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窑
唐、五代青瓷窑。在四川成都青羊宫。器皿有碗、杯、盘、罐等。唐代除烧青瓷外,还烧制黄釉褐绿彩圆点纹瓷器。
丘州窑
唐代窑场。在湖南湘阴铁罐嘴窑头山一带,唐属岳州,故名。釉色以米黄、红棕和靛青三色为主。和湖南长沙市郊解放以来唐墓中经常发现的带青(俗称蟹壳青)、带黄的器物一致。器物造型极多,有壶、罐、碗和盘等,大小不一。胎土较粗松,故较轻。早期胎多红色或米黄色;晚期多灰白色。拉坯草率,旋削痕清晰可见。满釉支烧。
饶窑
指景德镇窑。景德镇旧属饶州府浮梁县,故旧时又有“饶窑”之称,亦称“饶州窑”。详见“景德镇窑”。
荣昌窑
在四川荣昌县。清时为著名陶窑之一。康熙年间,由甑子窑发展为长窑,最盛时达二十多座窑场。由粗陶到细陶,以细陶为著,胎骨泥色分红、白两种,土质优良;釉色有黄、绿、蓝、白、黑、黄丹、朱砂等,以釉应用最广,以红丹、锡配成的朱砂和以铜砂、黄丹、玻璃渣配成的西绿釉最著。建国后,荣昌陶器继续发展。产品以日用陶为主,泡菜坛珠整体比例协调,形式美观,造型结构符合泡菜需要,具有良好功能,是最著名的荣昌陶器产品。其它品种还有罐、坛、壶、瓶等。装饰以化妆土刻花为特点,有刻线和剔花两种,纹饰质朴自然。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北宋时创设。胎土细润,体有厚薄,釉色近于雨过天青,釉水莹润,厚若堆脂,以淡青为主,也有豆青、虾青、天青和茶叶末等色,尤以烧造的粉青色釉瓷,全身釉水更为匀净,烧造技术已完全掌握了铁还原。装饰技法,一般在釉下印花为多,刻花较少。图案内容以花鸟为主,缠枝花是汝窑最富特色的一种花纹。布局谨严,构图完美。宋元祐年初曾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造瓷器,烧瓷时间短,但质量很精。在临汝南乡和东北乡,发现另一种青瓷,专烧民用瓷器 ,烧制时间长,生产数量大,称“临汝窑”。1955年,汝瓷恢复生产,1962年产出了胎质细腻、釉厚如脂、其声如磬、晶莹润泽的汝窑产品,并取得了历史上有过的“梨皮”、“蟹爪”、“青麻花”等艺术效果。1973年新建汝瓷厂,又新增粉青、虾青、茶青、天蓝等釉色,生产了各种日用陶瓷器皿。
上虞窑
古代窑场。在浙江上虞县。已发现从西周至宋代的窑址七百多处,是浙江青瓷的重要产地。
胜梅亭窑
景德镇古窑场之一。亦称“杨梅亭窑”。始于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特点与石虎湾窑同。入宋后,改烧青白瓷。
石虎湾窑
五代景德镇瓷窑之一。烧制青瓷和白瓷。青瓷胎灰色,釉色青中带黄,器皿多为盘碗。白瓷器皿有壶、盆、水盂、盘、碗等。青瓷、白瓷均用支烧法。
石湾窑
明清著名民窑之一。在广东佛山市石湾镇。始于宋。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从传世器看,器体厚重,胎骨暗灰或灰白。釉饰善于仿钧窑而有所创造,厚而滋润,彩翠披离,俗称“泥均”,又称“广均”。以蓝、玫瑰紫、黑彩、翠毛釉等色最佳。产品品种很多,有日用器皿、文具和陈设器具,瓦脊是其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品种,而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陶塑则是石湾窑具有典型性的品种。建国以后,传统品种和技艺得到继承和发展,除生产大量日用陶器外,陈设性陶器,尤其是具有独特风格的陶塑,在国内外受到好评。陶塑题材广泛,除传统人物外,还有现代人物和动物。釉色丰富,流动自然,不仅在陶塑上有优美的艺术效果,而且在花瓶、灯座、文具、花盆等陈设性陶器上也有丰富表现力。著名陶塑艺术家有刘传、庄稼等。
寿州窑
唐代瓷窑。窑址在安徽淮南市上窑镇、观家岗、余家沟、外窑等地。唐代属寿州,故名。隋时为淮南窑所在地,烧制青瓷。入唐后改烧黄釉瓷,《茶经》:“寿州瓷黄、茶色紫”。釉下施用化妆土,釉层透明,釉面光润,开小片纹。釉色有蜡黄、鳝鱼黄、黄绿等。器皿有碗、盏、杯、钵、注子、玩具等。胎体厚重,器多平底。坯体制作有轮制、模制、手制三种。
枢府窑
枢府窑宋代已开始烧制,当时景德镇人称为“御土窑”,色青,深浅不一,淡者号月下白,有花纹者地白花青。元代枢府窑器,亦称“枢府器”、“卵白釉器”。为景德镇民烧供御瓷器。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似鹅蛋色,故称卵白,纯正的卵白釉,实为明永乐甜白釉的前身。常见器皿有盘、碗、高足碗等,式多小足。装饰以印花为主,盘、碗等器皿采用压模印花。
唐山窑
在河北唐山。始于明永乐年间,烧制粗陶。清末有发展,制作粗瓷。解放前略产细瓷。唐山盛产矾土、粘土和长石等制瓷原料,又有丰富的煤碳资源,解放后飞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产瓷区。著名产品有细白瓷、骨灰瓷等,釉色温润,造型细长秀丽。装饰上使用喷彩方法较早,以满地喷彩为主要特色。并在继承传统的戗金、描金、彩绘加金等装饰方法基础上,制作成功雕金喷彩、腐蚀金、炙金等品种。尤其新彩一种,使用极广,绘制亦精。1982年,又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制成功铁红金圈结晶釉,艺术水平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