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早期青瓷窑,其与越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烧造工艺跟越窑相近。从胎质看,越窑、瓯窑都属灰白胎,但瓯窑胎色较浅,越窑胎色为青灰色或青黄色。从色釉来讲,二者也较为相近,都是青色釉,瓯窑早期多为淡青色,部分也有青中泛黄和青绿色,而越窑釉色偏深。造型上,都有碗、壶、盘、罐、杯、砚、熏炉、唾壶、虎子、灶、簋、镌斗、鸡笼、谷仓、盏、盏托等器型。纹饰上,两者各时期的纹饰风格也较相似。
瓯窑历史悠久。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浙江的温州、永嘉、瑞安、乐清、泰顺等地就出现了原始瓷。六朝时期,瓯窑得到了迅速发展,制瓷技术提高。从出土瓯窑器物看,两晋、唐、五代是瓯窑生产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与同时期的越窑相比较,东晋瓯窑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越窑,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艺术独具风韵,尤其是富有特色的青釉褐彩装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釉色风格。宋代以后浙江龙泉窑崛起,其优美的胎釉,创新领先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精美瓷器占据国内外青瓷市场,使得瓯窑从南宋后逐渐衰落。至明清时期,由于江西景德镇瓷业的兴盛,温州地区除个别窑场仍在生产外,绝大部分窑场已基本停烧,瓯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浙江是中国早期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晋初的杜预在其《荈赋》中有“器择陶拣,出自东瓯”之语,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瓯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陶瓷窑场。瓯窑既有浙江青瓷的共性,又有着浙南青瓷的特色,我们要研究中国的青瓷发展史,不能不研究瓯窑。
瓯窑窑址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瓯江、飞云江、熬江流域,现已查明窑址200余座。瓯窑早期发达的制瓷工艺影响着中国的制瓷工业。中国素有“南青北白”之说,据考证隋唐五代时期瓯窑制瓷的中心在浙江的永嘉,温州一带,影响到瓯江上游的丽水、龙泉等地。早期的龙泉瓷,其胎色、釉色、纹饰和造型基本上都和温州西山窑瓷器相似,这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瓯窑对龙泉窑系的兴起、发展、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瓯窑在中国制瓷史上有两大贡献:其一,其晚商和西周时期的黑褐瓷独树一帜,东汉晚期,现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东岸、罗溪等地的瓯窑已从烧制原始瓷进而能烧制青瓷和黑瓷两类瓷器。其二,两晋时代,瓯窑不但能烧制胎质中含铁量低的缥瓷,还创烧了青釉褐彩瓷。这种将釉和彩融为一体的工艺,丰富了瓷器装饰艺术,为元、明、清青花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