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发现古窑遗址






[日期:2011-01-27] 来源:大江周刊  作者:汪春荣 [字体: ]
断代之争
11月5日,记者陪同中国古陶瓷研究专家、景德镇市陶瓷科技博物馆(筹)馆长余希平和中国唐代陶瓷历史研究专家王升虎来到坑口古窑址,经过详细地考证研究后,两位专家对古窑址的断代发表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余希平认为,《景德镇陶瓷全集》等书中记载,景德镇地区瓷业的发展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唐代武德年间,第一次出现窑的专称。对于书中的论点他不与苟同,虽然在唐、五代历史时期,景德镇有很多生产古瓷遗址,唐、五代前并无窑址记载,所以王港乡坑口村这一山洞类型窑址的首次发现,将此记载推翻,根据他对资料的查阅和多年的经验初步判断此窑应在龙窑之前,而据《中国陶瓷史》一书记载,我国使用龙窑已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景德镇烧窑历史就往前推1000多年,约在商、周历史时期,为改写景德镇陶瓷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他还告诉记者,洞穴内发现的瓷片有支钉原始瓷碗、小盘、罐、壶类,能够看出当时窑炉温度已经达到了1100度——1200度左右,说明窑工们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技术。关于坑口山洞类型窑址的断代,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有待对瓷片进行碳十四测定才能确定。
余希平还认为,从目前在王港乡见到的河流、码头、出土的青铜器,众多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以及相关民间传说,一直到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跑马场来分析,这里文物遗存如此密集,说明曾经是景德镇周边百余里地的政治、经济、商贸、军事所在地,繁荣过几千年。在这里,4公里河流中竟有4座古桥,这在中国境内十分罕见。新平的崛起可能在王港之后,而后是浮梁县,近代的政治行政中心、瓷业才迁移到景德镇。
而王升虎却对此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从窑洞内瓷片的器形、釉面发色、窑炉形制和遗物堆积,还有相关的《纪年鉴》资料显示,都认为与唐、五代窑址的特点相吻合。因此他肯定这是一处唐、五代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瓷窑。这在景德镇陶瓷考古史中尚属首次发现,填补了景德镇唐五代陶瓷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王升虎接着说:“时至今日,由于景德镇窑址考古信息的缺失,唐、五代陶瓷的研究较之其他更是纷繁复杂,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其性质判定、生产及钴料支配状况、消费阶层等,均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以前在景德镇对唐、五代陶瓷的研究只是有文献的记载,也没有发现过完整的唐、五代瓷窑。博士后方李莉先生在《景德镇民窑》一书中曾这样介绍,因唐五代陶瓷烧成方式是以支钉垫隔重叠装上垫柱入窑成,因支叠烧的高度有限,窑室不可能太高,如果窑身又短的话,利用率低,烧成温度必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把窑身拉长,窑底坡增加到适当程度,故推测当时流行的是龙窑。但这只是推测,并没有发现真正完整的瓷窑来证实当时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状况。坑口古窑遗址的发现,这在景德镇陶瓷考古史中尚属首次发现,填补了景德镇唐、五代陶瓷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为研究景德镇唐、五代陶瓷发展历史提供了佐证。”
坑口古瓷窑身世究竟是商周时期?还是唐、五代时期?双方各执一词,当然,最后的结论还有待权威的考古专家们进一步发掘论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