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石凌鹤
石凌鹤(1906—1995年),原名联学,字时敏,号逊轩,江西乐平大田村人。
石凌鹤出身书香之家。祖父石为玉,省试贡生,以县丞候升。父亲石国磬,毕业于江西法政学校,是乐平有名的律师,乐平最早的同盟会会员。母亲汪紫云,书香闺秀。小凌鹤在他们的熏陶下,五岁开始读书,即有成效。小学毕业后,考入设在鄱阳的省立第五中学。这时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波及鄱阳后,他怀着对新文化的憧憬,热情地投入这场运动,第一次登台演出活报剧《火烧赵家楼》,在剧中扮演一名小丫头。寒假回到乐平,在《劝放脚》中扮演小脚女人,演得很成功。之后,石凌鹤转到南昌的赣省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员。
民国15年(1926年),北伐军进入乐平,石凌鹤便投入国民革命军,积极参加游行、演讲、画漫画等活动。北伐军中有位连指导员,见他如此热情,便送他一本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石凌鹤阅后非常兴奋,十分向望着共产主义的未来。第二年,经同学季恨秋的推荐,到南昌省总工会宣传部工作。4月中旬,也由季恨秋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由上级派遣,到乐平改组国民党县党部,之后,任县党部宣传部部长兼工人部部长。不久,国共合作破裂,白色恐怖越来越残酷,许多共产党人被捕,有的被杀害。石凌鹤化名石顽炼,乘小船离开乐平,经水路到达上海。11月东渡日本。
民国18年(1929年),石凌鹤回到上海,参加夏衍等人组织的上海艺术剧社,从这时候起,开始戏剧写作生涯。因石顽炼名字被国民党政府通缉,遂改名笔名“凌鹤”。不久,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成为其重要之一员。这一时期,发表了长篇电影小说《四十二》,连载小说《千古恨》《玉姬的一生》。第一个剧本《血》,继而又创作了《高贵的人们》《黑地狱》《洋白糖》,《上前线去》《死前的欢笑》等。其中《黑地狱》为这一时期代表作,各地相继上演。
抗日战争爆发后,石凌鹤参加了轰动剧坛的《保卫卢沟桥》的创作和导演,随后又创作了《爱与仇》,并担任上海救亡演剧第十二队队长。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有八百名壮士英勇作战,这一事迹激发了石凌鹤的创作热情,他通宵达旦地写出了《火海中的孤军》,接着又创作了《再上前线》《夜之歌》《铁蹄下的上海》《保卫浦东》《杀敌去》《军民合作》等剧本。
民国28年(1939年),石凌鹤也辗转到了重庆,在第三厅二科任主任科员,分管戏剧和孩子剧团的艺术指导。这一时期,创作了儿童剧《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还发表了《烈妇》《战斗的女性》《血十字》等作品。
民国31年(1942年),重庆政治气氛恶劣,石凌鹤服从党的安排,以戏剧视察员的身份前往昆明。在那里,生活更加艰苦,不得已先后到安宁县中和文正中学任国文教员。后来应西南联大业余剧团的邀请,导演曹禺的《原野》。不久,创办并主持昆明青年剧社。这一时期,创作了《山城夜曲》《仇剑记》《岳飞传》《蛇骨塔》等剧本。后来随着内战的激烈,白色恐怖日益加剧,党的秘密机关遭到破坏,石凌鹤只得离开昆明,携眷回到了家乡乐平。
1949年初,石凌鹤前往上海,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原被安排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后来还是服从了组织调遣,到江西筹备省文联。1950年,他来到景德镇,访问饶河戏老艺人,记录剧本和唱腔,并解决了艺人们的生活困难等问题。这时他创作的《七巧姻缘》在景德镇公演,观者如潮。接着从景德镇和上饶,选拔了部分演员赴省,成立实验剧团,并将饶河戏定名为赣剧。1953年省赣剧团成立后,着手抢救濒临灭绝的弋阳腔,使赣剧和采茶戏成为最富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从1954年起,石凌鹤任江西省文化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55年省赣剧团第一次进京,演出他创作的《梁祝姻缘》和《木兰辞》。1956年,石凌鹤创作话剧《方志敏》,代表江西参加全国话剧会演,获编剧、演出二等奖。1 957年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四十周年,石凌鹤根据汤显祖原著《牡丹亭·还魂记》整理改编为弋阳腔《还魂记》,情意真切,文辞优美,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1958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又将他改编的《珍珠记》拍成舞台艺术片。1959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省赣剧团演出《还魂记·游园惊梦》,毛泽东观后给了“美”“秀”“娇”“甜”四个字的评价。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又在庐山召开,毛泽东亲自圈点石凌鹤新编历史剧《西域行·汉宫夜谏》,很受欢迎。同年9月,他改编的青阳腔《西厢记》在南昌公演。香港一位收藏家和画家观后,特送画题诗。诗曰:“会真翻作石西厢,胜似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始信在南昌。”此后,“石西厢”之誉传遍全国。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南瓜记》《画皮》《胭脂狱》《三代》《红娘子招亲》等。其中根据汤显祖传记写成的《玉茗花笑》是他的得意之作。
图2、《还魂记·游园惊梦》剧照
“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凌鹤备受摧残,第一个在《江西日报》上被公开点名批判,随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下放劳动。粉碎“四人帮”以后,石凌鹤的名誉得到了恢复,移居上海,任《上海戏剧》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先后出版了《凌鹤剧作选》《汤显祖剧作改译》《西域行》《山花插满头》以及诗词集《放怀吟》等。1982年,他来江西探亲,闻讯景德镇恢复赣剧团,专程前来祝贺,观看了老艺人陈桂英、王耕梅、邹秋太、石花子、彭银姣、程细茂合演的《辕门斩子》,并以左手书写了“景德镇市赣剧团”团名。
石凌鹤的一生,写出了许多丰富多彩、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本,可谓江西当代的汤显祖。 (原作:《乐平历代名人传》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