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山寨博物馆的江湖内幕






[日期:2013-08-07] 来源:新浪  作者:西风 [字体: ]

我们在看看这位企业家是如何迅速成为“收藏大鳄”的。某媒体报道说:他“成功”的秘诀是“创新思路,另辟蹊径”。怎么个创新?怎么个另辟呢?这位企业家看到“民间收藏现阶段还受到种种限制。为了开辟一条健康、规范的民间收藏发展之路,多方奔走,提出了专家目测和科学仪器检测相结合的鉴定方式。他重视和发挥仪器的检测作用,打破收藏业的潜规则,走出现行体制的禁区……”

  据笔者几年来的持续调查和观察,事情并非这样简单。企业家进行收藏,这本身是值得人们尊重和支持的,但前提是藏品必须是真品到代,起码正道的行圈里和正道的官方专家认可。几个体制内臭名昭著的伪专家和民间国宝帮专家认可,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从这些人近年暴露的斑斑劣迹和涉案丑闻,不用琢磨就知道是什么圈套和明白人都知道的秘密。

  前两年某几个国宝帮收藏论坛上的数百位赝品收藏玩家,得到浙江这位企业家的召唤(这些收藏论坛核心人物伙同故宫、国家鉴定委、考古所等几位退休伪专家,鼓动这位并不懂文物收藏的企业家),大量收购藏品,到目的地吃住行全包。那段时间几个国宝帮论坛上整个沸腾了,当时的情景是:送去的是“国宝”,回来的是银子。可以说这些人整体脱贫致富,后来因为利益之争,分化成几个群体。以收藏赝品为荣,大肆结伙攻击质疑他们的正道藏家和专家。笔者调查得知,这位企业家起初还是抱着严谨的态度,邀请各方专家进行把关,准备进行藏品征集。后来发生一件奇妙的事件,使得这位企业家彻底排除了一些比较严谨的专家意见,转信任长期被国宝帮“包养”的伪专家为其鉴定把关。

  话说这位企业家在一次藏品征集大会上,一件明显做旧的赝品瓷器,国宝帮核心人员“包养”的几位鉴定专家都鉴定为真品,但被这位企业家邀请的另外一位鉴定专家鉴定为赝品,专家意见不统一,藏品当然不能被征集。这些众多前往企业家单位送藏品的人员担心企业家邀请的这位专家坏了他们的“出货”大事,于是他们设了一计让企业家当场对这位专家失去信任“局”。

  这些人深知体制内的一些文物专家对瓷片标本比较信赖,对待完整器比较慎重的特点。其实,这些专家并未过深系统研究真标本和仿品标本,只是感觉仿家对标本瓷片没有花费精力仿造的必要,因为不怎么值钱。利用这些特点,这些急于出货的国宝帮商量后,偷偷砸破这件瓷器,挑出一片随便做了旧,拿过去当着这位企业家让那位专家鉴定真伪,正如所料,这位专家看到瓷片标本,不假思索的鉴定为真品。这些人乐了,于是当场把藏在包里的其他破片给拼对起来,对这企业家说:“这件被他现在鉴定为真品瓷片,是曾经被他鉴定为赝品的瓷器砸破的瓷片。你邀请的这位专家还能相信吗?”企业家看的真真切切,当时产生疑问:同样一件瓷器,怎么整器就是赝品,砸破成了瓷片就是真的呢?这鉴定水平也太低了。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打发了这位专家。这个计谋成功之后,企业家被他们顺利的洗脑。短短一段时间,这些玩假货的收藏者,家里的赝品差不多都顺利卖给这位企业家。后来景德镇的仿家也知道了这位企业家非常容易的征集他们生产的赝品,有人竟然装上整卡车开往企业家的单位送货。据说这几位受赝品藏家拥戴、扮演“双簧”的伪专家,鉴定费、证书费大赚不少。确切消息,体制内的某位著名伪专家被这些国宝帮几年“包养”下来,卖豪宅和大肆挥霍的大有人在。

  (二)广州番禺有一个山寨博物馆更是超乎想象的厉害,收藏的规模可以用博物馆集群来形容。据说收藏有十万件以上的“中国珍品的宝藏”,身价几百亿人民币。多年来捐献给各个地区的“珍贵文物”起码价值接近10亿元人民币以上。建设陈放这些捐赠“文物”的博物馆数量也很惊人。广州总部山寨博物馆内,光各种纹饰的“元青花大盘”、“元青花大罐”、“元青花梅瓶”等差不多几百件之多,经过笔者仔细辨认和许多正道行家确认,这些元青花都是确证无疑的赝品。全世界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大盘有七八十公分直径的吗?没有,而且是闻所未闻。目前最大直径五十多公分的元青花大盘残器出土于印度老德里。笔者长期在景德镇从2005年到现在8年时间无数次考察当中,也没有听说发现超过60公分以上的元青花大盘标本。原因是元代烧制50公分左右的大盘,已经是配料和窑烧技术突破的极限。何来70至80公分的元青花大盘?国宝帮核心领导许某人收藏的1.2米以上直径的元青花大碗大盘,更是难以想象。超越各个时代陶瓷工艺技术的限制,起码违背古陶瓷发展规律。

  面对收藏界和社会的质疑,这位山寨博物馆的主人,早已炮制出一个美丽的藏品来源故事。清末时期,他的祖爷爷是驻英外交官,闲暇之余喜欢收藏。于是通过国外各种途径开始收藏来自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清朝灭亡后,这位外交官没有回国,索性就一直生活在英国从事收藏事业。死后便把所有藏品放入地下室秘藏。并叮属家人一定要把这些宝藏运回国内。经历数十年之后的90年代,这位广东传奇收藏家突然接到英国他姨妈的电话,要求他扑英国继承财产和家业。同时还继承地下室数量惊人的文物艺术品。据这位传奇藏家对一些媒体和央视《国宝档案》说:到英国之后,他顺利的继承了所有家业和这批价值连城的国宝,接下来就是数年来夜以继日整理。当他要遵循姨妈家族的遗愿,表明把数百大箱珍贵中国文物艺术品运回国内,并在家乡城市建立博物馆和部分要捐献国家的心声之后,当时的广东市政府和一些文化人士积极应对和支持。据说香港的某航运公司可以超低费用承担这次运宝任务。藏品自然运回广东口岸,但数目巨大的运费和保险费是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支付还是其他人支付,就不得而知了。之后,广东省批地设馆顺利的让这批“海外”回流藏品有了归属,博物馆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传奇收藏家开始广为人知。后来便大肆向国内多个县市捐献数量巨大的“国宝”。根据深知底细的人士透露,这家博物馆捐献“国宝”是幌子,从中赚取巨额运费、保险费和奖金以及其他费用是最终目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