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朱正海的古琴收藏






[日期:2012-08-26]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陶敏 [字体: ]


  扬州网讯 本网昨报道了扬州琴家朱正海及其儿子朱浩宇参加了2012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双双捧回全国金奖,其中朱正海研制的鹤鸣秋月式古琴由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朱晞收藏。一时间,很多读者对扬州的斫琴技艺充满了好奇,扬州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古琴?扬州斫琴又是从何时开始的?记者昨进行了调查。

  A

  扬州琴家

  曾在扬见过唐代古琴

  扬州琴家无数,他们弹奏的最早的古琴是什么时代的呢?

  昨天下午,南风琴社社长、著名广陵派古琴家、国内古琴鉴定专家马维衡回忆,他所见的扬州最早的古琴是唐代的古琴,“我是1985年学习古琴的,当时就是在老师家里见过唐宋时期的古琴”。

  扬州藏家多古琴。马维衡翻阅相关史料发现,孙绍陶、张子谦等扬州古琴名家都曾收藏过古琴,马维衡称:“琴以古为贵,四川人雷威是中国唐代著名七弦琴制造家,唐宋时期,四川雷威家族制作古琴可谓全国闻名,那时,如果能得到雷威的琴,可是琴家梦寐以求的事情。据史料记载,‘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就曾收藏雷氏古琴。广陵派琴家孙绍陶收藏过两张古琴,张子谦收藏了5张古琴,而且,他们不仅将古琴弹奏到高妙的境界,还擅长昆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古琴在古代是文化和经济地位的象征。”扬州琴家朱正海也表示,很多扬州盐商以及清代扬州大户人家都收藏了古代的古琴,尽管他们不会弹奏古琴,但是古琴显示了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地位。

  扬州广陵琴社创始人之一的胡滋甫在古琴方面的造诣为众人所熟悉,他收藏的古琴也最多,如唐天宝元年琴,北宋崇宁年间马希仁琴,崇宁年间金渊琴,元祐元年东坡居士琴。翻看到史料中有胡滋甫收藏的古琴图,马维衡回忆说:“胡滋甫收藏的这两张古琴,我曾经见过。”

  研制古琴

  扬州始于上世纪80年代

  扬州古琴名家收藏的古琴是扬州人研制的吗?马维衡带着敬畏的语气说,根据他多年的研究,发现唐宋时期扬州没有制作古琴的记载,唐宋时期研制古琴主要在四川一带,到了民国时期,浙江一带制作古琴也开始兴起,而民国时期,扬州弹奏古琴的人不少,但是没有斫琴的。

  虽然如今扬州有大大小小的古琴制作厂约200家,但是“扬州研制古琴的历史并不长,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马维衡说,原来,上世纪80年代初,京剧团欲采用古琴做道具,而真正弹奏的古琴太大,作为道具使用不方便,于是,就制作了小的古琴模型。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扬州民族乐器厂厂长卢玉平的证实。卢玉平告诉记者,1985年,全国性“古琴打谱会”在扬州举行时,扬州民族乐器厂已经开始研制古琴,随着古琴艺术越来越得到重视,朱正海等扬州琴家在学琴的同时也开始制作古琴。有了琴家参与制作古琴,古琴也越发具有艺术性。

  据了解,做一张好琴,不仅要独具匠心,更要有对文化内涵的深刻把握和对审美意趣的高尚理解。据马维衡介绍,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古琴的,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工序又多达40道,制一张琴总要历时一年多。

  C

  最贵收藏

  传为南宋时期李清照的琴

  “扬州在历史上是藏琴丰富的地区,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琴家珍贵的古琴已经变卖,被外地人收购了。”马维衡惋惜地说。为了充实南风古琴艺术馆展览内容,这些年来,马维衡到处寻访古琴,从上海、湖南、四川等地陆续寻购到了宋代及元明清时期的古琴。

  在南风古琴艺术馆,马维衡向记者展示了他这些年来收藏到的最为名贵的古琴——制于南宋时期的一张琴。琴面通体蛇腹断纹,垒起如峰,底面流水兼牛毛断纹,琴体秀美,制作精良,音色幽古灵透,尤其是精美的断纹,为历代传世古琴中罕见,甚称国宝级传世名琴,也是南风琴社镇馆之宝。(本报2012年4月9日曾经报道)

  据马维衡透露,此琴是前几年花200多万元从重庆购来的。“据说,此琴为宋代金石家赵明诚请当时斫琴名家为李清照定制,传至清代由名臣纪晓岚赠于张之洞外祖父。”

  至今未能如愿收藏到唐琴,对于马维衡而言,是一件憾事,但是,他采用宋代的木料和漆胎制成了一张仿造唐琴风格的古琴,不仅造型古朴,弹奏起来,音色深沉而悠长。

  梅曰强先生师从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其弹奏风格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成为广陵琴派的一代宗师。今年上半年,位于东关街剪刀巷的梅曰强纪念馆开馆。值得一提的是,梅曰强亲手制作的龙头鱼尾琴世界上独一无二,由其子捐赠成镇馆之宝。

  梅曰强先生长子、古琴艺术家梅士军告诉记者,曾经有美国人出高价要购买龙头鱼尾琴,都被他婉言谢绝了。“龙头鱼尾琴是父亲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古琴的形状蕴含着古典文化,材质很特别,和九华山撞钟的木鱼是一棵树上的,我是按照父亲的遗愿将它捐赠给梅曰强纪念馆的!”梅士军说。

  筹办研究所

  深入研究传承斫琴技艺

  马维衡强调,古琴的保养很重要,由于时间久远,特别是古琴的漆胎容易出现老化,所以每隔三五年,都要采用生漆进行擦拭,“乐器也需要经常使用,与人接触,才会更有灵气……”马维衡称,古琴对温湿度也有要求,所以,他在南风古琴艺术馆里配置了温湿器,随时对展厅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马维衡已经将古琴制作推向了一个高度,他向记者透露,他正在积极筹办古琴研究所,传承古琴制作技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