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主要著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
19世纪中叶,在几千公里之外的的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德化瓷器曾伴随了马克思一段时间,结下了一段缘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始建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阅览室,不仅保留着卡尔•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座位,而且陈列着几尊曾让马克思研究过的德化白瓷佛像。为何这些用手工创作出来的德化白瓷佛像作品会引起马克思的兴趣与研究呢?
清•德化白瓷佛像(陈列于当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书架上
其实,地处中国沿海地区的德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地方之一,手工作坊众多,民间贸易频繁,从宋元时期就开始出口陶瓷。元朝,马可·波罗把德化白瓷带到欧洲。德化白瓷从输入欧洲开始,便虏获了王公贵族乃至庶民百姓的“芳心”。大英博物馆从1753年建馆起就开始收藏德化白瓷,至今藏品已达2000件之多。
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德化白瓷
1850年6月,马克思获得了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证,成了这里的常客,他的后半生大多时间几乎都在大英博物馆里,专注于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研究。当马克思在阅览室看到精美陶瓷作品时,激发了他研究中国手工劳动者的热情:中国早在明代时期,在纺织业、矿业、制糖业、陶瓷业等行业领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德化白瓷
德化窑属民窑性质,且陶瓷生产需要大量掌握熟练技术的手工业者来完成,仅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德化从事陶瓷业人数就达2.7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总数四分之一。为什么作为手工业较发达的一些中国沿海地区没有走完资本主义萌芽后的道路?
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德化白瓷
这位被称为“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大量搜求中英贸易的资料,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计数据,英国议会关于鸦片贸易的辩论,以及远在万里之外中国各地的报道,马克思一览无余。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德化瓷器
据欧洲对华贸易中最早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来往信函统计,在1602至1682年的八十年中,有1010万件中国瓷器被运往欧洲等地销售,这其中很大部分是德化产品。据英国资料,17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哈雷孙号(Harrison)从厦门港运载了十余万件瓷器回国,德化窑产品占到多数以上。马克思在成功研究创作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名著——《资本论》的同时,也写下了一系列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中条约》、《中国和英国的条约》、《对华贸易》、《波斯和中国》等。
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博物馆
德化瓷自宋代以来的千年时空中,以其难以想象的巨大体量和完整的先进生产工艺,提升和改善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和物质生活,推进了世界物质文化的进步;以明清德化白瓷为代表的中国瓷艺产品,成为几百年来世界性的传统文化艺术珍品而广为传承和笈藏。如今,这些白瓷塑像依然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当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地方,熠熠生辉,见证了德化陶瓷海外贸易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往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