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台北故宫馆藏——宋代官窑、哥窑瓷器欣赏






[日期:2017-07-04] 来源:古玩元素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宋官窑月白圆碟

  侈圆口,浅壁平底,矮圈足。全器施灰青月白色釉,薄胎满釉,月白釉色略微黄,口沿因胎骨色深,施釉较浅处现灰色边。器外壁开片纹匀整清晰,内壁大小开片纹间杂。底周有支钉痕迹六枚,足底缘残损处,露黑色胎骨。外底心刻有「古」字篆款。

南宋官窑青瓷弦纹贯耳瓶

  仿古铜壶造型。此瓶仿口,自颈下外斜接垂腹,肩部上方有两道凸弦文,下方则有一道凸弦文,左右皆有管状贯耳,高圈足,足部两侧有方形穿孔。通体施以粉青釉,釉质浓润,表面有褐色和透明开片。在口沿、附耳端缘、肩部弦纹上釉层较薄,略显土灰色,而足缘呈黑色。足壁和器底接缝明显,推测圈足是在器身成形后再贴附上去。又,外底刻有乾隆题诗:「泑气犹滋火气磨,两傍贯耳足穿过,系绳恰称奴僮负,撷蘤偏供诗客哦,李氏奚囊堪伯仲,陆家越器未差讹,如非守口拟致问,把玩曾经阅几多。」为乾隆癸巳季春(乾隆三十八年,1773)御题〈咏官窑贯耳瓶〉诗,钤印二「干」、「隆」。

宋官窑月白葵花式六方碟

  六方瓣葵花形,侈口,周壁极浅,器外壁依葵办花口缺处,等距印出六道凹痕,平底,矮圈足。全器施灰青月白色釉,薄胎厚釉,釉色深浅不匀,口沿因胎骨色深,施釉较浅处现灰色边。开片纹细碎,色泽若合明代《格古要论》、《遵生八笺》记载:「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中所称的鳝血纹。圈足底缘露胎,外涂赭黑色薄汁。

宋哥窑灰青葵瓣口碗

  六瓣葵花口,侈口,深弧形壁,外底微凸,矮圈足。全器施釉,唯外底足缘一周未上釉,涂有一层赭黑色薄汁,器内壁釉色偏青,器外壁开片细纹大部呈灰黄色,口沿釉薄处现褐色边,釉面有棕眼,是传世哥窑作品。据《中国陶瓷史》所载,传世哥窑作品,一般认为是南宋以后龙泉窑系窑场作坊,受官窑工艺影响,生产釉面带有细碎开片纹的青瓷作品,也有一说是江西地区窑场所生产。

宋哥窑米色葵瓣口碗

  六瓣葵花口,深弧形壁,外底微凸,矮圈足。口沿有微伤损,足底外圈或因伤损而加钤铜边。全器施罩米黄色釉,釉色灰黄微带月白,釉面较无光泽。内外壁米色釉面上满布黑灰与黄褐色细线纹,黑黄色线纹间杂形成繁密开片纹,具传世哥窑「金丝铁线」的作品特色。据《中国陶瓷史》所载,传世哥窑作品,一般认为是南宋以后龙泉窑系窑场作坊,受官窑工艺影响,生产釉面带有细碎开片纹的青瓷作品,也有一说是江西地区窑场所生产。

南宋官窑青瓷瓶

  全器几呈正方形套盒,器盖面与四侧面皆高浮雕云龙纹,龙身掩映于层云间,忽隐忽现。盒内分成大小两屉,小屉层收贮历代玉器,除了有清代仿古玉器外,尚有战国时代的谷纹璧、纽丝纹环,具有洛阳金村风格的玉虎(琥)、玉龙(珑),以及金代晚期或元代玉工精心雕制的「白玉春水尾」。而且,收贮每一件玉器的位置皆依据其外形凿出凹槽,槽内裱糊一绸,或有一件书迹,或有一幅画作,作书者如于敏中,作画者如杨大章,都是当时皇帝身边的词臣或内廷画家。因此,显得此屉玉器精致,装潢华丽。大屉的设计极具巧思,除了各式大小屉格外,并有一大格定名为「集古函珍」,格中界隔出大小不同的格层收贮各式小珍玩。这大屉中收贮的文物相当多,除了有清代玉器、珐琅器、仿古瓷器、仿古铜器、宣德款青花葫芦瓶、嘉靖款蓝釉小碟、万历款青花梵文杯、宫廷书画家董诰、赵秉冲书画作品,还有清仁宗的书迹两册(「御笔宣和宫词册」与「节录岁华备考册」),除此之外;尚有日本莳绘长方盒,盒内有三小盒与一长方小碟,碟内放置一件东瀛风格的玳瑁小梳,梳柄亦以莳绘髹涂。此屉中除有东洋漆盒,还有西洋镶表指环与英国嵌表镀金盒。综观这件紫檀套盒所收藏珍玩的时代,虽然不到「上下五千年」,却也有两千余年;再审视这些珍玩的产地,真可谓「东西十万里」!

宋米色三足炉

  哥窑窑址,至今未曾发现。文献上,元代(至正直记)曾出现「哥哥洞窑」、「哥哥窑」之名,却未指出窑址所在之处。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以为元末所造哥窑「土脉粗糙,色亦不好」,无法与旧哥哥窑相提并论。然而新、旧哥窑要如何分野,依然无法从中获得厘清。到了明朝嘉靖以后,又衍生出兄弟二人同时烧窑的故事,哥哥所烧者为哥窑,弟弟所造者为龙泉窑。传世哥窑器,无论胎骨或釉色皆存在颇多的差异,表明该批瓷器实非烧自同一个窑口。因此,对于哥窑的研究,学界目前仍采保留的态度,有以为哥窑可能生产于江省景德镇吉州窑附近,有以为哥窑为浙江省杭州凤凰山修内司官窑。 这件香炉作短筒型,口缘微微向内敛收,内底因烧造留下三块渣饼,器外底接三蹄足,足底露胎,中心作一圆形凹槽,周边环绕六枚支烧痕,外表罩施一层灰米黄色釉,釉层匀薄明亮,釉面满布网状开片,线纹粗大者呈色铁灰,纤细者呈色金黄,深浅线纹细密交织的情景,正是传世哥窑器的典型特征。香炉用以焚香,陶土制作的炉具汉代已出现,宋时文人讲究生活情调,每将香气引进生活中。古画上捻香或焚香操琴的景象,时而可见。元明清三朝香炉更与瓶、盒共同组成成套的香具。哥窑瓷炉因外表特殊的开片纹路,甚受文人喜爱,在故宫典藏的明画中,哥窑瓷炉即伴随雅士一同出现。

宋哥窑碗

  圆口略侈,深壁渐收,圈足,口缘镶整齐的铜扣棱。全器施哥釉,满布明显的黑色、黄色冰裂纹,即俗称的「金丝铁线」。圈足露胎一圈涂褐色汁,足内亦施哥釉。

宋哥窑碗

  圆口略侈,深壁渐收,圈足,口缘镶整齐的铜扣棱。全器施哥釉,满布明显的黑色、黄色冰裂纹,即俗称的「金丝铁线」。圈足露胎一圈涂褐色汁,足内亦施哥釉。

宋-元哥窑花口盘

哥釉瓷洗

  六瓣葵花式镶铜扣,弧壁,弧底,圈足。施哥釉,色灰青。釉面布满开片,深者成黑色,浅者微带褐色,是所谓「金丝铁线」。足缘涂护胎汁,呈黑色。

宋哥窑盘

  六瓣花口,直壁下敛,圈足,口缘镶整齐的铜扣棱。全器罩哥釉,釉色莹润,器内外满布黑色开片纹。足内可见六支钉痕。

哥釉瓷八方三足洗

  葵瓣形八边形洗,敞口,圆唇棱,浅壁,壁下缘收为平底,底边有棱,三兽足。全器施哥釉,釉色晶莹润泽,釉面布满黑、褐色开片纹。底有八个支钉痕围成一圈,支钉痕及足底露胎,呈铁黑色。

南宋-元哥窑葵瓣口碗

  敞口深碗,圆弧形壁,平底矮圈足,口作六瓣花式,曲弧不明显。全器施哥釉,成灰青色,釉面满布深色细密开片纹,口缘镶铜边。圈足缘呈黑色。

南宋-元哥窑渣斗

  渣斗形花囊,六瓣花口,直颈,扁圆腹,圈足。全器施青瓷哥釉,呈灰青色,釉面布满开片纹,圈足底缘露胎,涂护胎汁呈褐色,附后加圆筒形铜胆一只。

南宋—元哥窑灰青葵瓣口碗

  六瓣葵花口,侈口,深弧形壁,外底微凸,矮圈足。全器施釉,唯外底足缘一周未上釉,涂有一层赭黑色薄汁,器内壁釉色偏青,器外壁开片细纹大部呈灰黄色,口沿釉薄处现褐色边,釉面有棕眼,是传世哥窑作品。据《中国陶瓷史》所载,传世哥窑作品,一般认为是南宋以后龙泉窑系窑场作坊,受官窑工艺影响,生产釉面带有细碎开片纹的青瓷作品,也有一说是江西地区窑场所生产。

南宋—元哥窑米色葵瓣口碗

  六瓣葵花口,深弧形壁,外底微凸,矮圈足。口沿有微伤损,足底外圈或因伤损而加钤铜边。全器施罩米黄色釉,釉色灰黄微带月白,釉面较无光泽。内外壁米色釉面上满布黑灰与黄褐色细线纹,黑黄色线纹间杂形成繁密开片纹,具传世哥窑「金丝铁线」的作品特色。据《中国陶瓷史》所载,传世哥窑作品,一般认为是南宋以后龙泉窑系窑场作坊,受官窑工艺影响,生产釉面带有细碎开片纹的青瓷作品,也有一说是江西地区窑场所生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