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遗址
一、内丘的来历
早在六十花甲子的时代,人们都说“人活六十古来稀”。在当时的社会里,各方面都不发达,农业生产很落后,非常贫穷,粮食产量养活不住当时的人口,所以帝王下令,人活到六十岁,视为废人,能吃不能干,为国家做不了贡献,就是不死,也得活埋。
在当时有些人味的孝顺儿女们,为父母修筑了坟囚,将六十岁的父母老人活活的葬进了土囚,留上一个透气空,不定时的送一些饭菜,为父母充饥,有的送不上来,六十岁的老人饥寒交迫,一怒之下,将送饭的双耳罐砸去双耳,象征着有儿无儿一个样。所以现在土丘中出土的瓷罐大多数没有双儿系,在我们内丘县存在着三个土丘集中点:一个是西丘,现在的西丘村,西半丘岭地带。二是中丘,即现在的县城所在地。三是东丘,即现在的中疙瘩村附近。现在的内丘城,即是过去的中丘,根据地理位置定的地名。
中冯洞村民王海增老师向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朱东明讲述邢窑的事儿
二、邢州瓷窑的发源地
为什么邢窑坐落在内丘?因为内丘有丰富的瓷土资源和釉土资源及河流水沟的水资源。邢窑多建在河流两岸,以利于用水制泥的方便。邢窑是自西向东发展的,最早汉代、隋代就在中冯洞的窑儿台烧制黑陶和隋代瓷器,而且隋瓷的釉光非常美观漂亮。
到了唐代也在中冯洞的窑儿台和村北的北台烧制大量的陶瓷,有官窑和民窑两种。民窑烧制的比较粗笨,而官窑相对制作要求非常严格,器形的制作非常精致,烧制的器物非常细腻光亮“盈”字和“翰林”款式更是漂亮至极。收藏家都知道邢州白瓷“白如雪、嫩如玉、声如磬”的美称。邢窑址都在今李阳河两岸,以现在的北大丰村西北的狼沟桥边,到中冯洞村窑儿台,村北的北台至双流洞的南台一直到县城的西关村西行、南关及县礼堂四周一大片,在城东的茅家沟和四里铺村也有窑址发现。特别是中冯洞的窑址和县城四周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和窑具、瓷片等,而且品牌花样不可尽数。以唐三彩、七彩、陶佛、陶马、陶俑、骆驼以及各种瓷器等等。足以证明邢窑白瓷发源于内丘县。
王海增老师在窑址现场画图讲解他所见过的邢窑瓷器上各种“盈”款的款识
三、中冯洞村的来历
早在四百年前,此村并无人烟。后来,来了王李两个氏族,王家氏族先到,在河沟的南埝挖窑洞居住。李家是今西邵明村的一个小炉匠到此村做小活,看中了此地,在河沟的北边挖窑洞居住,后来盖起了房屋,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户人家上千人,取名洞上村。
在明代王家居住在内丘北光村,现在的实验小学是王家的祖业地,在明嘉靖年间王家出了很多官吏。如:王宗周是河南荥阳县知县,次子王彦民是嘉靖年进士,担任兵部尚书,总参议主事专职,其妻严凤英是带兵女都督。另外还有几个知县和举人秀才等就不再说了,后来看中了此地风水,就来到此地居住。
王海增老师带领去村外的窑儿台,文保碑虽已卧倒,也是古代烧窑的风水宝地,地表还能看见有少量标本。
洞上村有三个土台,每个台都有十几亩大,而且都像龟形,排到在一个直线上取名“三连龟”,也是风水宝地,东台有几个唐代墓葬,中台有汉代墓群和汉窑址。西台(即今的窑台,以前叫要儿台)是隋唐的窑址(即邢窑)。为什么叫“要儿台”呢?这又要从烧瓷说起“唐代烧窑很迷信,窑主、工匠供奉老君,财神等神灵,在烧窑是进行祭奠仪式,而且在村庄买贫苦人家不满12岁的男孩祭神,扔到火里被活活烧死,说这样烧出来的釉瓷才漂亮美观”,所以人们都叫此台是要儿台。其实是烧了骨灰增加了窑内的钙,改变了气氛所致,并非神显灵,后来大多都烧一些大牲畜的骨头,增加了钙质,降低了熔点。
内丘茄子窑 王海增画图
四、窑的建设
在唐代的邢窑,一般有馒头窑、闷窑和茄子窑等多数都是就地挖坑制窑,这样能充分保持温度。馒头窑和茄子窑大多烧制瓷器,而闷窑一般烧制白陶、红陶和灰陶。馒头窑形如圆馒头,而茄子窑形似一个长柄茄子,在内丘173工地出土了一个茄子窑,宽2.50m、长4.80m、烧火口宽1.20m、烟道坑深1.20米、四个出烟口0.25m的见方。在烧制过程中,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是薰坯,小伙和文火。
第二是待坯完全加热后提升火力。
第三是武火猛烧至1200-1300度,但也要根据坯的耐火力和釉土的熔化度看火候。
第四是凉窑,待釉烧化后停火凉窑10-15天,过早出窑就会出现炸瓷和崩釉。
一般在烧制过程中采用煤炭和柴草相结合的办法。开始使用煤炭,因为碳火短耐持久,适用于文火久战,后期武火时。则适用于木柴,因为木柴火长,上温快使窑体整个温度迅速提升。
王海增老师陪伴观看当地资源丰富的釉矿
五、选材
在烧制陶瓷时需要各种土质和釉土,为保证烧出好瓷器,则需要好的材质。
第一.制陶,烧什么颜色的陶器,则需要什么样的陶土,有白陶、红陶、桔红陶和灰陶等。制出的品种很多,有佛像、人像、动物器具等,多种多样。
第二.瓷土,选料比较严格,尤其是白瓷的选料和釉料,弄不好料,则出不了好瓷器。邢窑有细白瓷、蛋壳瓷、粗白瓷、青瓷、黄釉瓷、黑釉瓷、酱釉瓷、绿釉瓷、三彩、七彩等。什么样的器物,用什么样的料土,又分高温土、低温土、釉土、高岭土化妆土、碱土、钙土、钾长石、钠长石、绿长石等等。这里所说的绿长石难得,永固岗的绿长石资源被破坏,绿长石好像翡翠,透明透绿,烧出的细白瓷莹青发嫩,细白瓷则采用绿长石和纳石,其它釉色采用钾石。太行山出的纳石白嫩无杂质,属于极品料。
天然黄釉土和配制的黄釉,烧制的釉色有很大差异,唐代邢窑多采用天然原料。
六、邢窑器物
邢窑器物繁多,有碗、盘、高足盘、杯、罐、瓶、盆、钵、砚、盒、盏托、盂、彩釉陶等等。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把瓷器分成了身份的高低。有贡品,高官贵族用的带款的器具。有平民百姓用的粗略器具。当时把黄釉叫做黄金,白釉称作白银,隋青釉为紫金等;黄、白、紫是贵族的用品,黑色、酱色等器物为百姓所用。
当时中国发明了瓷器,属于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外,后来通过宗教来往,传入了西方各国,使瓷器在世界发展起来,邢窑瓷器在世界各国也享有很高的名誉。
2016年5月 王海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