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遗珠草野”磁州窑






[日期:2012-01-17]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字体: ]

 
  草野之间,代有遗才。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概因没有“官家身份”,民间窑瓷若想在瓷林中扬名立万,必须有过硬的釉色和造型。因磁州窑所有产品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众多品类风格清新,不受任何束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磁州窑系最擅长的“独门绝技”为釉下彩绘,又以釉下彩绘划花最为精绝,其纹饰潇洒自如,真切生动,浑然天成。磁州窑系卓然生存于民间,河北彭城、磁县两地为该窑系“宗主”,窑址遍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其粗犷豪放的风格,简洁明快的线条风骚一时,又因造型立足于生活实用,大方朴素,坚固耐用,主要窑址千年窑火升腾而不灭,文史记载中“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誉。

  作为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出现在明清两朝。

  文献记载上的缺失是磁州窑“遗珠草野之间”的一个侧证,磁州窑的发展最早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这一点可以说明磁州窑虽为民窑,却也身世不凡。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渐成一方“缙绅”,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糅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单从装饰技法来讲,磁州窑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明清彭城磁州窑可以说历经辛苦,终成正果,朝廷在彭城设置了官窑,于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瓷都。

  可惜好景不长,清末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磁州窑也走完了其历史进程。相对于宋代五大官窑,磁州窑瓷器因为大多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肯定产量很大,且流传到今天的数量也要多得多。但要发现一件品相很好、器形完整且不脱釉的宋金磁州窑瓷器也不易。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磁州窑并非只生产白地划花窑品,还有众多的釉色及造型,不能忽视或混作它窑。笔者曾见过一只孔雀绿釉香炉,即为磁州窑产品,釉色神秘而又高贵。香炉在烧造的过程中经历了低温炉的烘烤,水汽蒸热,红色铜慢慢的变得耀眼,白色釉底衬在蓝色之下,似华贵的绸裙。火熄了,温度慢慢降下来,噼噼啪啪,釉层如冰片般轻微开裂,开片细碎。从出炉的那刻开始,她华丽上演自己的美。

  这只造型优雅的香炉器型较小,高仅8.1cm,口径7.3cm,可捧在手心。釉面有不均匀的气泡,在灯光下闪如晨星,釉面光泽荧荧,有玻璃的莹透光洁,还有一丝厚重感包裹在里面。香炉腹部、开片纹接处有点点蓝斑,腹部、底部、内表层釉大片蓝色,同属冷色调的蓝绿交会,使人联想到孔雀王国河畔的少女,鲜艳妩媚,而又高雅纯洁。看着这个小小的香炉,思绪一瞬便到了千年前,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她从不属于谁,她有着自己的美丽,高傲,神秘,而又孤寂,一个唯美的流浪者,一颗遗落在草野之间的明珠。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