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密县瓷窑遗址






[日期:2015-03-09]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密县瓷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唐代、宋代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地处南北走向的菜园沟河两岸,李公惠政桥横跨其上,桥北称碗窑沟,桥南称菜园沟。在河沟两侧断崖上,都暴露出窑具和瓷片的堆积层,尤其是桥南河沟东侧更多,堆积层一般厚1—3米。在两侧断崖上,还发现了一座残窑址,窑壁用土坯筑成,已烧成砖红色;澄水池2个,为礓石砌成灰色光滑硬池面。遗址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200—3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密县瓷窑遗址,经过多次调查和发掘,采集到大量的瓷片和瓷器。从采集到的标本看,瓷片以白釉为主,黑釉和黄釉次之,珍珠地划花与三彩次之,青釉最少。白釉瓷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碗,还有一定数量的壶,以及碟、罐、灯、盒、豆、盂、高足杯、瓷玩具等;黄釉瓷中多为壶,还有大小不同的碗,特别是双带柄流壶为典型唐代器物;珍珠地划花瓷中有枕和碗两种,瓷枕有珍珠地花蕾、花叶纹,珍珠刻划回首鹌鹑卧鹿图案,还有刻划葵花纹、菊花等图案。其中有一件珍珠地划花鹦鹉纹瓷枕作为国宝,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瓷碗有珍珠地卷枝纹和花草纹等;黑釉瓷有双系罐、盖盒和带托盘支柱灯等;青釉瓷有厚胎暖盘器、瓷钵等。采集到的窑具有直口直壁、大小深浅不同的匣钵,有直口方唇、厚颈斜腹、小平底的碗笼,还有各式各样的大小不同的圆形垫饼、三角形垫饼、三岔形支烧工具、工字形支烧工具等。据《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密县瓷窑是唐开元年间的贡瓷产地。

  (一)关于密县瓷窑的烧窑历史问题。从遗址中采集的标本看,有唇口壁底碗,碗身斜出成45度角,外口突起宽而圆的口边如唇,底是宽而浅,中心形成小而浅的凹窝,足边外侧部都削去棱角。此外,短流带柄壶和平底盖盒,这些器皿都具有典型的唐代特征;还有一种白釉碗,碗口沿外部凸起小唇边,碗胎较薄,器身稍高,造型特征与各地五代墓出土的碗式有颇多共同点。还有一件小盖盒白盒底,盒身高而直,边与底之间也成45度,圈足,这是五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式样。还有一种白釉瓜棱罐,这是北宋最常见的罐式。从以上瓷器标本的特征看,密县窑烧瓷时间始于唐而终于北宋。

  (二)在密县瓷窑出土的珍珠地刻花瓷,具有不同的独特风格。从纹饰上看,过去见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花卉,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常见的题材。密县窑的纹饰具有另一种独特风格,它的纹饰与唐代金银器贴花十分相近,同时把起衬托作用的小珍珠地也以印的方法表现出来,在白釉地上呈现出红赭石色的纹饰,产生了很好的装饰艺术效果。烧造珍珠地刻花瓷器的窑址,已发现的有鲁山段店、宝丰青龙寺、磁县观台镇、修武当阳峪和登封曲河五处,但密县瓷窑出土的瓷片看,其年代远比这五座窑址早。密县最初开始烧制,然后影响到登封,进而由登封向南影响到宝丰、鲁山,向北影响到修武、磁县。传世的珍珠地刻花瓷器,多年来考古界没有搞清它的产地,密县窑址的发现,破天荒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在密县瓷窑遗址发现了唐代白瓷划花、刻花的新资料。唐代白瓷极少花纹装饰,这是北方白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密县瓷窑遗址中出土的白釉平底洗残片,都刻有简单葵瓣纹,但由此开创了白釉划花、刻花装饰的先河,导致了划花、刻花装饰的发展。

  密县瓷窑遗址出土的有代表性的珍品,1982年4月曾参加国家在日本东京举办的《近年发现的窑址出土中国陶瓷展》,从而使密县瓷窑遗址出土的文化瑰宝,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