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相州窑唐代贴塑花卉点褐彩粉盒
胎质较纯净细腻、造型简约素净,精巧中显露着雅致。其规整的器表沿袭着成熟的“一白遮百丑”化妆土工艺,增强了胎体的白度。器盖贴塑花饰凸于器表,乳钉状花蕊及瓣尖部点饰褐彩。内外施淡青色闪黄的玻璃质釉,透过高透明度的釉层,可见胎表积釉处色呈清雅的淡姜黄色,开片明显、大小气泡明晰可见,釉层稀薄处色泽几近无色透明。器底施半截釉,无垂釉现象。该器烧造工艺浓缩着北齐至隋唐相州窑高超的烧造技艺、时代风貌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给观者悦目之感。
“粉盒”俗称胭脂盒、脂粉盒,是盛放面脂、口脂之类化妆品的盒子,多以圆形子母合扣的器盖和器底两部分组成。已知最早的粉盒出现于战国时期,发展至唐代已非常流行。都说美人易老、红颜易逝。于是,具有修颜和提升颜值功效的粉盒一经出现,便成为贵妇和闺阁小姐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
据悉,今人以窑址地名命名的“相州窑”又名安阳窑,在古文献中暂未找到完全相符的称谓、烧造年代等相关记载,但这并不影响业界对古相州窑的研究。就已知近现代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而言,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1928年至1937年民国政府在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发掘了175座隋唐时期的墓葬。这批考古资料除极少数青瓷遗留在南京博物院以外,其余文物及全部的田野考古记录均运至台湾,至今尚未整理发表、秘而不宣;其二,真正的研究始于解放后,自1974年相州窑隋代遗址被发现,经河南省博物馆与安阳相关部门联合,进行了数次抢救性发掘和田野调查,随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梳理出北魏至晚唐原真性信息,而且解决了安阳一带隋唐墓葬出土相关器物的归属问题,并以实物的形式确立了陶器釉下黄绿二彩创烧年代,同时也逐步揭示着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等相关问题。不得不说,安阳古相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