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第二十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如期开幕。在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陶瓷上的钢笔画”几个醒目大字和八十多幅钢笔瓷板画,吸引着众多目光聚焦于此。作品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赢得了人们的赞美,成为陶博会上的一大亮点。
开幕式当天,在参观的人流中一位山东陶瓷界的老领导,仔细观看了陶瓷钢笔画作品后,十分高兴的对作者讲:“善习:你有两大重要成果,一是‘刻瓷烤彩’补上了刻瓷工艺一个短板,让刻瓷成为真正的陶瓷艺术;二是‘陶瓷钢笔画’的创新,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结晶”。他口中的善习,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董善习。与其以陶瓷钢笔画作品参展的另一位作者是著名的钢笔画家高承传先生。
陶瓷上的钢笔画
董善习是陶瓷钢笔画的发起者,也是陶瓷钢笔墨水发明的推动者。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淄川,1972年初就职于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年末就被派往景德镇人民瓷厂跟着著名青花老艺人聂杏生先生学习青花的绘制技艺。1977年参加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山东举办的陶瓷设计培训班,开始了日用陶瓷的画面设计。1984年由单位推荐去北京中央工艺美院进修,继续日用陶瓷设计的深造。学习期间老师带领外出写生,回来进行图案创作。以往写生都是用铅笔,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改,而当时老师却要求必须用钢笔,这就要求落笔必须准确,一笔出错全纸俱废。写生用的是针管笔,勾勒后,再赋颜色把色彩记录下来,也可现场进行简单创作,加以图案化、装饰化。后来再看这批写生作品,效果竟然不错,为何不直接植入陶瓷装饰上?从那时起,董善习就冒出一个灵感,要在陶瓷上画钢笔画。
《腊梅傲雪》30x50cm-陶瓷钢笔画-2020年
用钢笔在陶瓷上作画,很多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历来的陶瓷彩绘多以软笔装饰,即用毛笔蘸陶瓷颜料在坯体或者白瓷上做釉下、釉上绘制。
1987年开始,董善习尝试在陶瓷上用钢笔作画。先把陶瓷颜料研磨得细一点,加一点胶水,做成陶瓷颜料“墨水”灌倒钢笔里去,画了几个盘子,彩烤出来一看,效果还行,写了一篇总结《钢笔绘画艺术在陶瓷上的应用》,在1990年第二期《山东陶瓷》发表。由于那不是实质上陶瓷墨水,只是一种颜料使用方法,颜料磨得再细,加入胶水,放久会干固,不能再使用,那次尝试过后,也就放下了。
1988年董善习在澳大利亚国际博览会上表演刻瓷
2012年,董善习被聘为硅元公司陶瓷艺术顾问。硅元的优秀科研团队、先进的科研平台,令他再一次拾起多年前那个灵感。他和硅元科技副总任允鹏探讨,能不能把陶瓷上的钢笔画作为一个课题探讨研究?任允鹏一口应承。当时商定的课题叫“硬笔陶瓷彩绘”。 用钢笔在陶瓷上作画,关键是研制一种能够书画流畅的陶瓷墨水。任允鹏研究员是搞材料、工艺的,还带着一个科研小组,项目一经确立,随即联手进入研试。从2015年初开始,经过近百次的反复试验,一种钢笔陶瓷墨水研制成功,注入钢笔、或用蘸水笔和竹笔,都运笔流畅,使用方便。2016年5月,董善习创作的首批陶瓷钢笔画作品参加全省陶瓷创新评比,并获得工艺创新金奖。
《珠玑满腹》60cnx120cm-釉中彩-2017年
2017年,淄博市新建“中国陶瓷琉璃馆”,董善习要捐献一批作品,又赶画了24件陶瓷钢笔画。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善习邂逅钢笔画家高承传先生,两人一见如故,拍手即和。为了让陶瓷钢笔画作品能在陶博会上展示,从2019年初联手开始陶瓷钢笔画的创作,历时9个月,创作陶瓷钢笔画作品百余件。代表作品参加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陶瓷琉璃设计大赛,喜获创新单项奖。
董善习的瓷板钢笔画作品,画面中的用线,抑、扬、顿、挫,寓情于线,以情造线,以线抒情而置于线的高境界,是基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升华了的硬笔用线艺术。旁观他的绘画过程,画面的构图,看似随心所欲,最后却呈现无可挑剔完美致臻的画面,可见其中国画传统功底之深厚。
刻瓷烤彩
董善习大师是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思考的精髓在于务实,也就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多年来,他先后参与了“滑石瓷泥料增塑”“鲁青瓷一次施釉”“滑石瓷二次烧成”“注浆泥加工工艺改革”等多项工艺技术创新,而“刻瓷烤彩”新工艺更是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铁骨寒香傲风雪》120cmx60cm刻瓷烤彩壁画-2013年
在一次陶博会上,那时还是省级大师的董善习携刻瓷作品参展。一天,一位老先生走上来问:人家送我一个《百寿图》刻瓷盘,颜色都掉了怎么办?董善习问,你是不是经常去擦洗?是的……。这番问话引起了董善习的警觉。自从清代乾隆年间刻瓷诞生近300年来,刻瓷的赋色,不断改进。上世纪七十年代淄博引进刻瓷艺术之后,赋彩是墨色与国画颜色,为了防止颜色的污掉,就把瓷盘烤热,趁热涂上一层蜡,把颜色封住。后来改用油画颜色,油画颜料赋色,干得慢,还容易调和,工艺简捷,在刻瓷界得到普及。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其缺陷也逐渐显现。用油画颜料赋色的刻瓷作品在三五年内不会看出有什么变化,不擦不洗,摆放在那里基本没有问题。但二三十年后,颜色不光掉色,还会氧化变色,除了黑色变化弱些,其他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经常擦拭,掉色会使得作品面目全非。
用非陶瓷颜料给刻瓷赋彩,也备受业内专家学者诟病。许多瓷区的陶艺家们对这种“工艺” 也持否定态度,坚定恪守陶瓷是火与土的结合这一铁律。2012年,董善习与硅元公司的科研人员合作,研创了“刻瓷烤彩”新工艺。赋色改用陶瓷颜料,然后入窑烧烤。通过烤彩的反复试验证明,烤烧温度太高,釉面就会发熔动,一熔动,刻瓷刀法的金石韵味就没有了,要保持刀法刀迹不变,所赋的颜色还要与陶瓷紧密结合,这是刻瓷烤彩新工艺的技术要求。高温、低温和各种材质,他们都做了试验,根据作品的大小也找到最合适的烤彩升温曲线。
《红果高悬迎朝阳》51cm-刻瓷烤彩-2017年
该新工艺当年即获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刻瓷烤彩”赢得了清华美院著名教授张守智先生极为认可:“‘刻瓷烤彩’新工艺,完全用陶瓷的语汇丰富完善了刻瓷艺术,在淄博,我看到了他们按此新工艺镌刻制作的系列刻瓷作品,其特点是既保持了传统刻瓷刀法的金石韵味,又解决了传统刻瓷赋彩上存在的不足,使刻瓷成为真正与火相融的陶瓷艺术,是刻瓷近三百年来一次质的飞跃。”
探研刻瓷理论
2000年,淄博刻瓷界的首部艺术理论专著,董善习的《刻瓷艺术》出版发行,2001年该专著获得了“淄博市首届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在此后的时光流逝中,董善习每每翻阅总感遗憾与不足。一方面,由于受当时多方条件制约,掌握的历史证物不够充分,刻瓷艺术的脉络渊源阐述得过于简略。另一方面,传统刻瓷赋彩存在缺陷的问题逐步显露,深感责任在肩。随着历史的前行,政治、经济、人文等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电脑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刻瓷艺术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得天独厚之便利。加之2012年“刻瓷彩烤”新工艺获得成功。促使董善习下定决心,对《刻瓷艺术》进行补充修正。
《故园秋色》高49cm-釉中彩-2017年
为进一步理清刻瓷艺术的发展历史,2012年6月,董善习在青岛老年大学的二楼上,见到最早将刻瓷艺术引入山东的郑惠民先生。出生于1939年的郑老届时已满73岁高龄,但仍身材高挺,面色红润。在整个交谈过程中,郑老热情洋溢,毫无保留地将山东刻瓷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青岛山东省进出口公司的展橱前,第一次看到陈智光先生所镌刻的一套精美茶具时,就为其精巧工艺与不菲价格吸引而引发兴趣,开始研究刻瓷艺术。期间,得到了恩师石可先生的首肯与指导,并被石老推荐,为淄博赴青岛学习刻瓷的人员授课。继后,又多次受石老委派赴淄博对刻瓷艺术加以传授与研讨。
下午,在郑惠民先生家中,其老伴将珍藏的两件早期作品取出供他们拜赏。谈话期间,郑先生迅速翻阅了董善习求其指导的一版《刻瓷艺术》后,说他也曾动笔写过刻瓷艺术的有关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表示他随后会加以搜集整理一下,包括有关的照片资料一并寄他。
时隔不久,董善习就收到了郑惠民先生通过快递寄来的书写稿原件与照片资料。“当时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及时复印后,又将原稿悉数寄回,整个过程每每回忆如在他眼前,更加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十八罗汉图》高41cm-釉中彩-2015年
2014年12月末,为进一步了解确认宋代官窑瓷器残片底部所刻标记,他又专赴浙江杭州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和“南宋官窑艺术研究院”。在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展橱里,看到了刻有标记的残片实物,经认真观摩,进一步坚定了他对刻瓷起源的认知。
在书稿的修正期间,他还先后多次通电北京、南京的有关人士,向其了解两地刻瓷现况。并南下景德镇、潮州、德化,北上唐山,调研几大陶瓷产区的刻瓷现状。
《敦煌神韵》52cmx27cm-刻瓷-2012年
2015年《刻瓷艺术》第二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清华美院著名教授张守智先生欣然为之作序。他在序中说,“作为淄博最具特色的刻瓷艺术,20世纪70年代方被引入……,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声誉全国,走向世界……,《刻瓷艺术》将刻瓷的起源理得更详尽,用众多难得一睹芳容的证物,将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宫廷艺术的刻瓷根基加以夯实,使发展脉络更加明晰。”
再版《刻瓷艺术》出版发行后,已被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齐鲁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淄博市图书馆等多单位收藏。
精品捐献
2019年5月18日,董善习陶瓷艺术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一楼大厅举行。陶琉馆四楼的“董善习作品捐赠厅”内,216件陶瓷作品陈列在宽敞高大的展厨里,在温润柔美的灯光下显得高雅而温馨。作品中有董善习从艺初期的青花、新彩、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期的具有鲜明个人艺术风格的刻瓷作品;近期的釉中彩、陶瓷钢笔画作品。其中许多作品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展评奖项。这些作品是董善习从艺近五十年来,陶田耕耘、矢志不移、潜心创作的结晶。
在日用陶瓷设计展柜里,有董善习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时的餐茶具画面设计彩稿。彩稿以精准细微的笔法手工绘制,其艺术之高超,画工之精湛,得到艺术专业人士的点赞。
在手工彩绘作品展厨里,摆放着2012年以来董善习创作的釉中彩绘作品。作品将绘画的肌理表现手法融入其中:按照创作构思,掌控色料中水的饱和度和冲击力,提按顿挫,意从笔端流淌,情随笔意凝结,如行云流水,似冰花散落,最终以形似自然的纹理组成画面,彰显物像的凹凸、斑驳和沧桑感。观之,另有一番韵味。 展橱内悬挂的四件高两米的大幅瓷板画,是董善习在2017年创烧成功的。其特点是利用淄博产的薄胎陶瓷板,采用釉中彩工艺绘制。它既保持了釉上彩绘操作简便的优势,又呈现了釉下彩的特点。是一种新的装饰形式的开创。
展厨内的刻瓷作品也充分展示了董善习刻瓷的艺术风格特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淄博兴起刻瓷艺术,当时还在画青花的董善习,便求师于张明文先生学习刻瓷。1988年,1992年董善习应邀作为山东省政府组织的经贸团成员赴澳大利亚、韩国国际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
《王者》60cmx120cm-刻瓷-2011年
董善习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他的风格特色——刻瓷与肌理绘画结合。在众多刻瓷艺术家中,董善习是少有的能够突发奇想,善于创新的刻瓷人。他将绘画的“肌理”技法运用在刻瓷上,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纹理效果,从线条到色彩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可变性使刻瓷作品充满现代感。如他的刻瓷作品《王者》,树丛之间,两只东北虎矗立其中,一只双耳竖起,警觉四周,另一只踱步而行,虎目眈眈,体态壮硕,毛发纹路清晰,与背景肌理效果刻绘的树杆相衬,更增添了虎啸山林的威猛气势。
《笑口常开》直径41cm-刻瓷烤彩-2013年
再如他的刻盘作品《春华秋实》,石榴果实挂满枝头,红色玛瑙般的果粒透过爆裂开的榴皮展露无疑,引来飞鸟,翩翩起舞,将秋天硕果累累的自然景象赋予真情实感,又赋予了鸟儿的灵性,极为生动。
董善习的捐赠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友人的赞美,大爱无限、真诚永恒。
董善习大师为艺术的求索认真而执著,我敬佩他淳朴宽厚的胸怀、良善大度的为人、魅力人格的大师风范,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
202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