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文化源远流长,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铭文“日、火、山”,自上古结绳而后,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唐宋以来,定窑铭文已蔚然演绎为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定瓷铭文方法各有不同,有坯体镌刻、成瓷上錾刻、墨书及印戳打印等。内容多为记载、纪念性。另一种为古人诗句、格言、箴言类。铭文书法的鉴识,分为两类,一是专门刻款的书家。另一种为刻花手自己所刻。中国书法,“唐尚法,宋尚意”,在诸多铭文中,自不难发现这个艺术内涵。但整个宋代定窑铭文给人的书法感觉却是书风多变,面目是全新的。“官”、“新官”为定窑中常见铭款,从铭文随意性上分析,各个时期,自有不同特征。“尚食局”铭文,“尚食”一词,属官职名,为“掌帝王膳食”,而不是直接为皇帝烹饪之处。“尚药局”则是负责整个宫廷的病疾诊治和防疫。“龙”与“花”字款,前不见文献记载,推断为宫中用品。定窑除瓷器铭文外,还有陶范铭文,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藏有四件金代陶范,均于背部镌刻了纪事纪年性文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刘六郎”的刘为繁体“劉”,“刘家模子”的刘为简体,毋庸置疑,中国汉字简写在金代已经出现并可简繁并用。
定窑铭文 陶范铭文 文化考辨
中国属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家。陶瓷铭文则是伴随着陶瓷的诞生而广为衍之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为记载,形式为艺术。迄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自陶器在先民生活中使用开始,其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文字业已开始出现,同时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汉字为考古界和书法界所推崇。由于铭文是借器物本身展示的一种传播功能,故它又称之为附着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