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10号窑炉】

Y4与Y10平、剖面图
4号、10号窑炉是马蹄形窑炉中唯一的一组并列连体窑,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4号窑炉位于10号窑炉的右侧,坐西向东。窑体东西长3.48米,南北宽2.26米,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火墙和烟囱六部分组成。火膛内下层为堆积松散的灰白色草木灰,表明当时用柴或炭作燃料。

汝窑创烧期镂孔鹿纹盆

汝窑创烧期镂孔鹿纹盆
【3号窑炉】
3号窑炉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坐西向东。残长3.48米,残宽2.04米-2.29米。后烟囱部分被12号、13号椭圆形窑炉打破并叠压。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火墙、烟囱和护墙七部分组成。火膛内堆积以红烧土、耐火砖、匣钵和柱状支烧为主。重要的是,在接近火膛底面南侧出土1件淡天青釉圈足洗,其造型、釉色和烧造工艺已完全脱离民窑青瓷风格。

3号窑炉与12、13号窑炉关系平、剖面图

3号窑炉窑门、火膛与窑室

3号窑炉出土淡天青釉圈足洗
【椭圆形窑炉与同期主要遗迹分布图】
椭圆形窑炉位于发掘区北部F1的两侧,南北向排列,皆呈并列连体布局。编号分别是Y1、Y6、Y7、Y9、Y12、Y13、Y15、Y16、Y17、Y18、Y19和Y20。除Y1、Y6和Y19、Y20坐北向南外,其余8座皆坐西向东。
【1号、6号窑炉】

汝窑成熟期1号和6号窑炉
1号和6号窑炉位于发掘区的西北部,坐北向南,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火墙、烟囱六部分组成。火膛内出土遗物有匣钵、垫饼、火照和天青釉汝瓷残片等。

1、6号窑炉平剖面图
【作坊】
【1号作坊】作坊遗迹3座,编号分别为1号、2号和3号。其中的1号和2号作坊保存较好。

1号作坊北墙内侧釉料堆积层

1号作坊内的1号釉料坑及釉料
1号作坊位于发掘区的中北部,仅存北墙局部,墙体内侧遗有较大面积釉料堆积层,在釉料堆积层下有5个大小不一的釉料坑,结合出土的两件较完整素烧器,表明该作坊为施釉作坊。更重要的是,该作坊釉料堆积层内出土的一枚宋徽宗“政和通宝”钱币,证明汝窑的停烧时间不早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


1号作坊釉料层内出土素烧盘

1号作坊釉料层内出土“政和通宝”钱币
【2号作坊】

2号作坊平剖面图
位于发掘区的中南部,在2号、3号、4号、5号、8号、10号和14号窑炉的正前方。作坊内除堆积有较多制坯原料外,还出土有不少建筑材料板瓦和10余件天青釉汝瓷梅瓶、三足洗、板沿盆、椭圆水仙盆、盘、碟等。

淘洗池 排水沉泥槽 澄泥池

淘洗池

澄泥池局部
灰沟与水井
【水井三眼】

1号井与御用汝窑烧造有关,位于汝窑中心烧造区的西北角。
【灰沟两条】

排水沟局部现状
1号灰沟与汝窑创烧期马蹄形窑炉有关。该沟位于汝窑中心烧造区北部的2号、5号和14号窑炉北侧,用以防护山坡上的雨水冲击窑炉。
窑具 作坊具
【窑具】
窑具是瓷器入窑烧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窑具有匣钵、垫饼、垫圈、垫饼支烧、垫圈支烧、火照、火照插饼、支顶钵、支垫具和炉条等。

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