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子江窑址位于湘阴县城南乡紫华村八组瓦子江、窑坡一带。瓦子江窑址与斗笠铺窑址地处同一台地,是本次重点勘探斗笠铺窑址时的另一新发现。瓦子江窑址位于现台地的北端,我们在台地北端布设南北向0.5×10米探沟1条,南北向2×10米探沟1条,经探沟探明该窑址是一处主要烧制青瓦的瓦窑,从探沟已揭露的部分看,该窑顶部已塌陷,基部保存完好,呈扇形,尚存有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窑壁烧结厚达5厘米,窑壁外受火红土层厚10-30厘米,结构完整。在其东、南部尚有储泥坑、制坯、晒坯等作坊区遗迹,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在洋沙湖东岸一带,还分布有与瓦子江窑址同类的清代瓦窑,如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杨家园窑址、场地坡窑址等,洋沙湖北岸一带至今仍名为瓦窑湾,现今也仍有较多砖瓦窑场,可见洋沙湖一带砖瓦窑业传统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洋沙湖湖岸及附近一带窑址分布较密集,据现有资料可知有青竹寺窑址、洋沙湖窑址、吴家渡窑址、斗笠铺窑址、葫芦山窑址、竹园里窑址、于家咀窑址等汉晋至唐宋时期的瓷窑,也有瓦子江窑址、杨家园窑址、场地坡窑址等明清砖瓦窑址。东汉时洋沙湖一带已成为一个较为集中的青瓷生产区,是目前发现的湘江流域时代最早最为集中的一个青瓷生产区,可能是湘江流域制瓷技术之源头,这些汉晋时期的青瓷窑址开启了湘江下游湘阴地区制瓷业的兴盛之门,晋唐时期青瓷生产向湘阴县城集中,窑场规模逐渐庞大,洋沙湖一带的制瓷业也仍在继续,形成了较稳定的技术系统,特别是匣钵的使用使得瓷器的质量和产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使湘阴窑的青瓷烧制水平位居时代前列,南朝时可能生产过宫廷用瓷,到唐代湘阴窑青瓷产品则以岳州瓷之名而备受称誉。可以说洋沙湖是岳州窑一系最早的烧造中心,是“湘瓷”的故乡,洋沙湖一带古窑址群是湘江流域历史悠久而浑厚的青瓷制瓷技术传统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重要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