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四川古代名窑:大邑窑






[日期:2015-03-07]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大邑烧瓷已见的有碗、盘、炉等,瓷胎之白,几乎与现代白瓷瓷胎无甚区别,瓷质细腻、坚致,硬度强,比重轻;将瓷片彼此敲击,其声清脆悦耳;釉面纯洁,不见杂质,釉色纯白犹如堆脂,色泽温润光洁。

大邑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据此大邑白瓷碗当具胎薄、质坚、音脆和釉白如雪等特征,与唐代著名邢窑白瓷极为相似。但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四川地区唐代墓葬中也无此窑白瓷出土。杜甫诗里提到的大邑瓷器,声清如玉,白似霜雪。曾有文章认为:“大邑并非产白瓷的地方,”杜甫的诗“被推断系笔误。”然而,无论是历代记载,还是考古发掘的大量窑址及瓷器,都证明大邑曾经产瓷,而且胎色洁白,声音清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邑县城附近发掘的隋唐窑址比比皆是。大邑古瓷窑已在晋原镇发现多处。1983年1月,大邑县城大南街发现不少瓷器和瓷片,并拾到一个非常精致的荷口碟。经专家考证为唐宋时期的瓷器遗迹,和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瓷器及精美的白瓷残片。这种白瓷残片瓷胎细白坚硬,其薄如纸,釉色莹润,旋削极工,酷似杜甫的描绘。

1992年,文管所在东壕沟北段,大邑县运输公司修建工地发现隋唐窑址两处,当即配合市考古队将其发掘。出土若干白瓷碗、白瓷盏、白瓷釉下绿瓷平口盂,以及青瓷碗,青瓷高足杯、青瓷注子等完整或残损的瓷器、瓷片。窑址的工作面、火膛、窑室、烟道均基本完好。窑壁烧结较厚,呈青灰色,说明这两座窑址使用时间较长。不久,又在县城西门外粮食局面粉厂发现隋唐窑址一处。除出土若干青瓷白瓷的完整瓷器外,还出土十多件柱形支烧窑具。发掘的这三座窑址,虽然没有杜甫笔下那样精美的白瓷,但足以说明,隋唐时期大邑确实烧制过瓷器。而且大邑县城附近,当时就是一座大窑场。

另有资料记载:县城内惠山宾馆附近,也曾发现一处窑址,由当时的文管所长胡亮主持抢救性发掘,挖出了很多高质量的白瓷片,当时考古人员还整体搬回去一个小窑。2003年因县文管所与安仁刘氏庄园合并,县文管所迁安仁时窑包无处存放被遗弃了。此后在大邑县静惠山公园背后原五一染织厂对面山沟内鱼塘旁,曾经发现一处窑址,经文物部门发掘出很多白瓷片和一只基本完整的白釉高足杯。

大邑唐代瓷窑遗址已经发现了近20处,因而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一诗既非杜撰,也不是笔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