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窑:邛窑遗址
[日期:2015-02-10] |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
[字体:大 中 小]
|
邛窑历史悠久,在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自南朝至两宋,共经历了八个多世纪,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名窑。在南朝即广泛使用化妆土美化陶瓷;在隋代就独树一帜地创造了釉下彩绘;唐至五代以其釉下彩绘著称于世,达到了它的历史高峰;五代至两宋,还创烧了有名的“省油灯”,大大扩展了瓷业生产范围。现存有13个窑堡,其中以十方堂邛窑遗址和固驿瓦窑山邛窑遗址最为著名。1983年四川省考古队在十方堂邛窑遗址发掘,出土各种完残器物10000余件。出土器物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从产品到窑炉、窑具都有完整的实物,它对中国古陶瓷史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价值。1988年1月十方堂邛窑遗址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0月,省考古队对固驿瓦窑邛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清理出45.7米的龙窑1座,虽有一定损坏,但主要部分(火膛、炉身、烟道)是齐全的。在古陶考古中保存情况如此良好的窑炉还不多见。古陶学界一般都认为唐以前的窑炉没有超出30米,而瓦窑山出土的龙窑竟长达40多米,这就使得古陶瓷学界的定论将予以修正。另外,在固驿窑出土的大批隋代陶瓷器中,还发现有联珠纹釉下彩绘器3件,较《中国陶瓷史》认定的中国釉下彩生产最早的湖南长沙窑(中唐时期)早将近两百年左右。据此考证,固驿窑是我国已发现的生产釉下彩瓷的最早窑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