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
磁州窑现存古窑址数十处,在彭城镇有多处保存完好的“馒头窑”,彭城磁州窑盐店遗址中有一座元代古窑址,保存得相当完好,在窑址旁的作坊里可以看到瓷器的制作过程。观台窑址曾进行过大面积发掘,除发现数以万计的瓷器和瓷片外,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窑炉、加工原料的碾槽等。发掘出的器物以盘、碗、罐、瓶等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
观台窑(遗址)是磁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磁县西南部,北距峰峰27公里,这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瓷土及耐火土等,南距盛产釉原料的安阳水冶村也很近。这些都为发展制瓷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观台窑场面积20多万平方米,1958年发掘了2万平方米,即出土文物1万多件,1987年又发掘出4座较为完整的宋、金代马蹄形、馒头形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早在隋代即已开始生产青瓷,到了宋代,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此时的产品最负盛名。自宋以后,元、明、清至今一直生产着。磁州窑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磁州窑的制瓷技艺得到广泛的传播,遍及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南方各地,并传到国外。2002年5月8日,日本大阪市博物馆馆长蓑风一行到邯郸考察,在参观磁州窑展时惊奇地发现,日本家喻户晓的茶道文化标志一只古瓷碗,竟与磁州窑的一个古碗一模一样。而此前,这只日本茶道文化标志的瓷碗,一直认为是江户时代由当时的高丽王朝传入日本的。
古磁州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它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色,运用铁绣花、刻画法、红绿彩及黄褐、绿、蓝、窑变黑釉等进行装饰,构成了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的特征。磁州窑装饰艺术在取材方面打破了已往的成规,很少使用那种抽象的、规矩的几何形图纹,而多取材于以写实为基础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枝叶并茂的折枝花和流畅自如的卷草纹以及灵活跳跃的虫鱼鸟兽等等。它的纹样造型根据对象的性格和神态进行艺术加工,简练夸张,活泼生动。这使得磁州窑陶瓷装饰更具民族风格和传统艺术特色,从而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宋时,瓷器多以单色釉取胜,釉下彩还不是主流。但在磁州窑,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并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而且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成为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中华文明史》称其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磁州窑除烧制釉下彩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红绿彩是在白瓷釉上用红、绿等色彩绘,再经低温烧制而成。宋代磁州窑红绿彩开中国瓷器釉上彩绘之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