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钧瓷造型和窑变艺术的完美结合
钧瓷造型,继承了我国古代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并逐步用美学法则和造型艺术规律,反复实践,不断创新,创造出独特设计风格的钧瓷产品。
宋代名窑辈出,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闻名遐尔。钧瓷不但釉色独特而且造型优美。北宋晚期,宋室宫廷在今禹州市“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制钧瓷,不计工本,不惜代价。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其造型工艺达到有法皆备,无美不臻地步。这些产品是陶瓷中的杰作与瑰宝,其仪态和风范成为陶瓷界长期追仿的榜样。
钧瓷造型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唐代青瓷浑圆、丰满、气势宏大。宋代钧瓷造型在继承唐代艺术的基础上,着意仿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浑朴古雅,端庄凝重,装饰简练,线条明朗,起伏有致。匠师们工艺考究,在艺术上法古不泥古,古拙高雅,富于时代风格。如出戟尊、敞口尊、鼓钉洗、盂形花盆、菱形花盆和盆奁、鸡心碗、高足碗、带把洗、三足炉以及瓶、罐、盘等质朴敦厚,简洁清新,着意表现一种崇高的民族气派,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工艺之花的芳香。50年代以来,禹州钧瓷匠师的艺术品,造型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总之,钧瓷的艺术美,除釉色的变化外,还体现在造型线条的处理上,追求端庄、肃穆,宏大的气魄,显示出内在含蓄的艺术魅力。
3.1、钧瓷造型的艺术特点
纵观钧瓷,器型种类虽多,但基本体型多属圆形,圆形器物具有易制作、易烧制、美观大方、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器物形体,主要是对曲线的灵活运用,器体曲线弧度的长短、宽窄、高低、伸缩的变化,直接影响作品形体的实感和窑变艺术的发挥。钧窑的著名作品如虎头瓶、梅瓶、观音瓶等,外轮廓都是采用这种线型。钧窑匠师以精湛和娴熟的技艺,巧妙地运用变化与统一的规律,使形体有骨有肉,雅致挺拔。再配以绚丽多彩的窑变釉面装饰,显得器物神韵非凡。虎头瓶从肩部到足部都用曲线处理,口部则用直线,对比鲜明;肩部曲线向外扩张,显得丰满宏伟;下部内收,使肩部更加突出;足部向外扩张,保持稳健平稳;口部直中寓曲,呈喇叭形,和足部遥相呼应;肩与口部的结合处采用软线角,给人视觉上以柔和、谐调、舒适感,肩部除有一条承上启下的线条外,又吸收古代器物上的“铺首”艺术,改用虎头作耳饰,经过高温烧制,釉汁向下流淌,虎头破釉而出,威严庄重,栩栩如生。整个瓶体造型设计运用变化统一,均衡安定、对比呼应的法则,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成为百看不厌的佳作。1984年,虎头瓶作为钧瓷代表作在北京参加评比,荣获“金杯奖”。梅瓶在造型上富于形式美,瓶体对曲线的运用巧妙灵活,尽量把最大直径向上提,使瓶的个性更加突出。整个形体小口、短颈、丰肩、苗条、修长、亭亭玉立,惹人喜爱。观音瓶的设计者,对曲直线的运用恰到好处,其口、足和梅瓶相反,足部较宽,口部呈喇叭形,肩部柔和优美,器身修短合度,绰约多姿。
3.2、钧瓷造型和釉色的配合
钧瓷属厚釉系统,又系窑变成色。因此,器物形体的张、缩和釉色的存、流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使器物的造型美与釉色美巧妙地融为一体。
钧瓷的口沿有侈口、折沿等。侈口唇缘尖薄,棱角突出,经过高温烧成,釉汁向下流动,在薄层玻璃的覆盖下,胎骨露出呈紫色,和器身肥厚釉色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神韵古雅。不论古代和现在的钧瓷工匠,在造型设计和加工原料,整修坯胎时,都别具匠心,精心操作,把口缘修得厚薄适当,使釉汁的流存恰如其分,做到口缘美和整体美的有机结合。钧瓷器物除较薄的边缘外,匠师还充分发挥钧瓷的特点,设计出宽厚的平折沿,使口沿装饰得分外娇艳。如鼓钉洗、海棠洗等口沿较宽,经过高温烧制,口沿内釉汁存留平整,胎骨有盖有露,露的部位单一清秀,盖的部分丰富多变,泾渭分明,把钧瓷古朴雅致的格调反映得更加突出。
匠师们根据钧釉的特点,对器物肩部、腹部的设计,是起伏适当,曲线突出。为使釉汁流阻适当,另加承上启下的弦纹,施釉时,根据器物部位的形体不同,分别施厚釉、薄釉,经过高温熔融,烧出器物的釉色有静有动。有的像飞流直下的清泉,有的像风平浪静的湖水。如虎头瓶经过高温,釉汁熔融流动,由口部流淌到肩部,推动肩部急流而下,从而簇拥到底部,使各个部位的釉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呈现出千变万化、艳丽绝伦的美妙色彩。
钧釉釉层厚且流动性强,器物足部设计是内收外撇呈三角形,以承受釉汁的下淌并阻止釉汁粘染足部,不致破坏器物的整体美观。有的靠近足部再加一槽线,以防釉汁的流淌,使釉色的流动恰到好处,再加上肩、腹部五光十色的釉色装饰,使整个器物既对立又统一,既变化又协调,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3.3、钧瓷的附件装饰
对钧瓷的附件装饰,匠师们则是别具匠心,发挥了高度的表现才能。对形体的结合、比例的运用、虚实的安排、釉色的配合,都处理得十分恰当。从而丰富了器物的形体,并使器物多变增加美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如双龙瓶,把两条弯曲的龙放在瓶体的上半部,龙嘴衔瓶,龙尾贴肩。由于龙尾安装在瓶体的丰满处,使瓶体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上边双龙弧度较大,似腾云驾雾,和较小的足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双龙的构件安装在瓶身互相对称的位置上,使瓶体安定匀称,充满情趣。再配以多变的釉面装饰,使双龙瓶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现代设计人员在造型设计上既仿古又不生搬硬套,如双鹤瓶和孔雀瓶的设计,既沿用古代传统造型的规律,又巧妙地运用现代手法,配合钧釉的特点,设计出的产品古朴新颖、美观大方。鹤在我国被誉为吉祥瑞鸟,象征长寿,用鹤作装饰,使鹤与瓶之间虚实联系,引人遐想。在造型处理上,用连贯的方法,鹤身与瓶身融为一体,既是瓶体,又是鹤身,气韵连贯。在线形上,用线流畅,充分发挥钧瓷窑变的特点,釉色在窑中随着形体上的线条自然流动,妙趣横生。有的正中瓶身鸡血红,两侧玫瑰红、茄皮紫,侧面(鹤身)深蓝,双鹤衔瓶,颈项凸起,眼圈留釉呈红色,显得格外出神。整个器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人以高雅文静之感。孔雀瓶,高42厘米,最大直径18厘米,瓶体高大丰满,比例匀称,两只孔雀仰头收足而夸张肩腹,深厚中体现庄重,挺拔中显示风采。孔雀上身轮廓清晰,巧为瓶耳,尾部下垂贴在瓶体上,作品完整统一。再配上含蓄凝重的钧釉,高贵典雅之气油然而生。钧瓷匠师为美化造型,常在器物上用乳钉作装饰。一般在乳钉下,再加一条弦纹,控制釉汁流动。这样,以釉汁的聚散厚薄,显示出釉色之美,并使乳钉像颗颗珍珠在器物上闪烁。如北宋的鼓钉洗、八钉罐、八钉碗等,鬼斧神工自然天成,其色彩古朴典雅,精美绝伦。
钧瓷绚丽多彩的自然窑变艺术,千变万化,妙不可言,真可谓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诗句难描。这泥与火的艺术,植根于中华大地,以历史人文为背景,以丰富美化生活为要旨,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棵常青艺术之树将穿越时空,绵延不绝。
(4)古钧釉的发现与研究
为了能够很好地继承古代钧瓷的传统技术,历年来我们艺海拾贝发现和收集到宋、金、元钧瓷胎骨和釉料标本30余种,为探索和研究古代钧窑胎、釉找到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挑选几种作了化验分析,化验报告附后,供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