时又包括较多的地方文化因素”;通过比较研究,正式提出了商文化“大辛庄类型”的命名,大辛庄遗址在整个商文化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
2003年发掘的地点位于蝎子沟以东,发掘面积约630平方米。其中,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李学勤先生认为,大辛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它的出现,在甲骨学史上具有标界意义”,这一发现获评当年“全国最具学术价值的六项考古新发现”,大辛庄遗址也因此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大辛庄之前出土的卜骨
2010年3月至12月,山东大学考古系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组建联合考古队,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古发现,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大批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和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器,荣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田野考古质量奖”。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复原长度东西约23米,南北约11米,总面积约253平方米,四周可见成排柱础石,应为回廊式的宫殿或庙宇建筑。
2014年3月至7月,山东大学考古学系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大辛庄遗址进行第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区位于遗址西部、蝎子沟以东,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