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垕国营瓷厂旧址
2013年1月16日,这是一个让神垕镇民间烧瓷高手刘志军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从外地出差刚回到镇中心的家,就接到了朋友的电话:“镇里盖楼盘清地基,清出来很多瓷片,赶快来看看吧!”按说,神垕的地下发现碎瓷片绝不应该是稀罕事,更不用说对刘志军这样在圈内颇有名气的窑主而言。
神垕烧瓷历史悠久,直至今天,仍有大小民窑200多家。众所周知,钧瓷艺人对成品要求极高,一窑烧出来的货色,十之八九都会因为品相不够好而被直接砸碎。自然,神垕的土地下必然满是碎瓷。
但实情是,对诸多当地窑主来说,这还真不是个小事,至少,值得立刻去“围观”。为何?钧瓷是流传已久的古艺,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虽然其名列宋代五大民窑之首,但明清一度停烧,工艺失传,至清末以后才又有人钻研复烧。新中国成立后,经周总理的关怀指示,钧瓷乃至钧官窑瓷进一步得以恢复,长期作为国礼存在。瓷器的烧制是一门大学问,很难说,今天的复烧,就已完全呈现了当年的技艺与辉煌。而钧瓷的复烧,世传瓷器和古残片是无可替代的参考标本。因此,尽最大可能收集残片,必然是追求精进的神垕瓷人的共同爱好。
祖上即为烧瓷人的刘志军,恰好是当地收集钧瓷片最多的。朋友打电话的初衷,或许是让他也赶快去捡一些。但刘志军那一刻的脑子里,想的却不是这些。发现瓷片的那个地方,实在是太撩动他的神经。
近年来,国内多家考古单位在神垕发掘的唐宋元时期古钧窑遗址已有20余处,却无一例外都在镇中心以外。而这一次,碎片竟然出现在镇中心!
2014年4月中旬,在刘志军的带领下,我来到这片古窑址的所在——神垕镇解放路与泰山路交叉口南侧约300米处。
解放路是镇里最繁华的地段,镇政府就在交叉口不远,附近民窑、商店云集,车水马龙。也因此,建业集团筹划在此开发钧都新天地商业街。
正是这次开发中,拆掉原先国营瓷厂的老房,清理废弃建材时,地下浅表发现了大量碎瓷片。神垕瓷人一直期盼能在镇中心找到古窑址,难道这是一个预兆?
刘志军的家距此地直线距离只有400米,那天挂了电话,他便立刻带着相机和妻子开车赶到现场。当时是下午一两点钟,现场已有不少人在捡瓷片。有人拿着编织袋,有人拿着铁锹,一些土坑里,五颜六色的瓷片闪烁着光芒。
刘志军随意观望,他看到了折沿盘、小香炉、玉壶春等传统钧瓷造型的残片。多年的收藏和烧瓷经验,让他迅速判断,这些都是宋金时代的东西。
再进一步细看,目之所及,碎瓷片的丰富程度让他吃了一惊。“有钧瓷的盘、碗、盏之类,有白底黑花瓷片,有黑釉出线罐……”刘志军回忆,自己当时是又兴奋又着急又无奈。
兴奋的是,千年瓷都神垕的镇中心,终于发现了古窑址遗迹。着急和无奈的是,现场已经有些混乱,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用铁锹刨坑,遗址可能受到破坏。
怎么办?刘志军虽然年轻,却在陶瓷界有不少大腕级的师友。他回到家,立刻给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老先生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新民先生以及新闻界的朋友打电话,通报情况。
刘志军说,当时这两位陶瓷界的重量级专家听完自己的叙述,第一反应都是“这太重要了”。
很快,神垕镇发现古窑址的消息,在考古界传开。发掘如此大规模的古窑址群非常罕见。
如今,神垕镇的这片古窑址早已发掘完毕,周边围起了铁皮墙,里面地表蒙了一层蓝色遮雨布,等待进一步的保护开发。神垕人发现碎瓷片的第二天,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就派员赶到现场查看,不过就其性质,并没有立刻得出结论。随即,坊间又流传,这里也许只是一个废弃的瓷片垃圾堆。
刘志军等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现场发现有匣钵、素烧片、炉灰、瓷器残片等,匣钵是放置瓷器或坯体的窑具,素烧片是钧瓷二次烧制过程中没有上釉的半成品,加上炉灰,几乎能确定下面势必存在瓷器的生产场所。
也许,传言只是代表着神垕人的热切,因为太害怕失去这次机会。
几天后的1月20日,也就是农历腊月初九,汝官窑的发掘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郭木森先生等人冒雪赶到现场。此行,专家初步认定,这里是金元时期的一处古窑址。这个结论让神垕人定了心。随后,工地全面停工,等待考古部门进一步调查勘探。
2013年8月下旬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禹州市文物勘探队正式联合对钧都新天地项目建设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勘探面积达27000平方米,发掘面积则超过了2100平方米。
这个发掘面积之大,在以往的古窑址探索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结果确实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18座金、元、明时期的古窑址随之露出真容,其中,13座保存相对完整。
主持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辉先生介绍,除此之外,现场还发现灰坑126座、澄泥池13座、灰沟3条、墓葬1座,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还有绞胎球、人物动物俑、瓷灯等,总数有数万片,其中完整和可复原器物一千余件。
遗憾的是,所有窑炉上部均已不存,仅保留窑床、落渣坑、出渣道、烟囱底部等部分。但18座窑炉的数量,足以震撼发掘者和诸多关注这一考古事件的文物专家。
最近刚刚卸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的孙新民,曾在禹州亲历过4次古窑址的发掘,包括钧官窑遗址两次和神垕镇刘家门河北地古窑址、闵庄窑址各一次。这些古窑址的跨度从唐至宋金元都有,但没有明朝的,并且,其中规模最大的也只有8座窑炉。
“规模如此大,分布如此密集,延续时间如此长的古窑址群,在国内也是极少见的,非常难得。”孙新民对神垕这处古窑址群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