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古窑址简介






[日期:2014-04-24]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安口窑

    安口窑在甘肃省的平凉,华亭的安口,因名。旧有“陇上窑”之称。 

始烧于唐代,宋元时期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至明清烧制黑陶与白陶,以粗缸,粗碗等日用器为主。


安溪窑

  古代瓷窑。在福建安溪县。发现宋元青白瓷窑址二十余处,以垵园遗址面积最大,遗留标本也最丰富,有各式盘碗、瓶、壶、盒子、军持等。装饰有刻花、印花、堆贴花、釉上加酱褐彩绘等。


扒村窑

  古代瓷窑。在河南禹县。始于唐,终于宋。属磁州窑系。其白地釉下黑彩与磁州窑属同一类型,黑彩浓而醇厚,笔调粗放简练。有白、黄等釉色,釉面无光泽,似白釉。胎骨坚硬,胎色深灰或发米黄。主要器型有瓶、盆、罐、枕、盘等。


白舍窑

  宋、元瓷窑。窑址在江西南丰县。《南丰县志》:“白舍,宋时置官监造瓷窑,窑数处,望之如山。”产品有白瓷和青白瓷,还有少量薄胎瓷。造型、釉色与景德镇窑大体相似。白瓷精者胎质洁白细腻,釉汁晶莹润泽;粗者胎质较粗糙,色泽白中泛黄,呈蛋壳色。白舍窑产品主要是民用瓷,有碗、壶、瓶、杯、碟等器型。


白浒窑

  南朝至宋代青瓷窑。窑址在江西临川县。产品有碗、壶、罐、缸、钵等,以碗为主。器物多为平底,也有部分圈足器。大部胎骨粗糙、厚重,胎土灰色。釉多青绿、酱褐色,也有少量豆青色。器内施全釉,外施釉多不及底。釉面常开细冰裂纹。纹饰较简单,多为葵花形纹样,罐类器肩部,常以“辅首”为饰。


宝丰窑

  宋代陶瓷窑。窑址在河南宝丰县大营。产品有白瓷、青瓷和低温三彩陶器等。青瓷装饰有印花、刻花等。印花缠枝菊纹较多,纹饰清晰,线条细而圆润,与耀州窑风格相同。刻花器花纹轮廓用刻花法,花筋叶脉用篦划,也与耀州窑风格大致相同。


潮安窑

  唐宋瓷窑。在广东潮安县。唐代所烧瓷器为白胎,浅青色玻璃釉,积釉处有白色窑变物,有并行状长开片。宋代烧制青白瓷,以碗、盘等日用瓷为主,产量很大。此外,还兼烧黑瓷。


磁灶窑

  古代陶瓷窑。在福建泉州。始于南宋,终于元,南宋至元为其盛期。产品有青瓷、黑瓷和绿釉陶器等。胎体较粗,多为灰白色,也有泥黄色。装饰有划花、印花和堆花等。为适应外销需要,装饰花纹有的带有异国风味。产品曾在海外许多国家出土。


德化窑

  在福建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达到高峰,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产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闪红,而是白中透青。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建国以后,德化瓷塑继承传统手法,形象刻划深入,衣纹飘洒自如,并把传统的雕刻技法进一步运用于日用瓷和陈设瓷上,通体不加彩饰,素雅、恬淡。


德清窑

  东晋瓷窑。在浙江德清县,故名。器物胎壁较薄,胎骨大多是黑褐色,也有灰白色和灰色。器内和器底多有支烧痕。青色釉普遍趋向均匀温润,也有黑褐色釉,这是我国最早的黑釉器。釉无剥落现象。挂釉不到底的作法,在这里逐渐减少,标志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不用模印或刻划作装饰,耳和足简单朴素。一般均为日常用品。碗底改变了小而内凹的原始作风,变为宽大的平座。


登封曲河窑

  宋代北方民间瓷窑。在河南登封曲河。始于晚唐,北宋为其繁盛期。珍珠地划花装饰为登封曲河窑的代表特征,器形有瓶、罐、洗和碗等。


邓窑

  见“内乡大窑店窑”。


弟窑

  亦称章窑。一般所谓南宋龙泉窑即指弟窑。见“龙泉窑”。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古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