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钟连盛:镊为笔,丝作画






[日期:2013-12-0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荷梦》系列作品


  傍晚的龙潭湖,金色的余晖装饰着静静的湖面,两只小野鸭在荷花间嬉戏,拨动阵阵涟漪……

  如画的荷塘,映入他的眼。湖边,站着位浓眉、方脸的中年人,痴痴地望着湖面,记忆的画笔,一笔一笔,将荷塘美景画入脑海。

  他叫钟连盛,貌不惊人,却身负绝技,是国内惟一在职的景泰蓝生产设计国家级传承人。此时,散步偶遇的荷塘夕照,在钟连盛的脑海中,正慢慢变成“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

  没用几天,钟连盛就设计出一份草图,他摇头晃脑地欣赏,颇为自得。可制作师傅看了图纸,连连摇头:“您是不是没画全乎呀?”

  钟连盛嘴角微微上翘,仿佛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我们赌一把!”

  原来,在景泰蓝的十几道制作工艺中,掐丝和点蓝最为关键。掐丝,就是先将铜线压成不同型号的扁丝,艺人就用这些铜丝线条在铜胎上“作画”;点蓝,则是将珐琅釉料填充到铜丝线条中,也就是“上色”。

  铜丝线条太少,点蓝时,珐琅釉料就会“乱跑”,行话称之“崩蓝”。钟连盛的这幅“荷塘”,为了画面清丽,大量留白,可在制作师傅眼中,处处是“崩蓝”的陷阱。

  钟连盛不信邪,一头扎进车间,拉着掐丝、点蓝、烧焊师傅一遍遍地选铜丝,调釉料,校火候……失败了,再来,一次次试验。终于,《荷梦》系列成功了,由于造型、纹饰以及色彩处理上的创新,连夺全国大奖。

  路边拾美景,是钟连盛的爱好。他打小爱画画,1978年,15岁的他凭着美术功底进了北京市珐琅厂技校,第一次接触到景泰蓝的制作和设计。

  景泰蓝可不一般,是过去专为宫里服务的“京作”传下的手艺,和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并称“燕京八绝”。

  初学景泰蓝,当年的小钟诚惶诚恐,对技艺的敬畏,令他格外刻苦,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学校方圆十几里的山路、周边每一个小山村,他都用脚丈量过,用手中的画笔临摹过。

  花开时节,钟连盛穿梭于北京的各大公园,记录着自然的更迭;门头沟斋堂、房山十渡的黎明中,也有他等待日出的身影……

  一次在十三陵,一棵粗壮高大的橡树吸引了钟连盛的注意,“这树叶好像纹路与众不同。”他来了兴头儿,竟挽起裤腿,爬上十几米高的大树,骑在树杈上,一片一片,研究起树叶来。

  路边拾美景看似随意,却让钟连盛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大量的临摹、写生,也让他下笔如有神。

  从学校进入珐琅厂后,钟连盛手中的画笔换成了镊子。景泰蓝是镊为笔,丝作画,作品中的每一条纹饰,都是靠镊子掐着铜丝,一点点勾勒出来,最小的图案不过是在毫厘之间。

  拿惯画笔的手起初还真玩不转镊子。刚进厂的实习生得先耍铁镊子,镊子容易弯,不结实,为的是让实习生体会掐丝的分寸和力度。

  景泰蓝上,花卉常见,制作花瓣的功夫叫“掰花刻儿”。花瓣有的嵌进去,有的凸出来,弧度小到只能用指甲尖儿使劲顶进去。钟连盛常一手拿镊子,一手用指甲,反复练习,大拇指都被挤出了血。终于,他“掰”出的“花刻儿”让师傅很满意,奖了他一把钢镊子,钟连盛高兴得好像中了大奖。“那时我做梦都想有把钢镊子,那是‘出徒’的象征。”

  被钟连盛看得很重的景泰蓝,在上世纪90年代险些被市场淘汰。由于质量良莠不齐,图案单调落伍,昔日皇家禁脔竟被称为“景泰滥”。也就是在那个时期,钟连盛的同学纷纷下海转行,他却一直守着景泰蓝,他不相信传承了几百年的技艺,就这样完了。

  “景泰蓝要想被更多的人认可,不能总是做室内摆件,得大胆尝试走向室外……”时任珐琅厂总工艺师的钟连盛开始帮景泰蓝走出去。在董事长衣福成的带领下,钟连盛和同事们为朝阳区一高档酒店设计了一个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宽4米、长16米的水池中,汩汩清水,花叶层叠,朵朵缤纷,娇艳欲滴……这个名为《花开富贵》的作品创造了国内景泰蓝最大体量,为了设计它,钟连盛至少勾画了上百朵花卉纹样,尝试了多种组合。由于没有那么大的炉子烧制,钟连盛把《花开富贵》大卸85块,才最终烧成。

  《花开富贵》让珐琅厂的职工看到了希望,他们传承技艺,创新工艺,帮古老的景泰蓝华丽转身,走入民间。现在,藻井、顶饰、门套、拉手,甚至洗手盆、暖气罩上都能看到景泰蓝。

  如今,钟连盛已凭借手艺跻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列。“景泰蓝门类一共评定过六位国家级大师,五位还在世,我是最年轻的,今年也51岁了。”钟连盛时常会为后继乏人苦恼,“手工劳作非常辛苦,没个几十年,别想把景泰蓝全套工艺学到手,愿意干这行的人不多呀。”

  2009年,北京市珐琅厂钟连盛创新工作室挂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传统手工艺,这让钟连盛甘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带大学生徒弟上。如今,他的徒弟中已有了国家级高级技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说到这儿,一向沉稳的钟连盛调门提高,脸露笑意,他说:“这比我自己当大师还让人高兴。”

  (原标题:镊为笔,丝作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