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中国古窑万里行(第十九季)正式启程。活动将途经杭州、龙泉、德化、潮州、佛山、建阳、景德镇等产瓷区,与当地部分著名陶艺大咖进行交流,遍寻当代美瓷,并对沿途省市的几十个古窑遗址进行探寻考察,全程约一万公里,历时约三十二天。期间部分活动将进行视频直播,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
在中国拥有千年烧造历史,以造型端庄浑朴、色泽光洁如玉、瓷质细腻温润、线条明快流畅而著称于世的青瓷,自南宋至明早起的巅峰以后便逐渐衰落。而千年之后的今天,在浙江龙泉,还有着这么一个执着的老人,依然对青瓷无比痴狂,甚至投入了毕生心血,使得古老的青瓷又重新焕发生机,再现辉煌。他说:“为了青瓷,我愿意花费自己一生的精力将它发扬光大!”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徐朝兴。
青釉直筒罐 徐朝兴作
1956年,年仅13岁的徐朝兴过早地离开了家门,走了80多里山路到瓷器厂里求做学徒。本来因为年龄太小,厂里不收,但也许天生就是要吃这碗饭似的,因为无意间在厂里试做了一下拉坯,还挺像模像样的,就破例被厂里收下了。
1957年,周总理批示要恢复龙泉青瓷的生产,因此,龙泉青瓷迎来了第一个春天,14岁的徐朝兴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次大机遇。当时厂里成立青瓷仿古小组,凭着在当学徒期间表现出的勤恳好学的好悟性,徐朝兴被破格选入仿古小组,成为仿古小组8人里年龄最小的成员。在仿古小组里他拜老艺人李怀德为师,学习了很多制瓷工艺和绝招。
获徐朝兴大师签名赠书
徐朝兴对工作认真负责,过硬的技艺让他很快成为技术上的尖子,但由于家庭成分问题,却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厂里基层工作多年。直到1980年的一天,在龙泉青瓷研究所里做了多年工人的徐朝兴被领导请上了车,到县城开会,竟意外得知自己被任命为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近30年的历程中他成为青瓷界在全国历届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奖最多的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先后荣获过全国陶瓷设计评比金、银奖数十项。在他的手中更诞生了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的不少青瓷珍品,还有的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及人民大会堂、珍宝馆作为国家陈列、收藏……这样的人生际遇,本身就是一部不可复制的传奇。
徐朝兴与青瓷打交道已有六十年,从一个学徒到一代大师,徐朝兴靠的是机遇与勤奋。
勤奋,不用多解释,他的精力说明了一切。谈到机遇,徐朝兴感慨地说,自己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要怀念、感谢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其中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敬爱的周总理,如果没有他要求一定要恢复失传已久的青瓷的指示,自己也不会有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去接触青瓷。第二个要感谢他的恩师李怀德,是他传授了自己一身制瓷的技艺,终身受用。第三要感谢的是邓小平和改革开放,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地解开了家庭出身对徐朝兴的束缚,让他能在制瓷的黄金年龄有机会实现抱负,在青瓷接施展拳脚。
灰釉跳刀菱口碗 徐朝兴作
六十年的苦功与积累,让徐朝兴练就了一手独步青瓷界的功夫,作品继承了龙泉青瓷传统工艺,融龙泉哥窑与弟窑于一炉。近年来,他除了开创哥、弟窑结合和点缀定位开片的表现技法外,同时取得了仿古灰釉突破性的成功,他所设计的灰釉陶艺作品质朴自然,典雅含蓄,为中外人士争相收藏。还有一个绝活,叫“跳刀”。徐朝兴在高速旋转的坯体上抖动着刀,用剐、刻、拉等技法,将千“线”万“点”划刻在坯体上,形成效果各异的纹饰。
获徐朝兴大师墨宝一幅
几十年间,徐朝兴的签名和印章用的称谓始终是简单的“老陶工”,“对于工匠精神,我认为第一要执着,第二要坚守,第三要传承。我认为我就是一个陶瓷工匠,一个一直坚守的手艺人。我今年已到了古稀之年,我常说自己是个‘老陶工’,因此从不敢懈怠自己的手艺,还在努力搞创作。我与龙泉青瓷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龙泉青瓷塑造了我,我的一生属于龙泉青瓷。”徐朝兴说。
与大师谈起中国古窑行时,他们也非常支持与关注,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徐朝兴的一生虽然不是很平坦,但他的人生观确定了他是一个真诚、平实、勤奋的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青瓷泰斗。
徐朝兴,1943年生于浙江龙泉,199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龙泉青瓷界获得国家级大师称号的第一人。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绿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瓷网艺术顾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现任浙江省青瓷协会会长。
龙泉青瓷恢复了往日荣光。这离不开徐朝兴的传承作用,在龙泉青瓷的第二代、第三代手艺人中,他的弟子显得尤为突出。在他的带领下,儿子、儿媳妇、也是青瓷界各善其长的“大师”。
儿子徐凌——作品中的绞胎瓷艺
徐凌的绞胎艺术能让你感觉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纹色优美,就像刻意画出似的。通常他是选用一种含铁量比较多的胎土和一种灰色的胎土混合,不断搅合,然后根据自己原先设计的器型拉坯,不断修正,或者将铁胎做成片状,镶嵌其中。铁胎色如深红,虽然比例比灰胎少得多,但高手能将这少量的铁胎在瓷器上拉出种种绚丽的花纹。
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古代主要是白、黑或白、褐、黄)分别制成泥色,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不断揉捏,制成新的泥料,然后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它的花纹大致有五种:一、像木材的年轮;二、像并列的羽毛;三像并排的雉尾;四、像盛开的梅花;五、像浮云流水。最难能可贵的是,绞胎花纹完全是不可控的,是偶然而成的,因此能够烧制出来一个理想的图案就显得弥足珍贵。
灰釉绞胎罐 徐凌作
一道道铁色瓷土,或粗或细,连贯或不连贯,盘旋而上,生动自然。
1973年生于浙江省龙泉市,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青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浙江青瓷中青年十大名师之一,绿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
瓷网、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朱东明夫妇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凌
徐凌自幼跟随父亲徐朝兴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艺,后在日本国熊本县天草郡慈永会陶艺研究所深造,参加过多次重要的国内外展览与学术交流。他的创作既继承了其父内敛含蓄的创作风格,又融入了大胆前卫的审美意识。他将中国传统的青瓷文化和国际化的美学理念融会贯通,作品结合了东西方的艺术魅力,虚实相间,兼容并蓄,打破规则,极富动感,视角独特,襟怀开阔。在承载古老文明源远流长的同时,呈现出一种国际化的大气格调,沉静淡定,超然豁达。
儿媳妇竺娜亚——青瓷界的制壶大师
竺娜亚的感性思想里,用传统的材料,手法,技术,以虔诚的态度来制作瓷器,是对于朴素的泥土的喜爱,是对于充满生气的制瓷手艺的喜爱,是对于自己这双能够创造的手的信任,也是对于陶瓷这种集自然五行之全(金木水火土)和人类智慧的艺术的崇敬。理性上,她从传统中吸取精神与智慧的力量,以传统为根基,发展个人的思想与个性,使作品具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这是竺娜亚个人作品的重要特色。
粉青提梁壶 竺娜亚作
竺娜亚,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76年生于余姚。1994年开始唐三彩壁画创作,1996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从事青瓷。在大师的精心指导下,娜亚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5年《热带》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青罐》获中国五大名窑展金奖;2008年,作品《瓜形玉鼠壶》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瓷舟》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热带》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08年7月参加中、日、韩三国大学文化交流,《涌泉》获第一届浙江省中青年青瓷创新评比金奖;2010年,《香音》获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天工艺苑杯”特等奖。
现由徐朝兴大师主持,竺娜亚、徐凌为工艺设计的《造青》系列青瓷,为龙泉青瓷的质造,添加了一抹青雅的绿色……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