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4、北宋汝窑青瓷盘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9公分 口径14.8公分足径11公分 故瓷017850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89):「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笑似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乾隆巳酉御题。钤印一「古香」。中心刻篆书「甲」字。
此件作品底部留存支烧痕,底心题刻篆书「甲」字。它曾是「中国艺术展览会」(Thel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的展品之一,於1935年前往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造型和故瓷17854(图版1)雷同。盘子的弧形圆壁自底足顺著口沿斜直而上。平形底,圈足微外撇,形成具有金银器风格的「捲足」。相似的作品组群亦见於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典藏,以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中。
环绕著「甲」周圆,题刻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御题。从「甲字明镌器底心」,以及对照故瓷17854底部「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的描述,得知此「甲」字极可能刻题於乾隆之前,而且皇帝所看到刻有「甲」字款的作品或不只一件。除了御制诗之外,伴随此件作品传世至今的木座,底部刻有「安仪周家收藏」的款识(插图1-1,1-2),透露此件作品进入清宫收藏之前,曾经是清初大收藏家安岐手中之物。
插图1-1、北宋汝窑青瓷盘木座正面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插图1-2、北宋汝窑青瓷盘木座底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至於,「甲」字的含义为何?对清高宗乾隆皇帝而言,「甲」字让他联想到《周礼·考工记》中形容物有瑕疵的「薛暴」和「髻垦」两个辞汇。所谓「薛暴」是指釉面的伤缺,而「髻垦」是指胎骨的缺陷。清高宗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接触到「北宋汝窑青瓷盘」(故瓷17854,图版1)时,深为一种「出陶无髻垦」的完美器型所吸引。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再面对「北宋汝窑青瓷圆洗」时,虽然「抚之薛暴手中侵」,然而一与当时的新制品比较,立刻油然而生连古代文物都可能出现瑕疵更何况今日制品的感慨,一语道出乾隆皇帝以古为贵的鉴赏观。(余佩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