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茶洋窑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南约25公里的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窑址分布于闽江北岸、南福铁路北侧的山岭中。
1980年3月,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分布地点有大岭、安后、马坪、生洋、碗厂、罗坑等。经多次调查,采集标本主要是瓷片和窑具。瓷片有青瓷、青白瓷、酱黑釉瓷以及绿釉瓷等,器形有碗、盘、碟、洗、杯、盒、壶、罐、瓶、炉、盏托、水注、执壶、器盖及动物模型等。青瓷、青白瓷的纹饰有篦划、莲瓣、卷草、花卉、水波、双鱼、团菊及釉下褐彩等;黑釉瓷装饰有弦纹、曲折纹、花卉、叶脉、几何形剔花以及少量兔毫斑等;绿釉瓷有釉下彩绘花卉。窑具主要是漏斗形匣钵、复烧组合支圈以及束腰式支座、半圆和圆饼状垫具、小型垫饼等。
1995年11月至1996年2月,省文物考古队对大岭、安后两处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大岭窑址发掘面积280平方米,揭露窑炉遗迹5座、工栅遗迹一座,出土一批陶瓷器及窑具。大岭的窑炉皆为砖构长条形斜坡式龙窑。其中Y1斜长26.78米、宽1.1~2.2米、高差11.04米,窑底平均坡度23度。Y2斜长29.10米,宽度同Y1,被Y1叠压、打破。窑门二个,均开于西侧。工栅遗迹依山坡而建,与Y3平行,长方形阶梯状平屋,墙体用匣钵片与石块垒砌,已揭露的3间,每间面积3~4平方米。出土的遗物有青瓷、青白瓷、黑釉瓷及绿釉瓷,新发现的器形品种有枕、灯和器座等。安后窑址发掘面积约320平方米,揭露窑炉遗迹6座,其中1座(Y1)保存较完整。窑炉结构与大岭同类,但其平面呈弧形,斜长62米、宽1.2~2.6米,窑底坡度12~30度。窑室单侧开有窑门11个,两侧砌有护窑墙。出土的瓷器中,除以往调查发现的之外,还有灯、炉、俑等。出土的黑釉深腹茶碗,与日本传世的茶道具中著名的"灰被天目"茶碗相同,因而解决长期未能明确的产地问题。而黑釉浅腹茶碗则与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黑釉浅腹碗相似或相同,从而证实这些茶碗产自茶洋窑。
茶洋窑址的调查与发掘,初步揭示其融汇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磁州窑等几大窑系制瓷技术的丰富内涵。黑釉茶碗在日、韩发现的事实表明茶洋窑的部分产品当时已行销海外。因此,茶洋窑对福建省乃至中国陶瓷史、陶瓷贸易史及海外交通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982年该窑址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