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古代陶瓷堆塑艺术集大成者——婺州窑






[日期:2011-05-05] 来源:《东方收藏》杂志  作者: 雷国强 [字体: ]

 

图1、图2

 图1、图2

   浙江古代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早期的原始青瓷均有以堆塑来装饰作品的习尚。这一原始青瓷堆塑的装饰艺术之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陶质堆塑。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陶鸟、陶猪、陶羊、陶狗、陶鱼、陶龟等陶质堆塑作品。这一考古事实说明,早在人类社会混沌初开的新石器时代,浙江的原始先民就已掌握了陶器的堆塑技艺,并已在漫长的制作实践过程中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纵观中国古代南北众多窑口及其产品的装饰风格特点,显然以堆塑艺术见长并以此成为其鲜明个性艺术风格特征的窑系当推婺州窑。可以这样认为,婺州窑是浙江发端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堆塑艺术的继承发扬并取得艺术成就集大成者。

  一、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的分类

  婺州窑堆塑作品按其造型和器具之功用归类,可分为实物模型、动植物仿生作品、瓷俑和堆塑罐、瓶。

  1、实物模型

  这一类婺州窑堆塑作品主要是仿照窑工制作所处时代背景之下的生活器具。如房舍、农田、鸡笼、狗圈、猪栏、羊舍、鐎斗、火盆、灶、砻等。

  2、动物植物仿生作品

  这类作品以动植物仿生,即模仿动植物的形态为造型的作品。如狮形烛台、熊形灯具、羊形尊、鸟形杯、虎子、神兽尊、鸡首壶、羊首壶、莲蓬形粉盒、仰覆莲盖罐、荷叶形盏托等。

  3、瓷俑和堆塑罐、瓶

  在婺州窑堆塑作品中,单独瓷俑作品较为少见,大多数的堆塑作品是堆塑罐、瓶。在堆塑罐上堆塑有龙、熊、凤凰、麒麟、狮子、羊、狗、鸡、猪、鼠、龟、蛇、鱼、爬虫、群鸟、人俑、佛像、神道人物和建筑等。

  二、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艺术特点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可分为:写实的艺术追求、简练与意象并举的造型艺术表现特征、古拙朴素的艺术面貌、阳刚雄健与阴柔飘逸共济的艺术风格。

  (1)写实的艺术追求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并不表现在具体物象如动物、人体、实物的形体逼真上的模仿,而是其题材内容上的写实。如1990年9月义乌市青口乡江平村出土,现珍藏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博物馆的西晋青瓷堆塑罐(图1)。这只堆塑罐口部堆塑有两层楼阁,其造型为重檐庑殿顶阁,周遭堆塑有熊俑、犬俑、飞鸟。其建筑形制特别写实,重檐庑殿之门阙,上下两段均开有小门。这只西晋青瓷堆塑罐忠实记录了当时建筑的风貌。再如1980年出土于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北宋纪年墓,现珍藏于永康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北宋婺州窑堆塑人兽纹盖瓶(图2)。瓶腹堆贴纹饰三层:上、中层为出殡送葬的纹饰,有举幡旗的,有乐队,有抬棺柩的,有死者亲属在哭泣的。堆塑人物形神兼备,布局错落有致,真实反映北宋时期婺州地区的丧葬习俗。

  此外,婺州窑堆塑作品中堆塑了大量的动物及日常生活用具模型。动物类有熊、牛、兔、马、猴、龟、蛙、虎、鳖、蟾蜍、鼠、蛇、鱼、爬虫、狮等。生活用具有缸、炉、火盆、水井、磨、砻、水田、鸡笼、狗圈、猪栏、羊舍等。反映当时人们信仰观念的瑞禽神兽之形象有龙、凤、玄武、白虎、朱雀、青龙、辟邪、麒麟等。人物类的有带冠执笏的天官、手捧书卷的佛道人物、站立的男女人俑、杂耍百戏人俑、持刀握枪的武士俑等。

  (2)简练与意象并举的高度概括造型艺术表现特征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的创造者都是婺州窑青瓷制作的民间匠人,所以其作品有一股天然的质朴、简约、洗练、淳厚、单纯的原始艺术的神韵。故而,简练的造型、意象的神态就构成了婺州窑堆塑作品造型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

  如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一书中收录的一件婺州窑三国时期的堆塑作品,就十分典型地代表了婺州窑堆塑艺术造型风格上的简练与意象并举的特征。这件作品出土于浙江省武义县桐琴果园三国纪年墓葬。今借展在上海博物馆陶瓷陈列大厅正中,作为重点藏品对外展出。它是一件五联罐(图3),上部的五个小罐堆塑成凹脸高鼻、圆眼正视的男性头像,中间的人物稳身端坐,左肩上驮一幼儿作托面贴耳的嬉耍状;周围四个人物稍低一头,均左手托腮,右手取左肩之搭巾以示恭候,手法传神,洗练简约,意象逼真,呼之欲出。再如,浙江义乌市博物馆珍藏的一件西晋青瓷猪圈(图4)。其造型为圆筒形,平底微内凹。前方开一长方形送食口,器身上下各划弦纹两道,以长条形镂孔间隔表示栅栏,圈内塑猪仔一只,竖耳、睁目,面对送食口作觅食状。猪的形象简练,但其觅食动作逼真,静心观看鉴赏这件作品,仿佛能听到小猪觅食待喂之时的尖叫声。

图3、图4图3、图4

  正是婺州窑古代制瓷匠人的这种高超洗练、简约具有意象逼真的堆塑造型能力,生动地再现了堆塑作品之中人物或动物的神韵。

  (3)讲究对称与平衡,注重布局与构思的古拙朴素的艺术面貌

  对称与平衡是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如常见的东西两晋时期的细网纹折沿洗与双复系罐。为了提高器物的装饰美,在折沿洗之腹中上部往往对称贴塑模制的兽首。在双复系的敛口青瓷罐的肩部与系成十字对称贴塑模制的衔环铺首。

  讲究对称与平衡的装饰风格特点,在1981年6月义乌市尚经乡罗店村东晋义熙十年(414)墓出土的一只青瓷辟邪烛台(图5)

青瓷辟邪烛台
图5 青瓷辟邪烛台

  上表现得更为明确。整体造型为一只蹲伏状的狮子,作昂首睁目、龇牙咧嘴状,竖耳,颈部饰卷曲鬃毛,背负一只圆筒,供插烛之用。器身对称刻划飞翼一对,竖线条和卷曲毛。四肢刻划有力,肌肉丰满,张力毕现,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婺州窑堆塑作品结构繁缛复杂,但讲究布局与整体的构思。如东阳博物馆珍藏的一只西晋时期

青瓷堆塑罐
 (图6)。青瓷堆塑罐

  (图6)。罐身分上部与器盖两大部分,共按6个层次的不同内容堆塑。最高层为罐盖顶堆塑为一幢重檐庑殿、围墙环绕,顶阁高立的建筑群。次一层之中心目标为对称的四个小罐口,其周围堆塑高崇的汉阙,以期与顶盖之重檐庑殿顶阁相照应以突现出其雄伟高大。再下层为罐之肩部,堆贴弹奏琵琶、拉琴、击铙的人俑一圈,为增加整体动感,在建筑之上堆塑展翅飞鸟。最下层,为罐之腹及中下部贴塑骑马人物及动物走兽模制贴塑像。这只堆塑罐讲究整体布局构思,虽层次繁多,内容繁杂,但突出了顶盖建筑主题和人物吹拉弹唱的活动场景,使我们感受到古代西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气息。

  (4)阳刚雄健与阴柔飘逸共济的艺术风格

  婺州窑堆塑作品大多为明器,或是日常生活用具,它们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写实,形象上朴拙可爱,表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原始美、内在的意象美。

  这一艺术特征,在婺州窑北宋晚期的堆塑龙瓶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龙纹堆塑梅瓶的纹饰造型分别以一雌一雄双龙在两个梅瓶的肩腹部盘绕(图7),龙头龙须等高悬空中,龙腿、龙爪精雕细刻,十分传神。雌雄双龙的形态与神态完全不同,雄的较为高大,龙头高仰,有龙角和张力毕现的龙爪,尖爪垂直深入梅瓶之胎骨,显得雄壮阳刚威武有力;雌龙造型则较小,龙头平伸,没有龙角和龙爪,显得平和温顺、妩媚阴柔。

  三、婺州窑堆塑艺术常用技法分析

  从现已考古发掘出土和民间收藏的婺州窑堆塑作品的一般特征分析,婺州窑堆塑艺术的常用技法主要有:捏塑、堆塑、盘塑、拍片、模制、贴塑、镂雕、刻花、压印、按捺等。

  捏塑:将泥料用手捏塑成型。如婺州窑堆塑作品中各种人物和动物俑大都用手工随形就势捏塑而成。

  堆塑:以手捏或模制的立体人物、动物、亭阙等按一定的构思或表现主题有规律地粘贴在器物坯体上。

  盘塑:以手捏滚圆长条形的泥条,按器物或动物的形态盘塑粘贴而成。如婺州窑宋代一种龙、虎盖瓶之瓶盖之上的龙、虎形象就是以盘塑的技法来堆塑完成的。

  拍片:拍片成型法就是先将泥料拍成器物所需的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等薄片,然后粘合成器。在婺州窑堆塑作品中的亭台楼阁之造型大多用此法完成。

  模制:用模或范来成型的一种方法。婺州窑模制成型法,一般将泥料涂敷或打成泥片置入模型内,用手压制,待稍干后取出,即为器坯。模制用的模型有单模和合模,古代婺州窑陶模多用生土经素烧而成。浙江东阳市博物馆珍藏有一对宋代佛像陶范,一只高为5.5厘米,另一只高为7.1厘米。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中大量的佛像、人俑均由陶范模制而成,所以纹饰一致,规格统一,工效高。此外,婺州窑狮形烛台、鸡头壶、羊头壶的鸡头、羊头亦是模制成型。

  贴塑:亦称“模印贴花”、“塑贴花”,就是将模印或捏塑的各种人物、动物、花卉、铺首等纹样的泥片用泥浆粘贴在已成形的器物坯体表面,然后施釉入窑焙烧。这是婺州窑堆塑作品之中最常见的一种作品装饰手法,其代表作品有西晋网格纹折沿铺首洗、堆塑贴花纹龙虎盖瓶等。

  镂雕:亦称镂空、透雕,就是在器物坯体未干之时,将装饰花纹雕通,然后施釉入窑烧造。婺州窑镂空的纹样一般较为简单,多为几何形图案,或建筑造型之中的门窗之类。

  刻花:刻花即在器物坯体尚未干透之时,以竹刀或铁笔在器表根据装饰需要刻制花纹。婺州窑北宋时期碗、盏、盘等圆器常用刻花装饰法来装饰。在婺州窑堆塑作品中,刻花主要应用在表现动物或人物之毛发需要上。

  压印:就是用指甲或圆形、半圆形竹管来压印需要的部位,以增加堆塑作品的质感。婺州窑堆塑作品中的龙鳞虎纹就是用此法来完成。一些人俑或动物的眼睛亦有用压印手法来表现。

  按捺:就是为了使器物装饰效果更加突出,用指或竹管、木笔等物将扁平泥条压成水波纹状的一种技法。婺州窑自唐代始出现的谷仓罐、堆塑瓶之上的水波纹就是用按捺的方法来完成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