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翟沟古窑址是解放以后在河南境内,继密县西关窑、巩县黄冶窑、鲁山段店窑之后新发现的一处北方古瓷窑址。翟沟窑址虽然早已发现,但由于当时受条件限制,时间仓促,又缺乏有关史料记载,所获取的资料有限。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地文物考古部门以该窑址调查时获取的隋唐遗物为准,把窑的烧造年代定在隋唐时期。该窑址现属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人们的印象中,荥阳翟沟窑生产的瓷器以胎粗、笨重、釉色欠佳等原因,不被人们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居住在翟沟村一带的村民也不断地修房盖屋,在挖房基时出土了许多已往调查时没有见过的古瓷标本,从器型断定不少是宋、金、元时期的,而且釉色和品种也在不断增多。这才引起了考古界和陶瓷界的极大关注,近几年来不断有国内外的古陶瓷专家和学者来考古调查。笔者和当地的文管单位又反复地对该窑址进行调查,本文拟对荥阳翟沟瓷窑的地理概况、烧造历史及工艺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地理概况
荥阳位于河南省会郑州西郊约30公里处,翟沟窑址位于荥阳南部山区崔庙镇境内,距荥阳市区16公里。窑址坐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峡谷之中,它依山傍水,背靠丘岭面对延绵群山,山石中含丰富的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等瓷土原料,山谷台地上也出产含多种金属元素的粘土和矿石。窑址以翟沟村为中心,东起崔庙镇吉寨村,西至刘河镇小寨村,南达上灰沟,北止后沟村,东西绵延十余里,南北跨度3华里,仅翟沟村周围的遗址面积就达20余万平方米。在遗址区地面上瓷残、窑具、瓷土原料遍地都是,残片和废弃堆积层以翟沟村最多,其次为村南楼子地和碗渣园等处。窑址旁边,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水源充足。窑址傍西方向,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村古道,南通密县、南阳;西达巩县、洛阳;北邻黄河水运渡口;东至古都开封,为瓷器销售市场创造了优越条件。正是这诸多的优越条件,才使得翟沟瓷窑从隋、唐、五代至宋、金、元历经近千年之久而盛烧不衰。
二、翟沟窑瓷的造型及釉色
据以往省市文物部门对翟沟窑遗址的调查资料显示:翟沟窑产品丰富,品种齐全,而各个时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产品以实用器和生活用品居多,如碗、盘、瓶、盆、罐、水注、钵、缸等也有一定数量的文房用品及儿童玩具,如瓷笔筒、水滴、小瓷人、小动物、小瓷球等,翟沟窑是一处中国古代北方显示出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场,该窑产品的主要釉色有:隋唐青瓷、黄釉瓷、茶叶末瓷、黑瓷和白瓷。其次为唐代花釉瓷和宋、金、元时期的钧釉瓷,白地黑花瓷,少见民用汝瓷。唐代器形有:碗、盘、盆、瓶、水注、钵、盂等,为平足微凹和平型足两种。立体的瓶、罐、水注都带有明显“墩矮粗胖型”。从该窑址采集到的唐代器物标本釉色看,多为石灰釉,釉层稀薄,容易剥落,工艺简单粗疏。入宋以后,无论造型风格及工艺流程均为之一变,造型精致美观,釉色莹润,光洁纯净,除铁技术较高,让人观后感到惊喜与敬佩。金元时期,大概因战乱和窑址的变动搬迁,使瓷业逐渐衰落下来。这一时期的产品极为粗糙,品种也趋于单调,有碗、盘、盏、罐、萝卜瓶、橄榄瓶等。不过仍有一些精细瓷器出现,品种有碗、盘、碟、四系瓶等。而且大部分器物上都有字,多为“风花雪月”、“道德清静”、“招财利市”等。碗、盏、盘、碟类在器物内里写上一个单字有忍、净、花、清、雪等。字体遒劲豪放,极富艺术观赏性。
三、翟沟窑的烧造年代
有关翟沟窑的烧造年代,古文献中并无记载。窑址出土物给断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翟沟遗址区内发现的器物中,有碗和圈足豆,与安阳小屯隋代卜仁墓中出土的同类器十分相似,是典型的隋代器物。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地文管单位在该窑遗址发现了隋代青瓷水注标本后,至今再未发现更早的遗物,故将翟沟窑址的上限定为隋代。由此证明荥阳翟沟瓷窑应是从隋代创烧经过唐代早期的成熟发展,晚唐是该窑历史上的一个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历史上的翟沟窑规模宏大,群窑密布,至今在翟沟窑址区内还可见到多处窑炉遗址。窑炉一般为马蹄状,拱顶,窑室长约2米左右,宽1米多,四壁用土坯砌筑,并抹瓷土和粘土泥。在窑炉就近范围还发现许多窑具,有三角状支垫、环形支垫、饼状支垫和匣钵等。根据在民间调查得知,古时这里窑炉最多时达到七十多座,从东至西延绵十余里,方圆范围内人声喧阗,昼夜不息。另据有关资料证明,20世纪80年代在该窑址还发现有宋代葫芦瓶和钧瓷碗等。到了90年代在当地文管单位和古陶瓷爱好者的深入调查下,又在窑址区内发现了宋、金、元时期器物。有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和钧瓷等,品种有碗、盏、碟、盘、四系瓶、扁瓶等。根据以上新发现的实物标本证明,荥阳翟沟瓷窑的烧造年代应定为,隋代创烧形成,经过唐、宋、金的成熟发展,元代走向了式微,烧造历史近千年之久。
四、结语
荥阳翟沟瓷窑从以往资料和新发现的古瓷标本证明,该窑自隋至元,从创烧发展到兴旺发达,又到搬迁变动没落,前后经历了约近千年的时间。它不仅在器形、制法、窑具等方面与密县西关窑、巩县白河窑、鲁山段店窑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在施加化妆土方面更是显著。当地的制瓷工人早在唐代就发明了这一技术,他们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化妆土配合各种釉色弥补瓷土杂质多的缺陷,烧制出了精致美观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