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建议重建圆明园的消息日前引发关注。本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相关部门获悉,在几天前,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会议上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有一个调研报告,提出了九大建议,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就是建议之一。不过,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实际上调研报告中涉及圆明园重建的并不多,目前,也仅仅作为简单建议向政府提出,并无具体实施方案等。北京市人大关于重建圆明园的建议一经“露面”就引发了各方关注。
据了解,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建议称,当前要在加强对“物”的保护同时,更注重对“文”的保护,提高文物观光旅游的品质,要把对有形遗产的保护最终归结到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上。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重点文物修复工作力度,建议加强重点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认真研究做好皇城、天坛、朝阜大街、什刹海、香山、圆明园遗址、宣南文化区等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以及圆明园恢复重建的研究论证。
不过,关于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具体细节并未涉及,“目前,只是作为给政府的一个建议,建议中所涉及圆明园重建的也只有一句话而已。”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过,该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各方关注,而此前关于圆明园重建的消息一旦提起就会引发不少讨论,如2006年,浙江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曾宣布会筹资20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中部的横店镇重建一座圆明园的消息,就曾引发了各方对圆明园重建的大讨论。
网民大多反对重建
针对北京市人大的建议,此次关于圆明园是否该重建又引来不少讨论,在国内一著名大型门户网站的网络调查上,在“你是否同意重建圆明园?”一项问题中,投反对票的有5212张,投赞成票的仅有361张。据悉,多年来,关于圆明园的“存”“修”之争也一直持续,“废墟派”主张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抚平历史创伤。
而网友关于是否该重建圆明园也多有议论,有观点认为,恢复重建圆明园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重建资金从何而来,与其耗费巨资去重建圆明园不如将更多资金投入解决民生问题。
圆明园“修存之争”引激辩 重建动议获专家力挺
北京市人大委员日前建议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圆明园“修”“存”之争再次引发公众热议。对圆明园的未来,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表示担忧,“圆明园至少有五处景观如果不进行修缮保护,未来十年内将倒塌或彻底消失!”
他认为,“大部分人分不清大石头和圆明园的关系。大石头部分只占圆明园总面积的2%,那部分永远不会重建。”
事实上,圆明园遗址公园自1988年开放以来,复原与整修工作一直在进行。在此期间,关于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圆明园遗址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公众热议:应认识到圆明园的真正价值
11月17日传出北京市人大委员建议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消息。18日上午,不少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反对圆明园的重建。在几大网站的相关调查中,反对重建圆明园的投票占到九成以上。
在北京众多的文化古迹中,圆明园承载着国人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网友“热点世界”反问:火烧圆明园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一段不该忘却的屈辱史,我们是该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梦幻中还是生活在警钟长鸣的世界里?哪个更有意义? 原央视主持人王利芬发微博称:再也没有一个什么东西比残破的圆明园对中国的意义更大了,请把这个钱拿来购买安全的校车。
学者吴祚来也在微博上发表意见称:复建圆明园是一个“无良动议”。他认为,北京市如果真的经费充足,不妨多建一些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建一些廉租房。这条微博一天内转载率超过了5000次。
他表示,“复建圆明园,没有任何意义,只要好好地保护就可以了。北京市根本就不缺这种园林式建筑,雕梁画栋我们都看腻了,我们应该意识到圆明园的独特价值,不要让它落入重复性的窠臼。”他还说,“花那么多钱大兴土木,有可能是部门利益所致。”
圆明园专家:大部分人分不清大石头和圆明园的关系
多年来,“废墟派”和“重建派”之间的争辩,一直都没有停息。而本次争论,公众的热情有增无减,坊间舆论似乎呈现了一边倒向“废墟派”的趋势。对此,学者裴钰认为,一味地反对重建不现实。
裴钰表示,如果不是之前有计划地重修,圆明园只能被写字楼、餐馆慢慢侵吞,最后连一点遗址都不剩。圆明园需要一个长期、整体的区域保护规划,但一比一地重修肯定不现实。圆明园占地5000余亩,可以分出核心保护区、次级保护区、功能区。一定程度上的重修,不影响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2000年通过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中写道:应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把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筑遗址面积的10%以内。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在此前也表示,可以有选择地恢复一部分内容,比如土木建筑之类,让人有强烈的对比,更能激起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他强调,“西洋楼、大水法肯定不能重建。”
中国圆明园学会刘阳对公众的反对表示不能理解。“在讨论圆明园是否重建的问题前,建议所有学者、专家、媒体先去圆明园实地看看。”他在认证微博上写道,“圆明园至少有五处景观如果不进行修缮保护,未来十年内将倒塌或彻底消失!至少八处景点被某中学占据并逐年进行扩张破坏!这些有多少人知道呢!”
关于重建圆明园,他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一是重建圆明园实际上是重建几处遗址保存完好、山形水系完整的独立景点,如廓然大公、武陵春色。二是圆明园部分不是大石头那部分,那部分永远不会重建!三是圆明园部分很多景区如果再不进行修缮,假山就会自然倒塌或消失,而且永远无法修缮。“届时遗址都没了,如何体现国耻?”
维持圆明园原貌,就是最大的作为
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圆明园官方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洋楼等建筑不重建。
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按照圆明园管理处的意思,“复建”这个概念,是指在原建筑荡然无存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原貌,重新建构一个形神兼备的“赝品”,而且也要作为文物来保护。我不知,花巨资“复建”“赝品”,究竟是为了重现昨日辉煌,还是展现今日繁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今日之繁荣,是难以重现昨日之辉煌的。因此,我总是“居心不良”地觉得,对于某些人来说,展现今日要比重现昨日更为主要,更为心切。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货真价实的圆明园是封建帝王的“享乐工程”,而形神兼备的“赝品”则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形象工程”。
一个断壁残垣的圆明园“立”在那里,将永远是国人心中的痛;一个金碧辉煌的“赝品”“呈现”在眼前,我们更多会感慨古人与今人巧夺天工的本事,并以国运昌盛为自豪——那么,是要用繁荣抹去我们心中永远的耻辱和疼痛,还是要用那一片残破与悲凉来警示现在的繁荣,永远保持一种“盛时要做衰时想,上场要想下半场”的危机意识?笔者以为,没有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难免“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
当年,清朝皇帝在修建圆明园时,心里定然有着一种大清帝国繁荣昌盛、穷用不尽的骄负,何曾会有方盛虑衰之意?修建圆明园那150年,恰恰是西方工业发展、帝国主义大步前进的时期。横向比较,大清帝王沉浸陶醉在“盛世”之中时,中国正一步步落后于世界。透视历史深处,纵观中西发展,圆明园在修建之初,似乎已经注定了最终会沦为一片废墟。
历史的狼烟已经远去,伤口一天天愈合,疼痛被逐步淡忘,圆明园以史为鉴的政治意义正越来越多地被艺术成就所替代,被恢复民族荣光所替代。不可否认,圆明园是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是难得的“艺术瑰宝”,其艺术成就足以让国人扬眉吐气。但圆明园在政治上是无数人民血汗的累积,是国人耻辱的象征,绝对谈不上民族的荣光,而是一块历史的伤疤。依我之见,保持圆明园一片废墟的历史风貌之历史意义,就在于真实地展示骄奢淫逸的可悲下场,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才可以担当历史的见证人。所以,复建圆明园还不如“无为”,维持原貌,多做一些保护、考古、文物收集的工作,这样既尊重了历史,又是对后人负责,也才是最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