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截至目前,已公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37件(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青釉堆塑谷仓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46.4cm,口径11.3cm,底径13.5cm,三国·吴,1935年浙江绍兴三国墓出土。该器以百鸟争食、欢庆丰收、牲畜满栏等题材的立体雕饰展现了1700多年前江南吴地庄园五谷丰登的场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器用来随葬,称为“冥器”(又称“明器”),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
青釉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虎子高约15厘米,前后长约20厘米,吴“赤乌十四年”款,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土岗出土。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六朝,因器形似虎而得名,总体造型基本一致,每个时代在细部刻画上有所不同,这件虎子通体浑圆,斜颈圆口,上有弓背奔虎状提梁,并刻有细纹,既美观又防滑。“虎头”向上仰起45度,嘴巴张得圆圆的,目视远方,腹下有缩状四肢。全身饰淡青釉,造型摆脱了僵硬强求外表形似的模式,注意对内在精神的表现,精巧而又不失质朴。
此器出于中国早期最主要的窑场——越窑,这种动物造型的大量出现和演变,改变了越窑瓷器风格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当时社会正孕育着重大转型的鲜明特征。
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三国·吴,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长岗村出土。
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藏
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西晋,1976年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出土。尊的造型为盘口短颈削肩鼓腹平底,象个大鱼篓。器表由肩至腹堆塑面目狰狞的神兽纹饰,兽首昂起,双眼仰视,张口含珠,四肢紧贴前胸及下腹,前肢上举,后肢伏地蹲坐,两侧刻划双翼纹,背后有耸起的脊毛五撮。双翼及翎毛用线条刻划的手法简单勾勒,使兽毛轻柔的质感跃然壁上。匠师紧紧抓住器形削肩鼓腹的形体特征,运用夸张写意手法,以盘口作兽的头顶,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爪兽脊等都有序地布列在器物的各个部位。让人“尊”、“兽”难辨,显示了高超的雕塑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确是独具一格的青瓷精品。
青釉仰覆莲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北齐青瓷,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该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白釉绿彩长颈瓶 河南博物院藏
高22.5厘米,口径7厘米,北齐,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此器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白瓷。造型规整、古朴,胎质细白,白釉较光润,是北朝瓷器中的精品。器白釉施绿彩,开创了中国陶瓷釉彩装饰的先河,它是单色釉向彩色釉发展的重要一步,为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奠定了工艺基础。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早期的瓷器均属于青瓷系统,白瓷的生产要晚于青瓷,白瓷生产的条件比青瓷更为严格,必须降低胎、釉料中的铁的含量。白瓷的出现,标志着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天津博物馆馆藏
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2.5厘米,隋代,器单颈双腹,饰有捏塑双龙形柄,龙头摊入瓶口,通体施白釉,瓶底刻有“此传瓶有□”,可知此器名为“传瓶”。陕西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曾出土类似的一件,但无铭文,故此瓶的年代也应为隋代。此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致,胎细质坚,釉质温润洁白,显示出隋代白瓷生产的水平,为隋代白瓷的佳作。器身刻有其名称,在古代陶瓷中较少见,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称提供了实物资料。
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41.3cm,口径19.3cm,足径10.2cm,唐代宫廷御用瓷器。此壶造型奇特,纹饰新颖,盘口形、细颈,斜溜肩,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圆鼓,下腹缓收,圈足呈喇叭形。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凤的嘴下啄,凤头扣在壶的口沿上,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通体青釉,有玻璃质感,光滑圆润,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为唐代青瓷中的典型器物。壶体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粗细搭配,疏密有致,十分协调,富有美感。这件青瓷凤头龙柄壶,堪称为唐代瓷器中的瑰宝。
鲁山黑釉蓝斑腰鼓 故宫博物院藏
长58.9厘米、面径22.2厘米,唐代。此鼓呈长圆筒形,两头粗,中间细,即所谓“广首纤腰”。通体施黑釉,匀净的釉面上闪点着几十块蓝色彩斑,宛如黑色锦缎上的亮色装饰,静穆而典雅,又使原本凝重的黑釉变得活泼跃动充满生机,装饰效果极佳。鼓身凸起七道弦纹,一方面起着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烧成时又能起着控制彩釉流动变化的作用,可谓构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