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古代的量器






[日期:2013-02-21] 来源:国家博物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公豆陶量  战国·齐,山东临淄出土。此器当是战国时齐国量器,广口、深腹,高11.6厘米、口径14.9厘米,容1300毫升。壁上有印文两处。一处阳文公豆二字;另一处阴文,字迹不清。


公区陶量  战国·齐,山东临淄出土。此器高17厘米、口径20.5厘米,容4847毫升。广口,深腹,腹部有绳纹,壁上有戳印铭文两处。一处阳文公区,另一处阴文 里人 ,器形和印文与公豆陶量相似。

    据《左传·昭公三年》记载,齐国容量单位有豆、区、釜、锺。公豆公区大概是齐国通用的量器。

    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中国古量器的起源很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许多陶罐、陶钵之类的容器。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无法确证这些器物的具体使用范围。但根据原始人群分配方法,可以设想当时有某些器物是用作统一分配的专用器具,这些容器应该是量器的前身。

    目前已搜集到的战国量器及容器上刻有容量的器具共60余件,参照文献可以归纳出以下各国的容量单位名称和单位量值:齐国以豆、区、釜、钟为单位,每釜约合 20580毫升;燕国以觳为单位,每觳约合1766毫升;赵国、韩国以斗为单位,每斗约合1700和1750毫升;魏国以斛、斗、益为单位,每益约合225毫升;东周以斛和斗为单位,每斗约合1950毫升;秦国以升、斗、斛为单位,每升约合 202毫升。

    秦孝公即位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平斗桶权衡丈尺,统一了秦国度量衡,并在单位制的确立、度量衡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器具的制造等方面均有很大贡献,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打下了基础。(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