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定窑概论——火烧三昧






[日期:2014-06-02]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陈文增 [字体: ]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教授梅健鹰先生说过:陶瓷艺术就是火的艺术。这句含蓄而富于概括性的话,实在不谬。多少代多少年来,凡事于陶瓷者,无不为这火而搔头。迄今为止,虽然科学日渐发达,烧窑由原来的目击测试,上升到仪器测试,并规定了升温的烧成曲线。但因涉及到窑炉、产品器状、燃料、时令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火仍然存在着失控的可能性。

    火是瓷器的真主,瓷器在火的依偎下诞生。但它同水可以载舟,又可以覆舟一样,只要这个真主一旦失去理智,瓷器就会在它的迫使下泯灭。古代人烧窑没有仪器,一般只凭眼睛观察,用实践经验去把握。根据窑位,装不同器状和不同大小的瓷坯,合理升温。何时需速烧,何时需恒烧,在长期实践中已形成了一条既可信、又较正确的方法和规律,这正是我们叹喟的古代人烧窑的神工

    古代,凡瓷区都有专门的看火行业,称之为看色业,俗称看色先生,即窑户所雇之火候鉴定人。他们根据长期的烧火实践,从窑炉中火的颜色而辨别火的温度。凭肉眼裁定,一般无多大出入。这种看火方法,20世纪50年代在地处古定遗址一带的民间粗瓷窑场仍还沿用。

    宋人烧窑究竟是如何烧法?烧成曲线与今有何异同?不见经传史载,难以确言。然《文房肆考图『』说》卷三云:烧窑须慎弗忽烬忽焰,炎凉不匀,只一句话,基本上道破了古人烧窑的真谛。大抵从古至今忽烬忽焰只能造成破璺走烟之失,器即有折裂阴黄之患矣。想象而知,沿一条曲线徐徐而升,直至终极,然后止火。在古代,这大概就是火烧三昧的旨意所在。

    定瓷烧造的极盛时期当推北宋,《博物要览》说: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这个时期的瓷器色泽纯正光润,形体规整,边足讲究,这充分证明了当年烧成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图1、定窑酱釉印花瓷片(私人收藏)

图2、黑釉划花盘(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收藏)

图3、定窑黑釉碗瓷片『黑定黑如点漆,沉着稳重,光泽厚实,细察壁面呈现橘皮状。』

世传黑定、紫定、红定之说,并非色定中有这专门釉色配方,而均为特定烧成气氛条件下的黑釉窑变。在通常情况下,温度在1280℃左右时,黑釉如点漆,沉着稳重,光泽厚实,细察釉面呈橘皮状(见彩图);温度在1290℃左右,釉由原来的黑色趋向紫色,俗称酱釉(见彩图);温度至1300℃左右,开始由紫色变红褐色或红色,此即所谓史载的红定(见彩图)。一窑之内由于器物所处部位气氛的微妙变化和受火温度的差异,呈现出不同色泽,甚至在一件器物上产生一面黑,一面紫,或一面紫,一面红的现象。这同古代钧瓷所谓人窑一色,出瓷万般大概是一个道理。

 

    色定中红定尤为名贵。色红纯正而又形体完美,尤为稀少。从黑定、紫定到红定是靠煅烧而完成的。说到底,也是火的艺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