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风箱、抡铁锤、磨刀刃……在千年古城平遥西大街上的一家私人古兵器博物馆里,游人可以免费体验刀剑铸造的乐趣。
这家古兵器博物馆是平遥铸剑师刘文涛拿出自己的私人收藏,投资上千万创建的,供游人免费参观,还提供义务讲解。博物馆展出了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各类兵器600余件,开馆两年多参观人数已达200多万人。
在中国像这样的民间博物馆,已有456个在政府部门注册。据统计,中国现有注册博物馆3589个,民间博物馆占到10%以上。加上尚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中国民间博物馆的总数可达千家。
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各类个性独特的民间博物馆大量涌现。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到偏僻的边疆塞上,从传统的文物大省到民俗奇异的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一些村落,都出现了民间博物馆。
在平遥古城内就有很多民间博物馆,涉及的主题有票号、报纸、家具、民居等。游人随意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进入一个博物馆。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说:“中国经济崛起,文化繁荣,民间博物馆应运而生、越办越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中国民间博物馆运转经费来源单一,缺乏资金,人才流动大是这些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困难。刘文涛的古兵器博物馆一年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完全由他个人支付。此外,民间博物馆一般规模不大,工作人员的薪金不高,很难留得住人才。刘文涛说,在开馆初期,他的很多员工“刚培养成熟就走了”。
“中国民间博物馆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探索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常嗣新介绍,“以店养馆”和开发延伸产品是民间博物馆按市场规律运行的成功经验。“以店养馆“就是博物馆依靠展品的生产店来养活,刘文涛用铸剑收入投到古兵器博物馆上就是一例。还有些博物馆开发延伸文化产品,以此来补贴博物馆运行经费。
虽然生存艰难,刘文涛还是认为民间博物馆会越办越大。刘文涛说:“政府看到了民间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开始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措施,我的铸剑坊就接了一些来自政府的订单。”
很多人创建民间博物馆是个人兴趣爱好,更是觉得自己有责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刘文涛说:“中国刀剑的铸造其中包含的一些老工艺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作为铸造师,我有责任传承好这部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