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巩义芝田窑的若干考究






[日期:2021-03-21] 来源:猛虎文化   作者:李旭 [字体: ]

前言

去年中旬,猛虎艺术群友们对一件约辽/北宋时期的黄釉贴塑瓜棱梨形执壶的产地归属展开争论。业内这类基本特征酷似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黄釉鹦鹉形壶、绿釉划花净瓶、黄褐釉划花盖罐等器物的断源问题,一直也是近年文物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辽窑说、定窑说、河南窑场说等,各执一片半瓦的证据,众说纷纭。但因同期同类生产多有类似,极易混肴,至今尚难定论。

万斌老师认为:“此件器物是一道釉产品,瓷化程度较高,不太可能是辽代缸瓦窑、龙泉务窑或上京窑等类型;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定窑也有类似产品,但至今定州瓷胎或陶胎色釉产品中,严肃窑址考古所获的明确对应的遗物证据尚欠缺;综合目前体制、民间信息分析,较接近的历史产品类型,多集中在古巩县、密县、段店、禹县等地区,应该先于这些地区展开对应排查和类型学比较。特别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巩义芝田镇的产品。”

万斌老师同时指出:“目前学术界对宋三彩类器物,习惯上沿袭‘低温色釉、三彩’的称谓,欠缺严谨、不科学。实际上有部分是使用化妆土工艺的陶胎瓦胎类低温胎,而少部分已经接近高温一道釉瓷胎器,其他则多是介乎陶与瓷之间的中温产品,与我们习惯上泛指为‘宋瓷’的大部分宋代陶瓷的瓷化度相差无几,而且多是实用器物,而非冥器陶类,应为中温色釉产品,而并非汉黄绿釉、北朝色釉陶、唐三彩等为代表的低温色釉陶品种。”

巩义芝田窑,是约在五代至金代,烧造中低温色釉“宋三彩”类陶瓷为主的河南重要窑口,延续、传承了巩县窑唐三彩的辉煌,是陶瓷史上从低温色釉陶到高温色釉瓷演变发展的重要一环。鉴于芝田窑的已知文献、官方考古信息和实物素材甚少,存世标准器及其类型学的完整体系尚未构建,万老师便委派我牵头搜集资料,调研考证。我们发现业内对芝田窑尚认知不深,许多胎质、釉质和工艺好的中温色釉类器物,都被笼统归入芝田窑。譬如昔日一些原定为密县窑、定窑或者辽窑的器物,一窝蜂又全改称为芝田窑了,尚值推敲,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佐证。

至秋,在群友李昊兄热心介绍下,我和大方等专程采访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刘福良所长,以了解更多信息。在刘所长的耐心解说、帮助下,我们了解了芝田窑考古的历史情况和现状,并理解了研究进展不畅的客观困难和原因。

及后刘所长又介绍我们走访了巩义芝田古瓷收藏爱好者、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永强先生。王先生慷慨的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收藏成果。同时我们还调查了河南一些相关藏友和业余研究者的既获信息,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实物佐证。

本文对业界仅存的零碎文献和信息进行甄别、分析和归纳,并在巩义文管所考古报告、孙宪周先生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芝田窑的历史情况、产品种类、工艺技法等勉力勾勒轮廓、客观概述,希望尽可能还原芝田窑的历史面貌,供今人参考评鉴。

一、芝田窑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芝田窑遗址位于巩义市西南约11公里的芝田村附近。距离大、小黄冶窑16公里;距白河窑、铁匠炉窑、北官庄窑12公里以内;距北宋8个帝陵均在8公里以内。(遗址紧邻坞罗河,由芝田村沿郑洛公路南沟两侧向西,一直到罗水谷地。南沟走向由西北向东南,长约2公里,一直延伸到芝田村西门外……可见烧造宋三彩器的作坊遗址,遍布东自芝田村,西至罗水岸边的南沟一带。)[1]

巩义市古瓷窑遗址分布图

宋朝建立之初,就将皇家陵寝选在了芝田村附近。为管理陵寝,割巩县、偃师各一部分设立永安镇,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又升格为永安县,县治就设在芝田村附近。金人占领巩县后,改永安县为芝田县,元建国后撤销了芝田县,管辖权划割回巩县、偃师各县。

二、芝田窑窑址考古的进展情况和成果简介

(一)官方的窑址调查背景

芝田窑在1989年巩义市文管所对“坞罗河”流域的考古调查中,首次被发现,这是一个主要烧制宋三彩的窑口[2]。芝田窑的发现意义重要,拓展了巩义地区古窑场分布研究的历史空间,延伸了巩义窑场的续烧时间,为在宋代仍持续烧造三彩器找到了直接的证据。

具有如此历史价值的芝田窑,在学术文章中和行业内都不常被提及,猜测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首先,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冶窑和白河窑,从被发现开始,就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部门也多次进行了科学发掘,并且发布了非常详尽的发掘报告,出土了大量的器物、标本,全面展示了这两个窑口的辉煌历史。它们分别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3]和《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4]。在这样的背景下,始烧时间略晚的芝田窑就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其次,芝田窑所处位置在芝田村和芝田二电厂范围内,一部分窑址在芝田村下暂时无法发掘,而另一部分在建设芝田二电厂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发掘和有效保护。

1987年巩义政府规划在芝田建设第二电厂,文管所对工程占地进行勘探时,发现多处晋唐墓葬。由于二电厂项目是当地重点能源项目,工期紧,郑州市文物队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抓紧时间进行抢救性发掘,1987年至1998年共进行过十余次考古发掘[5]。而在此期间发现的芝田窑遗址只能被暂时搁置,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已基本被二电厂所覆盖,难觅踪迹。

(二)窑址调查采集到的标本分类及工艺技法介绍

自1989年发现芝田窑遗址之后,文管部门只发表过一篇窑址调查报告《巩义市芝田宋三彩窑址调查》[6](下文称“调查报告”),其他相关报道仅有四篇[7]。现就已知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芝田村附近采集的民间所藏标本,分别从釉色和装饰工艺方面对芝田窑产品予以介绍:

1、标本分类:

(1)白瓷

芝田窑生产的白瓷多为釉下化妆土白瓷,先在素胎器物上满施化妆土,之后罩透明釉入窑一次烧制而成。白瓷在芝田窑烧制的产品中占比不大,从采集到的少量标本来看,胎质略粗,含有少量杂质,多呈灰色或砖红色,施釉至下腹或下腹近足处。已知的器物有瓷枕、壶、瓶、碗等。满施化妆土,是芝田窑白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白釉执壶白釉花口尊

(2)黑釉、酱釉瓷

黑釉、酱釉瓷,在已知芝田窑产品中也不常见。多为一道釉工艺,素胎施黑釉或酱釉后,入窑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胎质略粗,含少量杂质,胎色多为砖灰色或粉色,釉不及底,釉色温润。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酱釉托盏

秦保誉堂藏 芝田窑 酱釉标本

(3)青釉瓷

芝田窑青釉类器物的产品精度优于白釉和酱釉类产品,多为类临汝窑青瓷的模印或素面碗、盏类器物。胎质较细腻,杂质含量很少,多呈灰色或灰白色。釉面略薄,釉色多见青灰色或青中泛黄,满釉,底足多见粘砂的情况。其中素面盏多见斗笠型,釉面比印花盏要厚,有开片现象,圆唇,小而浅的圈足,修足手法粗糙。模印盏多深腹,釉面极少开片,圈足大且略深,修足也更细致。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青釉印花、素面盏标本

(4)中低温色釉

中低温色釉类器物是芝田窑的大宗产品,有绿釉、褐色釉、三彩釉,其中以单色釉最为常见且绿釉器物居多。

此类器物多为一道釉工艺,窑址遗物中多发现有素烧件,部分产品的制作过程或是先将素胎经高温烧制,施单色釉或三彩釉,再入窑二次烧制而成。

巩义市文管所1992年“窑址调查”采集 芝田窑 绿釉标本

巩义市文管所1992年“窑址调查”采集 芝田窑 三彩标本

芝田窑的中低温色釉类器物普遍胎质细腻,粉质感强,多呈白色、灰白色或粉白色。经成分检测[8],芝田窑中低温色釉类器物的胎质成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其胎中所含钾、钠、钙、镁明显高于巩义窑场唐三彩器物,由于这些元素是助溶剂,加入这些有助于降低胎料的熔融温度,达到节约燃料、缩短烧制时间的目的,使烧制工艺的难度有所降低,同时更容易烧制出高品质器物。

“三彩窑口”藏 芝田窑 绿釉梅瓶标本

秦保誉堂藏 芝田窑 绿釉残枕标本

釉质上最主要的特点是釉层清透,略带玻质感。大多以绿釉为主色调,或辅以深浅不一的黄、棕或其他色釉,釉色深沉古朴。

除采取不同釉色搭配装饰外,还结合划花、凿印、贴塑等装饰工艺,单独使用或并用于一身。其中,贴塑太阳花、莲瓣纹,凿印三角形碎花底,镶嵌绞胎拼花贴片最为独特。

“三彩窑口”藏 芝田窑 绿釉花口尊

芝田窑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主要有枕、盘、盆、碗等日常生活用品,供盘、炉、豆、灯等祭器或冥器,以及人物、动物玩具佣等工艺品。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三彩梅花鹿、绿釉马

中低温色釉类日常生活用品,多尺寸大、胎体厚,内部饰以划花工艺,瓷枕多采用划花填彩或绞胎拼花贴片工艺装饰。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三彩盆

祭器或冥器多配以模塑、贴塑的装饰手法,从发现的标本数量上看,此类器物的产量较大。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绿釉行炉标本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绿釉器座标本

人物、动物玩具佣类,多体积小巧。最具特色的是,利用不同色釉的深浅浓淡稍加人为干预,达到所要表现的颜色或者纹路,极为生动。

民间藏品 芝田窑 三彩梅花鹿局部

(5)模具

在窑址“调查报告”中所介绍的模具,多数为玩具类模具,其次是贴花模具和微型建筑模型构件模具,大件模具仅发现一件马佣模。制作过程是用陶泥覆于“母范”外部成型,视需求进行休整后,入窑素烧制成。胎质与芝田窑其它器物胎质类似,其使用原料为就地取材,多见灰白胎或者粉白胎,在芝田窑暂未发现陶制“母范”。

“调查报告”中及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模具

(6)窑具

由于没有考古部门系统性发掘,窑址“调查报告”和民间采集的芝田窑窑具都比较少,多为柱型支烧或三叉型支钉,采用与同窑器物胎质相同的瓷土制作。

柱形支烧是轮制,圆筒形,上下喇叭口,中空,根据巩义窑场的烧制工艺习惯猜测,柱形支烧多用于单件器物支烧或与薄型架板配套使用。

三叉型支钉是用制瓷胎土手塑或模塑成型。由于中低温色釉类器物是芝田窑的大宗产品,所以大多三角支钉的三个尖上都可见到遗留的中低温釉彩。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各类支钉

(7)建筑构件

1994年——1995年期间,郑州市文物队和巩义市文管所在配合巩义市二电厂扩建工程勘探时,发现了芝田砖瓦窑遗址13座,出土了印有“定陵官图片”和“官图片”的陶制板、筒瓦等大量建筑构件[9]。同类构件,在巩义北宋时期“七帝八陵”及其附属的建筑遗迹中,也多有发现。

左图:永定陵出土“官”字款陶板 右图:芝田村附近采集“官”字款陶板

2、装饰工艺介绍:

芝田窑采用的装饰工艺十分丰富,包括刻划、凿印、剔刻、模印、贴塑、画花、绞胎等。在同一件器物上,这些工艺有单独使用,也有多种工艺搭配使用的情况。

(1)刻划

刻划工艺是最常见到的工艺技法,多用于简单的线条装饰(如弦纹),或者勾画图案的轮廓,突出图案主题。

其工艺流程大致是:先在半干的器物胚体表面用竹(骨或铁)刀刻划出所需要的图案素烧后,再于不同的位置填入所需色釉后入窑烧制而成。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绿釉刻划鱼纹盆标本

秋水堂藏 芝田窑 绿釉刻划花跳刀纹鱼纹盘

(2)凿印

凿印工艺往往配合刻划工艺同时出现,其来源于西域及唐代金银器的錾花工艺,多用于大面积的平面填充打底,以使画面丰满,主体图案更加突出。芝田窑最典型的就是凿印三角形、圆珠形碎花打底。

工艺流程是:用与所需图案(圆形或三角形)相对应的管状工具,在半干的胎体上按压,在胎体留下印痕后,直接施釉入窑素烧,之后施釉二次烧制,这类的图案会略不明显;另一种是先凿印花纹,涂抹色粉填充到印痕内,清除外部多余色粉素烧后,再施釉入窑二次烧制而成,这类凿印后再涂色粉填充的工艺也称为镶嵌工艺。高丽青瓷中也常见此类工艺手法,猜测应是借鉴了中原地区,凿印珍珠地划花填粉或凿印填粉的工艺而产生的。

“三彩窑口”藏 芝田窑 凿印罐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凿印工艺标本

(3)剔刻

剔刻工艺也常与刻划工艺同时出现,使纹饰呈现出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常见工艺流程是:先在器物胚体表面施釉或化妆土,刻划出轮廓后,剔去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露出胎体,之后施透明釉入窑烧制而成。1992年巩义市文管所对芝田窑的窑址调查中,仅发现一件剔刻花白釉瓷枕,胎白色,施白釉,底不施釉,呈半圆体,宽7.5厘米的剔花图案绕枕一周,地施青釉。这与通常所说的剔刻工艺有区别,由于“调查报告”中配图是黑白图片,并且民间也未发现此类标本,故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工艺细节。

下图当阳峪窑场宋代白釉剔刻花枕,即是采用通常所见的剔白露胎的工艺手法[10],其枕型和剔刻纹饰均与芝田窑剔刻花白瓷枕不同,在此仅用来说明剔刻工艺产生的装饰效果。

左图:“调查报告”中 芝田窑 白釉剔刻花枕标本 右图:当阳峪窑 白釉剔刻花枕

(4)模塑

模塑工艺常用于制作人佣、动物俑或者外部线条复杂而立体的器物等,有利于保证统一的工艺水平和较高的制作效率。芝田窑烧制的人物、动物类玩具佣数量很多,造型各异,充满童趣。

巩义市文管所1992年“窑址调查”采集

芝田窑 模塑工艺标本

其工艺流程是:用素烧的模具作外范,将胎泥做成片状置于模具内,用手压制成型,多见两片合模,局部手工修饰之后,施釉烧制而成。为保证器物主要视角的美观度,一般人物佣多采用前后合模的工艺,动物俑则采用左右合模的工艺。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三彩人佣、马佣标本

(5)贴塑

贴塑工艺用在不需大面积模塑,或者不便整体模塑的器物之上,起到局部装饰的作用。

其工艺流程类似模塑,将胎泥先模塑成需要的花型或配件后粘贴在器物表面,施釉后入窑烧制而成。芝田窑此类工艺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沿、肩部、底部或者炉耳、炉腿等。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贴塑工艺标本

(6)高温釉彩

高温釉彩工艺也是瓷器表面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

其工艺流程是:用颜料(色釉料)在已施化妆土的胚体上随意点缀涂画,或绘画几何纹、花纹图案等,之后罩透明釉或透明色釉,入窑一次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白瓷的衍生产品,而且芝田窑白瓷产量本就很少,所以采用此类装饰工艺的器物,在已发现的芝田窑标本中很少见到。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高温釉彩双系罐

(7)绞胎

绞胎工艺的使用是在巩义窑场中最被早发现的。以此工艺制作的器物,纹路对比鲜明,装饰效果繁复又富有动感。

制作工艺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搅和后做成薄片贴于器物表面,素烧后施釉二次入窑烧制而成,此种工艺多被称之为“贴片绞胎”,局部采用此种工艺的是“镶嵌绞胎”。也有直接用搅和好的瓷土模塑后素烧,之后施釉烧制的情况,采用这种工艺的被称为“通体绞胎”。在“调查报告”中,采用两种工艺的绞胎器物均有提及,采用贴片、镶嵌工艺的绞胎枕,通体绞胎的绞胎盆等。

巩义市文管所1992年“窑址调查”采集 芝田窑 绞胎工艺标本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绞胎工艺标本

(三)芝田窑产品的工艺特征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归纳芝田窑产品的特征如下。

胎质与巩义窑场其他窑口的基本一致,以白胎、粉白胎(藕粉胎)、灰白胎为主,胎质细腻,粉质感强。由于胎质好,除少部分粉胎、灰胎白瓷器物采用釉下化妆土工艺外,大部分器物都是素胎一道釉的产品。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三彩标本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三彩标本

釉质大多清透、厚润,玻质感强,胎釉结合程度也比较好。同时期窑口常见的白釉、黑釉、酱釉及青釉等在芝田窑也能少量看到,更多的是中低温色釉类产品。

“三彩窑口”藏 芝田窑 绿釉枕

装饰工艺多采用贴塑、刻划、凿印和绞胎工艺。同时期周边窑场常见的立粉、白地黑花、红绿彩等没有在芝田窑发现,或许也与这些工艺多用于高温瓷有关。

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黄釉人物托灯标本

产品品种以中低温色釉为主,单色釉最为常见,其次是三彩釉产品,枕类、盘类多配以刻划、凿印工艺为主,少数结合剔刻工艺共同使用。炉类、豆类、底座类产品多配以贴塑、模塑、刻划工艺。人物俑、动物俑基本都是采用模塑工艺制作的,也有少数以手塑工艺制作且表面饰以刻划的线条等,形象而生动。

民间藏品 芝田窑 三彩虎

窑炉现在在地表很难看到。从仅有的资料中可知,已发现的芝田窑窑炉多在罗水北边的南沟、西沟两边的崖壁上借势挖成,暂未发现作坊、淘洗池、沉淀池和陈腐池等。

窑具类仅采集到一些柱形支烧和三叉型支钉,虽然暂未采集到薄形架板,但是根据巩义窑场的使用习惯和芝田窑大量烧制小型中低温色釉类器物的情况来推测,芝田窑也极有可能采用柱形支烧搭配薄型架板,多层叠加的方式,以增加窑炉的装烧量。

根据目前发现的拱形、折角、平直三叉支钉,结合巩义窑场的烧制习惯,推测其多与不同类型的器物结合使用,形成套、摞并用的烧造方法。如:大口器物中放置一件小型器物,口部用拱形支钉隔开,拱面向下,支钉面向上拖另一件大口器物,之后在上面的大口器物中放置一个折角支钉,支钉面向下,背面再放置另外一件器物。由于发现有白瓷、青瓷等盏类器物,猜测也会有匣钵等窑具还待发现。

(四)疑似芝田窑器物的列举与分析

芝田窑的大宗产品是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业内和网络上也经常见到标称或疑似芝田窑器物。现通过以上对芝田窑工艺特征的小结,试对疑似芝田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分别予以列举与分析。

1、疑似芝田窑器物

图1:民间藏品 黄釉瓜棱贴塑梨形执壶

黄釉瓜楞贴塑梨形执壶(图1)。执壶壶身呈梨状,六瓣瓜棱腹,壶身上半部饰柳叶纹贴塑,下半部饰圆形联珠纹贴塑,矮圈足。敛口,上置宝珠钮壶盖,盖上饰三角联珠纹贴塑,壶身一侧置细短流,另一侧置连于肩、腹之间的扁形曲柄,柄面饰平行条纹。壶面满施黄釉,釉面匀净光泽,足心露胎,胎呈粉色。

图2:民间藏品 黄釉贴塑龙柄凤首壶

黄釉贴塑龙柄凤首壶(图2)。盘口细长颈,瘦长鼓腹,略外撇圈足。颈部饰数周弦纹,肩、腹部贴饰两周柳叶纹贴塑,间以若干弦纹相隔,腹下部饰圆形联珠纹贴塑,由肩部一侧至盘口,置龙形衔口执柄,另一侧置捏塑凤首流。体施黄釉,釉质釉层较为透亮,略有玻质感。

图3:许昌民间瓷片博物馆藏 绿釉贴塑五管瓶

绿釉贴塑五管瓶(图3)。晚唐到北宋时期的多管瓶,主要产地为龙泉窑,少量出现于定窑和河南中部窑场。许昌民间瓷片博物馆收藏的这只绿釉贴塑五管瓶标本,口部缺失,细长颈,腹部饱满,肩部均匀置五管,管口缺失,管壁饰平行弦纹若干,腹部饰圆形联珠纹贴塑。白胎,胎质细腻,通体施绿釉,釉面清透、玻质感强,局部以黄釉点缀。

图4: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绞胎印花如意枕

绞胎印花如意枕(图4)。枕面呈如意形,侧面平直,枕底略小于枕面,枕面凿印碎花纹地,镶嵌绞胎花纹片,边饰两条平行弦纹,侧面凿印碎花纹一周,上下各饰两条平行弦纹,底面平坦,划“裴家花枕”款,有三个支烧痕迹,背面中间上部开通气孔一个,胎体细腻,呈粉白色,通体施淡黄色釉,底施绿釉,釉面清透,釉下无化妆土。

图5:秋水堂旧藏 五代-北宋绿釉跳刀璎珞纹罐

绿釉跳刀璎珞纹罐(图5)。罐为唇口,圆修圈足,满釉三支钉烧,肩饰弦纹及以跳刀点刻作佛教风格璎珞纹,制作精细。为唐代巩县地区万年罐制式及满釉支烧精细工艺的延续,约五代-北宋初期之物。

图6:香港泰华古轩藏 北宋三彩台盏

北宋三彩台盏(图6)。该件为香港麦溥泰先生在北大塞克勒博物馆的个人收藏展展品,原标“北宋巩义芝田窑三彩台盏”。虽然北大该次展览多件器物的断源断代有所差池,但此盏的混彩装饰手法还有唐巩县三彩的残留影子,芝田来源的可靠度较高。

2、试对疑似芝田窑器物的特征小结与分析

以上中低温色釉类器物,胎质基本为略酥松的粉质胎,釉质纯净,略带玻质感,釉色多以单色中低温釉为主。器物型制规整,装饰工艺复杂,多施满釉。

这些特征和娴熟的工艺,应为成熟期的大窑口所烧制。胎质、釉质上与巩义窑场的中低温色釉类器物十分接近,但釉色之间未见到如黄冶、白河窑唐三彩釉相互融合、流淌的情况。并且,黄冶、白河窑的发掘报告中也未见到此类标本,故猜测均有芝田窑烧制的可能。

其中梨形壶和凤首壶(图1、图2),装饰手法以贴塑工艺为主,虽未在芝田窑“窑址调查”中找到相关标本与之对应,但是在与巩义紧邻的洛阳发现了类似标本,这也增加了芝田窑烧制此类器物的可能性。

洛阳民间藏品 疑似芝田窑 绿釉贴塑标本

在芝田窑附近采集到的绿釉贴塑标本,与许昌民间瓷片博物馆的藏品绿釉贴塑五管瓶残件(图3)在胎质、釉质以及造型上极为相似,故此件贴塑五管瓶为芝田窑制品的可能性更大。

左图:许昌民间瓷片博物馆藏 绿釉贴塑五管瓶 右图: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 绿釉五管瓶标本

芝田窑附近采集到的凿印加镶嵌绞胎枕标本,在巩义文管所的芝田窑“调查报告”中也有介绍。

芝田村附近采集芝田窑绞胎枕标本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的绞胎印花如意枕(图4),与芝田村附近采集到的凿印加镶嵌绞胎枕标本的胎、釉及装饰技法等特征均一致,并且在巩义其他窑口的调查报告中并未发现此类标本,几乎可以断定此件绞胎枕为芝田窑烧制的。

深圳博物馆藏 巩县芝田窑 绿釉绞胎枕

河南省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也藏有同类绞胎瓷枕,其产地被四所博物馆公认为“巩县窑”。其中,深圳博物馆明确标注为“巩县芝田窑绿釉绞胎枕”,本人也认同此观点,亟待官方窑址调查报告予以印证。

上海博物馆藏 绞胎釉填彩“杜家花”枕

由于此类绞胎枕底部多见刻划“裴家花枕”或“杜家花枕”款识,坊间对此类瓷枕有种观点,认为枕底有同样款识的即为芝田窑制品,且关联到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的“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水瓶”也应为芝田窑制品。在此,暂不讨论此净瓶是否为芝田窑制品,单以款识来判定窑口是不严谨的。个人认为,应该从胎质、釉质以及工艺技法和烧制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更为科学。深圳博物馆藏的这件“巩县芝田窑绿釉绞胎枕”,底部就无任何款识。

深圳博物馆藏 巩县芝田窑 绿釉绞胎枕(底部)

芝田窑此类器物多采用极为讲究的“满釉支烧”的烧制工艺,以使器物外观更加协调一致。秋水堂旧藏绿釉跳刀璎珞纹罐(图5),胎质、釉质以及“满釉支烧”等特征与芝田窑极为相似,猜测也应为芝田窑的制品。

 “三彩窑口”藏 芝田窑 绿釉花口瓶

这件绿釉跳刀璎珞纹罐,其表面采用具有佛教元素的“璎珞纹”装饰这一特点,与同样以佛教元素“柳叶纹”、“联珠灯笼纹”等装饰风格为主的梨形壶和凤首壶(图1、图2)类似,或许采用佛教元素装饰风格也是芝田窑此类器物的另一特征。

三、关于芝田窑的源流试析

芝田窑所处巩义市(原名巩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嵩山以北,黄河以南,历史悠久,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得名。商代已称“阙巩”,秦置巩县,之后均属河南所辖。由于巩义离洛阳仅有几十公里,又有“东都锁钥”之称。

巩义地下蕴藏丰富的高岭土和煤,为制瓷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燃料,丰富的水系不仅可以为制瓷、生活所用,还给瓷器外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巩义窑场早在北魏已经成功烧制出青釉和白釉瓷器。已知窑口有大黄冶窑、小黄冶窑、白河窑、铁匠炉窑、北官庄窑、苇园窑、芝田窑,其中黄冶窑和白河窑最为著名。黄冶窑发现于1957年,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唐三彩窑址[11]。白河窑在2005年至2008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考古发掘,发现了北魏青、白釉瓷器,以及唐青花和唐三彩等器物[12]。

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巩义窑 “陆羽煮茶”唐三彩器一组

在此背景之下,以生产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为大宗产品的芝田窑,何时开始烧制,与邻近的黄冶、白河窑有着怎样的渊源?下文试逐一展开论述,试图梳理出线索。

(一)创烧、兴盛和终烧期的考订

芝田窑由于没有官方考古的地层证据,只能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对其创烧、兴盛和终烧的大致时间作出如下推测:

1、创烧期

芝田窑是以生产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为主的窑口,但是在芝田窑址却没有发现同为中低温色釉的典型唐三彩遗物或标本,尚无证据表明芝田窑在唐代就开始烧制史。

我们对芝田村遗址及周边展开调研,搜集官方和民间信息,都发现不少明显类似黄冶窑工艺或其一些关联特征的器物及标本,譬如贴片绞胎工艺及凿印手法,此类器物也曾在黄冶窑区的晚唐地层出现,早于河南宋代当阳峪类型的高温绞胎制品。

秋水堂藏 巩县窑晚唐-五代 带凿印纹三彩坐鼓仕女佣

唐代黄冶窑场 绞胎标本图例

通过对遗物的分类整理及烧制工艺等分析,与晚唐黄冶窑进行类型学比较,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可分割的工艺渊源,如釉、胎、烧造工艺和窑具的类同性,部分工艺风格、器型等特征关联。并且可以大致推断芝田窑的创烧期应约在五代时期。


 晚唐-五代 巩县窑 刻划花、跳刀和压印纹工艺图例

2、兴盛期

宋代是芝田窑的兴盛期,其高峰至少应该在1022年修建永定陵前后。据《北宋皇陵》[13]记载,在永定陵上宫和永定禅院的发掘中,发现大量的建筑构件,其中也包括印有“定陵官图片”和“官图片”字样的构件,这与芝田窑窑址发现的相同。这就说明在当时,芝田窑已经被宋代皇室认可,并为其定烧修建皇陵所需的材料了。同时期芝田窑烧制的各类器物的品质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中低温色釉类器物,由于工艺、釉料配方和烧制温度等原因,芝田窑的器物胎质细腻、釉面润泽。这在周边窑场是前所未见的。

民间也有一种传说,当年北宋皇陵选址后,发现在“龙脉”上窑口众多,到晚上就四处火光,认为影响风水,下令众窑口禁烧。之后黄冶窑、白河窑的窑工就迁徙到周边地区其他窑场,黄冶窑、白河窑也停烧了。由于芝田窑烧制建设宋陵所需的建筑构件,服务于宋代皇室,故得以延续发展。或许黄冶窑、白河窑的部分窑工就此迁入芝田窑继续烧制瓷器。

3、终烧期

自乾德二年(964年)始键永安陵[14],到政和三年(1113年)永泰陵(昭怀刘皇后墓)[15]修建完毕,宋代皇室营建皇陵达150年左右,芝田窑也随之发展壮大。“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金人入侵,大肆破坏、盗挖各皇陵,专为宋陵烧制建筑构件的芝田窑部分窑口,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随战乱逐步没落了。在此之前,宋初迁往周边窑场的窑工,把唐代巩义窑场的制瓷技术传播发展,周边窑场制瓷水平不断提高,使芝田窑的同类产品逐步缺少优势。之后仅在黄冶村出土一件“金代纪年牡丹绿釉枕”[16]墨书“正隆乙卯未春□□日扑成”,此枕与芝田窑出土标本多有类似[17],以此推测芝田窑终烧时间上限终于金代。

巩义市博物馆藏 金代纪年牡丹绿釉枕

“三彩窑口”藏 芝田窑 绿釉束腰枕

(二)从芝田窑与周边窑场类似产品的比较试析其传播因果关系
芝田窑的产品当中,数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低温色釉类器物。河南中部窑场烧制中低温色釉类器物的窑口很多,但是大多采用釉下化妆土工艺,这跟芝田窑多采用一道釉工艺区别很大,在此不再赘述。与芝田窑产品极为相似,多采用一道釉工艺的有宝丰清凉寺窑[18]、鲁山段店窑[19]。

1、宝丰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位于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南,距离宝丰县城25公里。据官方发掘报告记载,清凉寺窑宋代创烧,元代停烧。主要产品为青釉瓷和白釉瓷,其次为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且仅见于遗址的宋代晚期文化层。

右下图:民间采集 清凉寺窑标本 右上图: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标本

2015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 宝丰汝窑博古馆藏 清凉寺绿釉划花牡丹纹枕

宝丰清凉寺窑烧制的中温低色釉类产品与芝田窑产品极为相似,最大的区别在胎质上。清凉寺中低温色釉类器物胎质坚实,多为灰白胎;而芝田窑中低温色釉类器物,胎质粉质感强,胎色多为白胎或粉白胎。清凉寺窑烧制的中低温色釉类器物的品种与芝田窑也很相似,有枕、炉、盘、雕塑动物等。

2、鲁山段店窑

鲁山段店窑位于鲁山县城北十公里的梁洼村,据官方窑址调查记载,段店窑唐代中期始烧,元代衰落。段店窑以唐代花釉最为著名,到了宋代发展为一处烧制品种丰富的综合性窑场,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也出现在宋代。

左图:故宫博物院藏 段店窑标本 右图:芝田村附近采集 芝田窑标本

平顶山博物馆藏 段店窑 三彩划花枕

故宫博物院藏 段店窑 三彩贴塑炉、绿釉五足炉

鲁山段店窑与芝田窑烧制的中低温色釉类产品的区别略大。胎质上,段店窑胎质没有芝田窑细腻,杂质含量多,胎色也深于芝田窑,多为灰胎或黄土胎。釉色上多以浅黄釉打底绿、褐釉点缀,整体呈现出主色调偏黄的黄绿色釉交融状态,色调温暖、柔和。而芝田窑多以绿釉打底,釉色间界限较为清晰,色调深沉。

上面这两个窑口烧制中低温色釉类器物与芝田窑同类制品,都是采用一道釉二次烧制工艺,区别在于釉质、胎质、造型和装饰技法上,清凉寺窑烧制的产品与芝田窑产品最为相似,同期制品很多需要仔细比较才能分辨。

从上面三个窑口的始烧中低温色釉类产品的时间、各自所处位置以及工艺相似度方面来推测,他们之间烧制中低温色釉的技术有一定的相关性。

芝田窑是以烧制中低温色釉为主的窑口,且始烧中低温色釉类产品的时间要早于清凉寺窑和段店窑。而且清凉寺窑和段店窑均不是以这类为主要大宗产品。

芝田窑距离清凉寺窑140公里,距段店窑有近200公里,而清凉寺窑和段店窑相距仅30公里左右。并且清凉寺窑的中低温色釉类产品与芝田窑最为相似,所以极有可能是芝田窑、清凉寺窑直接学习、借鉴了巩义窑场黄冶、白河窑烧制中低温色釉的技术,而后清凉寺窑再与段店窑相互交流、共享。不排除有部分黄冶、白河窑的窑工因为窑口禁烧或某些其他原因,而转移到芝田窑继续烧制瓷器的可能。

还有一些窑场的部分产品,在艺术风格、工艺上,也有类似性和明显的渊源或关联,如:

3、密县西关窑、窑沟窑

新密市博物馆藏 密县瓷窑遗址征集 宋三彩瓷枕

河南博物院藏 密县西关窑 北宋三彩(琉璃彩)舍利塔、舍利匣

4、济源勋掌窑

济源勋掌窑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金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

5、焦作当阳峪窑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北宋当阳峪窑 三彩莲塘游鸭纹枕

四、对芝田窑若干遗留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芝田窑宋三彩由“砖瓦窑”搭烧(改烧)

据“调查报告”中记载,在芝田窑址调查中除了发现大量的各类中低温色釉类器物和日用瓷外,还发现了印有“定陵官图片”和“官图片”字样的构件,这些构件正是建设皇陵所使用的。民间有种说法是芝田窑三彩器物是在烧制建筑构件的“砖瓦窑”搭烧,或者改建后烧制三彩器的。

虽然“调查报告”中没有明确记载芝田窑窑炉的具体情况,但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芝田晋唐墓葬发掘中却有所发现。《巩义芝田晋唐墓葬》中所载,第四次发掘时发现“宋代砖瓦窑1座”,第七次发掘时发现“宋代制陶作坊遗址、宋代砖瓦窑17座”[20]。其中单独标注制陶作坊和砖瓦窑址,证明完全可以明确区分两种窑址的不同。所以搭烧或改烧宋三彩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二)民间关于芝田窑为“官窑”的猜测

根据芝田窑烧制的建筑构件是专供宋陵使用这一不争的事实,并据《元丰九域志》记载:河南府在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贡瓷二百件,其中就有巩义窑的贡瓷,故猜测芝田窑为官窑[21]。这种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原因如下:

1、《元丰九域志》[22]中只提到“西京,河南府,河南郡。(治河南县)……土贡(蜜、蜡各一百斤,瓷器二百事)。”当时河南府所属13个县中,出产瓷器的有巩县、密县、登封和新安县,芝田窑的产品在品种和质地上并无明显优势,不能确定贡瓷中一定有巩义芝田窑烧制的瓷器。

2、据《北宋皇陵》中记载的出土瓷器记录只有两处,元德李皇后陵地宫出土82件残片,复原45件,按质料分为细瓷和粗瓷。精细瓷多为越窑、定窑的产品,粗瓷为白釉、黑釉类产品,其中粗白瓷有带墨书款,黑釉类为带窑变的盏,这些在目前发现的芝田窑标本中没有发现。

永定禅院出土的完整和能够复原的瓷器计225件,其中包含宋三彩器。瓷器分别为定窑白瓷、满釉细白瓷、带墨书款的粗白瓷、黑瓷、青瓷、青白瓷、白地黑花瓷和棋子,未见有芝田窑特征的瓷器。中低温色釉类器物11件,均为白胎,器表施绿、酱单色釉或三彩釉。但是所记载器型等特征也与已知芝田窑标本有所不同。

若芝田窑为官窑,那么至少永定禅院日常用瓷有理由选择距离最近的芝田窑的产品,但是在两处出土器物记载中均未发现相似产品,这或许也说明芝田窑应不属于官窑性质。(注:本文引用的器物标本,均为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王永强副会长、藏友三彩窑口、秦保誉堂、许昌民间瓷片博物馆等提供,在此真挚感谢!尤为感谢万斌老师、刘福良所长、李昊兄等前辈的指导!)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