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上午,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继续举行学术研讨课。来自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员张红兴主讲《德化三班内坂、尾林宋元窑址考古调查、勘探收获与初步研究》。赴巴林左旗进行专家授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研究员、刘建国研究员以及正在辽上京参加田野实习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系的多名研究生也参加了此次研讨。
2016年7月,为配合泉州申遗工作,考古人员在内坂片区展开系统调查,发现多处宋元时期的窑址。2019年9-10月,对内坂、尾林片区和上寮溪水域瓷土作坊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基本掌握了遗迹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以及产品的主要特点。
两次调查确认了多处古龙窑遗迹,同时选取典型窑炉进行重点解剖。在上寮溪流域,还发现了多处水碓、水坝、木桥等制瓷业相关遗迹。内坂、尾林窑址的产品以青白瓷为主,白瓷为辅。多为白胎,少量呈米黄色。典型器有芒口碗、洗、盏、瓶、碟、粉盒等。装饰手法以素面居多,模印、刻划次之,纹饰多样。在调查和勘探中发现大量窑具,尤其是垫圈、垫钵在窑址中大量使用,说明当时流行覆烧工艺。
张红兴认为两处窑址产品内涵较为接近,通过与相关材料的比较,推测其年代为南宋晚期至元代。内坂、尾林窑址的产品近年来国内外的沉船中多有发现,是外销瓷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
研讨环节中,大家就产品的烧制方式、窑场的布局、运输路线、流通范围,以及瓷窑址发掘中的地层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瓷器是城市考古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遗物,此次研讨加深了大家对德化窑及其产品的认识,德化窑址群的调查和勘探方法对于城市考古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原文标题:“德化三班内坂、尾林宋元窑址考古调查、勘探收获与初步研究”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