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唐三彩发展的历史条件






[日期:2012-03-11] 来源:《中国陶瓷·唐三彩》   作者:李知宴 [字体: ]

      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时代。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昌盛,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忆昔二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朝立国不久,首先是很快恢复发展了农业,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大大地超过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国家迅速地富庶起来。随之而来的是诗歌、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的繁荣。唐朝的画家,有文献记载可考其身世的就有四百多人,留下了很多作品,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绘画方面在人物、山水、花鸟,动物,民间风俗、宫廷生活、中外关系等都卓有成就。就工艺美术部门来说金银器、铜质器皿、漆器、螺钿、竹器、木器、象牙雕刻、丝绸纺织和锦缎刺绣等方面都达到历史的高峰。陶瓷生产也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以州命名的各人窑系,如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长沙铜官窑、邢窑、定窑、巩县窑等在南方和北方先后建立起来,魏晋南北朝隋代的青瓷,白瓷、釉中挂彩的釉陶工艺的创新,为唐三彩的制作在工艺上准备了条件。

    唐朝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在追求生活奢侈的同时,从皇室、官吏、大地主、大商人到普通士庶之家还形成一个厚葬的社会风气。唐三彩是一种高级艺术品,除生活用具之外,还特别表现在殉葬品上。厚葬之风的盛行对唐三彩釉陶的需求量急骤增加,客观上也推动了这种工艺的发展。唐朝中央政府有专门的官府衙门来分管明器。《唐六典》: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凡砖瓦之作,瓶缶之器,大小高下各有程准,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作。(别敕葬者,供余并私备。)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当圹、当野、祖明、地轴、诞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声队舆僮仆之属,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为之,其长率七寸。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唐代官僚殉葬的明器,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等级数量及尺寸的限制,有的人物形象高达1.6米,和真人一样大,真是:近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官府按照等级发放明器,一些开明的官吏多次上书请求减少发放数量,抑制这种厚葬之风。政府也多次下令,明确规定缩减数字。但不起作用。官吏们除了按等级领取之后,还到市场去买。到盛唐时期.这种风气愈演愈盛。不少地区考古发掘的一些唐墓,没有任何官阶,连一方墓志铭都没有,而出土的三彩殉葬品都为数甚多。长安唐代著名的市场一西市,在考古发掘中于密集的商店区有不少唐三彩釉陶发现,这可能就是经营三彩釉陶的商店。这样唐三彩就越作越多,越作越精。这也是唐三彩釉陶在唐墓中广泛出土的一个重要原因,厚葬的需要促进了唐三彩的大量生产。

    由于经济基础的雄厚,政治上的稳定,促进了对外通商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根据文献记载,唐王朝曾与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频繁的交往。首都长安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每年有大批外国人,包括使节、僧侣、留学生、商人和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来到长安。唐高宗时期,波斯王子泥俚斯自长安回国,统率的部属就有数千人,唐德宗时期中亚的胡客也有四千多人长期住在长安,唐代文化遗址,墓葬出土的陶俑中的胡人俑,石刻艺术上的胡人形象就是证明。长安城里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专门接待外国客人。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与周围的国家,包括波斯、阿拉伯、东罗马帝国、朝鲜,日本等的经济文化交流很活跃,特别是西域邻国。经济交往需要大量的手工制品作为通商基础,唐代发达的商业和海外交通的开拓给各行手工业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推动。唐三彩不但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远销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用具和工艺美术品的优良技艺也广泛地被吸收与中国传统的釉陶工艺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新颖而实用的器皿,赋予了新的形式和艺术风格,这些就是唐三彩发展的社会条件。

那么,唐朝究竟在什么时候出现三彩釉陶呢?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在探讨,问题的解决,只能根据出土资料来判断。陕西地区唐墓出土的资料。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礼泉县昭陵陪葬墓之一,唐太宗名将郑仁泰的墓葬(图25)。郑仁泰是初唐人,葬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距唐立国46年。④该墓出土有陶俑466件,上面施淡黄釉或淡绿釉,釉层很薄,不光亮,釉面有红色、绿色、金色,彩绘相当精致,在工艺上将雕塑、上釉、彩绘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将呈色金属元素放在釉药里,经窑火焙烧熔融后,发出绚丽的亮光和彩色。陶俑的胎体是白色,釉是低温釉,这些基本条件启发了人们,釉面用彩色来装饰比单纯一种颜色的釉来装饰更理想,艺术效果更佳。

图25、三彩贴金文官俑 唐 1971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富平县发掘了唐高祖李渊献陵的陪葬墓,墓主人是李渊的第十五子,虢庄王李凤,死于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次年与其妻刘氏合葬。该墓出土的殉葬品中有三彩双联盘一件,两端作圆形,器物内部和边缘施绿、蓝、黄三种彩色回纹。底部还有四个马蹄形的长方柱榻二件,以及十余件三彩陶器的碎片。这些是目前所知三彩陶器出现最早的确切年代。其他有确切纪年的重要墓葬还有永泰公主墓(公元706年)⑨(图28),唐章怀太子(李贤)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公元706年)⑥(图11),唐越王李贞墓(公元718年)⑦(图4),唐鲜于庭诲墓(公元723年)(图15),唐契苾明墓(公元696年)⑧(图116),在河南的洛阳、孟津,山西的太原、运城、长治等地均有唐三彩器皿、陶俑的发现,时间有早有晚。但从其特征看也都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作品。浙江省衢县唐墓、江苏省扬州唐城遗址也出土三彩器皿和各类瓷器,数量不少,艺术水平也很高,如鱼形穿带壶就是。但时代比较晚。



彩绘骑马狩猎俑 唐 陕西省乾县乾陵永泰公主墓出土 陕西省博物馆



彩绘骑马武士俑 唐 1972年陕西省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 陕西省博物馆



三彩奏乐骑马俑 唐 陕西省礼泉县李贞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彩女俑 唐 1957年西安市开元十一年鲜于庭诲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彩牵马俑及马 唐 1974年陕西省咸阳县契苾明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由于唐代三彩釉陶艺术造诣很深,社会影响很广,在艺术品和生活用具的制作上一直深深地影响到以后各个时代。我国北方强大的契丹民族建立的辽政权,控制着北方广大地区的疆域,辽代陶瓷数量很大,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白瓷、黑瓷、白釉黑花瓷器和定窑、磁州窑关系密切。辽代陶瓷中,也吸收了唐三彩釉陶工艺,制作出了著名的辽三彩。辽三彩与唐三彩相比较,艺术性要差一些,但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日用器皿的特点,如葫芦形瓶、凤首瓶、皮囊壶等就是其代表作品。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三彩釉陶仍继续生产在北方很多瓷窑作坊的遗址里发现不少三彩釉陶作品,民间保存宋三彩釉陶文物也不少。和北方磁州窑瓷器相比,宋代三彩釉陶风格清秀典雅,与唐三彩釉陶不同之处是彩釉变化较少,较多地利用刻划、填彩、模印、堆塑或贴花作装饰。单色釉陶器比较多,艺术水平也没有唐三彩高。

    其他金元时代乃至明清时期,三彩或单彩的低温铅釉陶器制作一直没有中断,比较多的注意神像、香炉、祭器等作品的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很难见到。

    在近代,尤其新中国成立以后,唐三彩釉陶艺术深为人们所喜爱。为了发扬这种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唐三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满足国内外对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的需求,在洛阳、西安、北京等地专门设立工厂仿制唐三彩的各种形象,使三彩艺术得到传播,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唐代,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唐三彩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珍品也传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印度,西亚的伊拉克、伊朗,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在遥远的埃及也都有唐三彩器物的发现。唐三彩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高超的技艺,影响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制陶艺术的创作,产生出类似唐三彩的艺术作品,如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波斯三彩、埃及三彩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