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从台北故宫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展谈起






[日期:2012-02-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宏君 [字体: ]

  


清乾隆紫檀多宝格方匣,内附珍玩30件,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2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常设展“子子孙孙永宝用——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展”。这个展览不仅呈现了清宫内府的文物库藏样貌,也让观者了解到清代宫廷收藏的来源、保管文物的方式、帝王品赏文物珍玩的角度以及中国人守望传统、注重源流的典藏观。

  这个展览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用来收纳珍玩的“多宝格”。清代“多宝格”的制作,集历代掌握空间的经验、技巧于一身,结构的多元善变,暗藏着开合的玄机,营造出富有情趣的曲折感,不断寻觅就会有不断发现的惊喜。这些盛装宝物的各式匣、格、箱,就像皇帝的“玩具箱”,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感,也让观者体会到收藏的至高境界——拥有并品赏,永远充满不尽的乐趣。

  除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历代帝王大多堪称当时最大的收藏家。他们身份特殊,故可以做最纯粹的收藏者,既鉴赏玩味,又钻研考究,对古物珍惜礼敬,对其文化价值分外尊崇。检阅清代档案,处处可见宫中对于典藏文物的用心。他们大规模地将同类器物集中整理,辨识材质、功能及保存状况,还对藏品断定年代真伪,划分等级,最后进行非常精致的包装,并对陈设点、收储地,编列账册。而清宫典藏工作中,最细腻且符合现代收藏观念的就是器物“身份证”的制作。皇帝汇聚文臣、识家,共同记录、研究与考证宫藏珍品,详细著录尺寸,图而谱之。敬惜珍爱之情,尽显于卷上。

  崇敬古物,是一项美好的人性特征。岁月总是渐行渐远,我们无法亲身感受昔日的生活,只能通过古人留下的文字记载去想象,通过古人遗留的器物去感受。观皇室收藏之真趣,思当下国人收藏之火热,让人不禁疑问:收藏古董的意义就是期待升值吗?我们该怎样以礼敬之心对待身边的古旧之物?又该如何从珍玩宝物中吸收养分,从而学会“用”的乐趣?

  说起古董,明代到清初以前“古董”一直被称作“骨董”,古董与古玩的说法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出现。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沿用中国古典的用词,称古董为骨董。

  然而,关于古董与古玩,至今既无确切的定义,也无统一的范畴。一个老物件,有人把它视作古董,也有人将其鄙视为旧物或二手货。在英国,时尚人士对旧时代的服饰绝不用“二手货”称之,以显示对其文化价值的推崇。

  在日本,古布也是一项特殊的古董。布料能成为古董,在国内的收藏家眼里能接受的大概只有龙袍及古代精美的丝织品了。但日本的古布恰恰是民家的蓝染或印花棉布。这种古布是从旧和服取下的,无论大块小块,都索价不低。日本江户时代布制品昂贵,一件和服至少穿三代,多块布料拼缝很常见,现今修修补补的一块明治、大正时代百纳布,早已价值不菲。古布因其织法、花纹及沉稳的配色之美,加之时光带来的褪色后的柔和感,具有一种新布所没有的韵味。这对于喜爱阴翳美感的日本人来说,用古布再制成各种装饰品如杯垫、桌布、手袋等,赋予古董以新的“生命”,自有一番独一无二的荣耀。

  在意大利,古董蕾丝也被有特定喜好的收藏者追捧。蕾丝原本源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由嫁到法国的凯瑟琳皇后带到法国,其后风靡全欧。现今在复古潮流的带动下,一片半圆领子的古董蕾丝也要卖到至少三四十欧元,这还很难碰得上。一片小小的古董蕾丝,寄托着意大利人一份悠远的怀古情思,时髦的服饰有了这一抹“小风景”的点缀,便立时添了几许沉香般神秘而怡静的韵味。

  英国人对老旧物件总有一份微妙的感情,他们对古董的偏爱世界闻名,堪称全民都是古董迷,尤其越是上流社会的人,越是热衷收藏古董。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当时人们即热衷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直到今天,遍布英国的古董店及古董市集数量在世界上还是居前列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更是多达400余家。当然,爱好古董的并不都是嗜古的专业收藏人士,跳蚤市场或古董市集的常客,除了收藏家和好古人士外,大多是设计师、创意工作者及艺术家。当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英国的名牌商店时,也许,这些品牌的设计师正悠闲地出没于英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和古董商店,为下一季的设计寻找灵感呢!

  当China成为西方对中国的代称,中国瓷器的魅力几乎“俘虏”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目光。温润典雅的宋代汝窑瓷器,在鉴赏家的眼中始终独领风骚。现今全世界典藏的汝窑瓷器总量大约70余件,无论是天青、粉青或月白,无论表面开片或是一点纹路也没有,都绝妙。台湾有一家陶器作坊,他们师法老祖宗的智慧,经过近20年的研发,作了数万次的调配、尝试与调整,生产出了向汝瓷致敬的“怀汝”系列实用瓷器。高温烧制后的怀汝器,因胎质细密,很适合搭配台湾的乌龙茶。温润如玉的手感,配上馥郁醇厚的香茗,品茗的意境与怀古的气息温柔地弥漫,手上的那一杯茶,也俨然有了唐时的浪漫抑或宋代的仪礼了。

  从清代皇室的收藏展,人们还发现,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会流露出常人之“怯”。在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版上,乾隆皇帝留下的诗文记录下了这位自信的天子在面对这块玉版时所萌生的怯意:他担心自己诗丑笔力弱弄坏了这件瑰宝!这种震撼力是文物古董所特有的,它唤起一代又一代人对岁月、对创造、对珍惜的礼敬之心,对文化传承的感动、渴望和作为。

  无论是收藏家的“大手笔”,还是普通人的“小清新”;无论是昂贵的稀世之宝,还是记忆中憧憬过的“心头好”,今天,如果我们过分放大古董的财富属性,而遗忘了赏玩古董本应带给我们的内心的丰盈,这将是莫大的悲哀。如何对待古董,怎样看待收藏,往大了讲,它关乎我们的生命观,往小了说,它就隐藏在我们园中除草、厨房择菜、待客斟茶的平凡时刻里,因为这样的时刻随时都泄露出我们生活的态度。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