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其后的夏侯文的所有产品设计,都是在这种美学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
也因为是科班出身,拥有系统的文化知识、广博视野和专业本领,使夏侯文在龙泉青瓷的振兴发展中显得比较有优势。这也是科班出身人员与民间工匠的区别之一。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工艺创造者们,往往只具备个人经验的口授手教的师承方式。在手上记尺寸,在墙上画符号,在心里默记数字,对经典作品摹仿,在传统器物上作改进(这是手工艺从业者的创造规律),但往往不具备自觉创新设计的理念,只有少数悟性高的人才能在嚣型的出新上有所创造,也是经典器型从起始的形态到最后定型,往往要经历漫长时间的缘故。
造型设计是陶瓷最本质的艺术语言,就好像人的身体一样,没有这个作支撑,其他工艺是没有附着的。夏侯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几十年中他一以贯之地致力于造型设计,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既符合市场要求,又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产品,从而作出了巨大贡献。
毋庸讳言,我国当代陶瓷的设计,在重视绘画装饰艺术的同时,造型设计的能力却在弱化。以景德镇陶瓷为例,在历经千年的辉煌后,陷人了因因相循的套路里而少有怍为,在仿古瓷的领域里扑腾,在前人的官窑作品里寻找生存,少有新品新作面市。从民国开始直到如今,从业者大多只在装饰上,特别是在瓷器绘画上下功夫,而在器形设计等基础性的努力上没有发展成新的竞争力。这是设计创新能力缺失的结果。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珠山八友”,擅长釉上彩绘画,说他们只是工匠,有点偏颇,但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有些牵强,他们的贡献只是停留在装饰绘画上,没有造型能力。当今的工艺美术大师的评估也多从这个能力来考察,重视的是绘画,仿佛能画几笔写意花鸟或工笔山水,把民间工匠的率意之作堂而皇之地加以艺术化,就能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这不能不说是景德镇瓷器整体上的遗憾,它在日益多元化的瓷器发展中自我迷失了。
如果说,铁路用瓷和竹节杯的设计生产,更多的是服务于当时的社会需求,那么作为瓷器的艺术品位的陈列瓷,1967年中国准备在挪威举办“中国现代陶瓷展”,则是夏侯文陈设瓷的初试锋芒。当年4月,国家对外文委和轻工业部联台下达文件,向龙泉瓷厂征集展品。夏侯文主动请缨这个任务,源于他的使命感,是他把龙泉窑的影响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努力。
龙泉窑在南宋经历过灿烂世界的辉煌后,在清代终于湮没,到了艺绝人亡的地步,从青瓷的恢复性来看,在“挪威中国文化展”上亮相龙泉窑产品,正是龙泉瓷走向世界的一次尝试性的机会。这批展品共有13件套,包括瓶(大众瓶、四瓣扁瓶、万年青瓶)、文具、罐等,一色的哥窑开片,全是创新设计,从图纸的报批审查到最后的送展,犹如古代的官员督造一样,一系列的手续和一道道关口,证明其展品是那个时代龙泉瓷所能达到的最佳的艺术成果。挪威展上,龙泉青瓷有不俗的表现,这对企业来讲,是陈设瓷生产力的一次成功提升,对于夏侯文个人来说.是涉及艺术瓷的宝贵实践。这个经验的成果,就是其后为参与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所设计制作的哥窑开片茶具,让日本人刮目相看。历史上哥窑没有茶具品种,这套9件的六角茶具,无疑是龙泉窑的新品种,其器型新颖别致,紫口铁脚,釉色滋润肥厚,冰裂纹片大小不一,体现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同时也符合日本人的观念嗜好以及审美观。
图3、1967年,在挪威展的哥窑《大众瓶》
图4、1970年设计制作的青釉玲珑金鱼台灯座
图5、1975年设计制作的三只玲珑碗
图6、1975年设计制作的玲珑茶具
图7、1985年为参加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首创的哥窑茶具《九头哥窑小茶具》
夏侯文起步于日用瓷的设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成套餐具,这是企业任务使然。日用瓷的生产,是古往今来所有窑口和陶瓷企业面对市场的自然选择,龙泉也不例外。而大型餐具的设计制作经验,对于恢复不久的、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龙泉窑来说,是至为宝贵的,几乎所有的当代中国陶瓷企业,在这个项目上都有精彩的投入。器成天下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陶瓷器皿便是餐具,在它的身上能体现出美的标准、生活理念及其生活价值,是生活必需品和美学精神结合的最普遍的形式,具有极高的普及和认同性。同时在餐具的身上,可以见证几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进步。
在现代社会,对于曰用陶瓷来说,特别是餐具,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物质再现,巳成为审美趋势,在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具欣赏性,也就是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实用和审美并重,用功能和美的双重标准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是设计者的基本理念。因此,餐具的设计和制作,对设计人员的创作要求就更高、更全面,既要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国外市场更具个性化和更高审美的要求。
夏侯文在日用瓷餐具设计上的鲜明个性特点,就是在日用器皿上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又有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美学理念。1971年,他为浙江宾馆设计制作、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使用的大型成套“仿古鹤翔天宇”青瓷高档餐具,与青瓷的釉色协调一致的、高远澄碧的秋天晴空中,仙鹤翱翔,富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情,仿佛宋徽宗《瑞鹤图》的群鹤飞翔,既有积极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又没有政治色彩、就是一个明证。他已经驾轻就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青瓷设计艺术中了。
创新离不开传统。这个理念是手工艺品代代传承的经验,也是民间工艺自觉遵循的一条规律,关键在于能否推陈出新,能否找到激发自己创作灵感的碰撞火花,折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当的悟性。夏侯文的设计灵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中得来的,传统文化特征给夏侯文增添了丰富而有深沉的设计元素。1983年,他根据香港客商提供的我国东海沉船上的青瓷莲瓣碗的图片,成功复制了莲瓣碗实体。撇口,弟窑粉青、釉水丰约适度,碗外浅刻两层莲花瓣,碗底部12朵丰满短瓣花,腹部24瓣修长莲瓣,排列整齐有序,碗内是鱼戏荷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十分雅致。这个复制的经验,在1984年的“广交会”上有了更大的施展,在那里,他接受了日本商人提供的一块影青樱花瓷片,不久仿制成功一件影青樱花菱口挂盘。作品中间是一朵盛开的七瓣樱花,周边五组花叶相衬,每组三叶一花,浅浮雕,有深有浅、有凹有凸,釉水有厚有薄,光线在上面折射,有明暗反差,洁雅、美丽。
这只在浙江工艺美术界享有声誉的艺术挂盘,后来衍生出的产品,就是享誉中外的“97头影青成套餐具”。影青釉为水绿色,白里透青,是景德镇青白瓷的特点。景德镇虽在宋代有过影青瓷的大批量生产,但都是单一的碗、壶、盘、盏等,不成套具。进入元代,影青渐被青花取代,直到今天,很少生产。影青瓷有独特的实用和审美价值,与彩瓷相比,是唯独不含铅的瓷器,有很大的市场优势。龙泉青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和梅子青,不以影青为重,因此设计开发这种釉色的成套餐具,对龙泉瓷来说,是融科技与生产为一体的新鲜玩意。夏侯文主创的这套餐具,共有97件,根据具体需要,能分别组合成20个品种。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设计能力得到了高水平的体现,在餐具的设计和制作上已经游刃有余了……
据不完全统计,夏侯文在龙泉瓷厂创作设计了五千余件套作品,其中有三千多件套投入了批量生产,如“8头玲珑龙凤茶具”、“9头牡丹茶具”、“弟窑8头竹节文具”、“6头琮型文具”等。在他退休前夕,龙泉的地方国营瓷厂(一厂、二厂、三厂)以及艺术瓷厂,还有少数私营厂,还在生产他的作品,年产量都在二百万件以上。
在经历了几十年计划经济后,夏侯文赶上了转轨市场经济的潮流,在原来计划经济下诞生的龙泉瓷厂解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跳舞”所锻炼出来的扎实的基本功和几十年的实际磨练,让他在退休之后得以纵横驰骋。他把自己的生产力从日用瓷升华为艺术瓷,把自己的艺术感觉完全自由地变成图纸,从而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作品。
“仿古哥窑龙纹小口瓶”、“牡丹金钟”、“冰清玉莲”、“刻牡丹纹碗”……层出不穷的新品新作,证明了他的设计创新能力和文化上的优势。
2010年4月,我随著名画家傅益瑶女士赴龙泉画瓷,在龙泉的国际大酒店市委赵建林书记的招待宴会上,我看到了葵花餐具,葵花籽饱满的颗粒组成优美的工艺图案,釉色美丽,色泽莹润,灯光照耀下,有美轮美奂之感。我问身边的夏侯文老师,这个图案好漂亮,是谁的作品?他说,这是他设计的成套餐具之一,为62头(件)。见我有点愕然,他接着说,“龙泉瓷厂改制,我的图纸和模具现在被天丰瓷厂接收保存了”。我心里一阵赞叹,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依旧有着如此的艺力魅力。当然这也是夏侯文的设计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