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光泽茅店宋代窑址






[日期:2024-10-14] 来源:网络  作者:张玉仁 [字体: ]

 

光泽县是闽江富屯溪的发源地,富屯溪由光泽县境内的二条主要支流汇集而成。二条溪分别为西溪和北溪,在光泽县城回龙潭汇集后流入富屯溪。富屯溪支流西溪,有一条重要支流名为止马溪,它发源于光泽县华桥乡的大禾山,河长28.38千米,流域面积136.37平方千米。止马溪的发源地大禾山,为闽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大禾山之南水系流入闽江,之北水系流入江西信江,后注入鄱阳湖,最后流入长江。而地处止马溪源头的光泽县华桥乡大禾山村,有一处著名的茅店宋窑遗址,2020年9月,笔者专程前往大禾山村,对茅店窑遗址进行考察。

地处光泽县西北部的华桥乡大禾山村,这里群山环抱,溪流纵横,森林植被茂密,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在武夷群山的环抱之中,横贯闽赣的古驿道上,座落着一个叫做茅店的村庄。20世纪50年代,当鹰(鹰潭)厦(厦门)铁路工程掘经这里时,一座沉睡近千年的瓷窑被发现了。茅店窑发现后,省文化部门多次对窑址进行调查和标本采集,对窑址堆积状况和瓷器特征进行研究,茅店窑瓷器才有了广泛的认识。
茅店窑遗址,位于茅店自然村北约300米处山坡上。在遗址处,杂草丛生,很难看出是曾经的窑址,只是在杂草中散落着许多瓷器碎片,碎片有大有小,形状不一,颜色以青白色居多,还有青色和黑色。茅店窑址堆积处,主要有二处山坡,一处当地人叫“九谷松”,范围东西100米,南北150米;另一处山坡名为“张家山”,范围东西20米,南北50米。


从窑址遗留的标本来看,茅店瓷器较多地具备南宋风格,它的全盛时期在南宋。茅店窑是典型的民窑,茅店窑瓷器按釉色划分,可分为青白、黑和青三大类,品种主要有碗、盘、碟、杯、炉、盒、缽等。

据省博物馆考古学家考证,茅店窑三类产品中,以青白釉瓷器成就最高,但数量不多。这种瓷器胎骨坚白细腻,形体透薄,造型轻盈,釉色莹亮的白中微泛出淡雅的青色,在日光或灯光的照耀下玲珑剔透,达到如水如玉的质感效果。当时景德镇生产的青白釉瓷器,誉为“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媲假玉器”,而茅店窑生产的青白釉瓷器,可与之竞相媲美而毫不逊色。瓷器的形状有侈口弧壁碗、折口浅底盘、敞口平底洗,折口浅底碟。瓷器内底多装饰花纹图案,手法以模印为主,兼有少量刻划。花纹题材有飞凤、牡丹、盆花、双鱼、莲荷、飞鹤、芦鸭、蜜蜂、蝴蝶、草、杜鹃等。画风写实,自然生动,其中又以飞凤、牡丹、双鱼、莲荷最为常见。



茅店窑的黑釉瓷器均为小碗,是仿制建盏(建阳水吉窑),造型均为大口小底,但有所区别。建盏足近似实足,茅店盏足多为内挖,俗称卧足或假圈足。建盏胎体灰黑粗糙,茅店盏胎体灰白结实。茅店盏多褐釉,俗称酱色釉,也有成功烧成结晶状兔毫花纹。这些碗盏显然也是适应当时社会饮茶风尚而生产的茶具。茅店窑的青釉瓷器,釉色以偏黄的居多,有牙黄、土黄、青黄等,花纹有少数用篾丝在内壁刻划篾纹的,器形有碗、盆等。 这些瓷器也可称为“土龙泉”,也受浙江龙泉青瓷影响之意。窑址出土的窑具主要支圈、垫座、匣钵等,由此推测,茅店窑的烧制方法为支圈复烧、垫座叠烧和匣缽仰烧等。烧制方法的多样性,反映了茅店窑工吸收当时先进工艺技术的匠心。



宋元时期发,我国南方瓷器生产曾以景德镇青白瓷、建阳黑釉瓷、龙泉青瓷为三大瓷器生产基地,茅店窑博取三家之长,其产品满足了当时民间日用之需求,部分产品还远销至海外。如1976年南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土一艘中国元代沉船中,有一种修口弧壁芒口青白釉碗,内壁模印六格盆花的,与茅店窑同期类瓷器十分相似。在茅店窑采集的标本中,就有侈口弧芒口青白釉碗,内壁划有六格等分,每格印有莲、梅、牡丹、萱草等花草,边饰为连续不断回形纹。其造型、釉色、花纹以及烧造风格均极为相似,说明茅店窑青白釉瓷器极有可能作为外销瓷器销住海外。



1982年中国古陶瓷和外销陶瓷学术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屈志仁先生在论文《宋元时期的福建陶瓷》中提到,“光泽茅店窑也烧制黑釉缽,但胎色是淡黄色或者是白色的,这在香港和苏门达腊的哥打贾内都有发现”,说明茅店窑的外销瓷器是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光泽县档案局 张玉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