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3、北宋 汝窑器盖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87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高4.6公分 盖外径14.2公分子口径11公分
器盖作圆形,下有子口,顶部隆起,中心处有一圆扣形握手。盖体施天青釉,子口处露胎,采用垫饼烧成。此类器盖在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发掘中出土较多,但不见汝窑传世品。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该器盖分大小多种型号,应与大小不同的碗、盏相配套使用。该器盖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釉面上开有冰裂纹开片,给人以玉石之美感。
汪庆正先生曾将「开创人工的细密纹片」,作为汝窑在制瓷工艺史上的四大突破之一。他认为:「釉面开裂纹片,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现象。把这种本来属於烧成中出现的缺陷变为有意识的装饰,则是从北宋汝窑开始的。」的确,在不少汝窑瓷器的表面布有开片,已成为鉴定汝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另外,在汝窑址发掘中还发现两种器盖,一种呈下口大,上顶小,酷似倒置的水杯,应是梅瓶的盖子,另一种作直口,弧面,鼓肩,盖顶中部刻画有团龙纹,是一种圈足盒的盒盖。
图44、北宋 汝窑瓷片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0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一组七片,分别为碗、洗类器物的残件,可以看出汝窑产品底足面的不同特征。平底的皆以支烧为主,在器物底面上往往遗有三或五枚细小的支烧痕。带圈足的器物分为直圈足和撇圈足,外撇圈足一般是满釉支烧,直圈足中大件的瓶类器是垫烧而成,足跟处露胎;小件的碗类器即有垫烧的,又有支烧,其中年代偏早的还把支烧点直接放在足跟上。
在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发现以前,研究者囿于汝窑传世品的少量器类,认为「在造型上,官汝窑瓷器为适应宫廷需要而设计的,因而,造型凝重古朴,有些器形则源於铜器,如三足樽、出戟尊、三足洗等等,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实际上,在出土器物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碗、盘、洗、盆类器物,显然是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
图45、北宋 汝窑瓷片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0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一组四件,分别为瓶底、盘底、器盖和套盒的残片。汝窑的釉色一般呈天青色,也有粉青色和青绿色。器表釉面上有的有开片,有的未开片。开片有疏密之分,大致分作两种,稀疏地呈现冰裂纹,繁密的作鱼鳞状。
汝窑瓷器的品种丰富,2000年度在汝窑中心烧造区的发掘,有不少处瓷片堆积厚达20厘米以上,出土汝瓷的器类达到四、五十种。除水仙盆、三足洗、弦纹尊、圈足盘、莲花式碗、葵瓣盏托和折肩瓶等常见器类外,也发现了一些传世品中未见的新器形,主要有香炉、套盒、梅瓶、方壶、小碗、大盆、板沿盘、莲纹盏托和刻花鹅颈瓶等。其中套盒仿自浙江越窑造型,可分为圆形和六边委角两种器类;梅瓶也有大、小不同型号,有的腹部还刻划有龙纹图案。(孙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