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丰窑
在今河南省登封县,故称登封窑。始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而终烧于元代。主要是烧制白瓷,兼烧黑釉瓷、三彩陶器。其中白釉珍珠地划花最具特色。产品有瓶、罐、洗、碗、杯、枕等。其胎呈灰白色。白釉是白中泛浅灰黄色调。装饰技艺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还有柳斗杯剔花,有两不同的技法:一是在坯胎上先剔刻纹饰后上化装土,再上釉,烧成后即成为白瓷剔花器;二是在坯胎上先施化装土,然后才剔刻纹饰,再施透明釉,烧成后即成为白褐相间的柳条纹饰,工艺致精致美。
另外,白釉绿彩的瓶、碗、壶、钵、罐的产品数量也不少,其釉白润而亮,加以绿彩,显得淡雅纯净。
修武窑(当阳峪窑)
今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烧瓷于宋代,烧制白瓷、黑瓷、酱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绞胎等品种。
特征:
1、 胎色以赭灰居多,故多施用白化妆土;
2、 以白釉剔花最富有代表性,纹饰流利洒脱,尤以黑白、褐白对比强烈的色彩独具一格。瓶罐一类器物上除主题纹饰外,剔刻方块形组成的几何图案作辅助纹饰,为其它瓷窑所不见;
3、 绞胎器的特征是用白、褐两种色料绞在一起,组成对称整齐与羽毛相似的纹理。
鲁山窑
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故名鲁山窑。始烧于唐代,经五代、两宋而终于元。主要烧制花釉瓷、白瓷和三彩器等。产品有拍豉、瓶、壶、碟、炉、钵、枕、碗、盘等。该窑产品特征是:胎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唐代花瓷釉色黑褐,上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有的象一朵白云,有的象一片树叶,有的象一簇浪花,自然生动、写意成趣,即有名的鲁山花瓷。
北宋至金时窑场扩大,产品更加丰富。装饰上除直线纹曲线纹外,也有划花、印花纹等。到元代还烧制白地黑褐彩器和红绿彩碗等。唐、宋、元的器物均具有它本朝代的工艺特征风格。
官窑(汴京官窑)
疑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中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是有关宋代官窑最早的文献瓷料。顾文荐为南宋人,记录前朝之事,应是比较可靠的。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炳等亦都有专文论及此窑。但因历史原因,北宋皇城已为黄河数次决口之黄土所埋,该窑窑址已不可考,终成千古疑案。
北宋官窑又曰汴京官窑,烧造时间应是公元1111-1125年之间,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日开封)。有的学者认为根本就没有北宋官窑,传世北宋官窑器应是汝官窑。但从传世尊、碗、洗等器物来看,北宋官窑器有它自身的特点。北宋官窑的釉色、胎质都与官汝窑不同,而且釉层较簿,并有“紫口铁足”,只有在裹足支烧这一点上相似。加上现在官汝窑址已真相大白,看来汝官窑的产品与北宋汴京官窑的产品是不好混为一谈的。汴京官窑是存在的,只是窑址未发现,暂时得不到证实而已。
汝窑
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宝丰县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
根据发掘证实该窑从北宋初年创烧,历经宋、五代、元代后停烧,又在北宋中后期约有20年左右时间为宫廷烧御用瓷器,即汝官窑瓷器。以烧青瓷为主,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汝窑除烧青瓷外还烧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划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兰釉钧瓷等多种产品。民窑为一般民用品较多的碗、盘、合等,官窑有洗、碗、盘、登、合、钵、盏、盏托、金口瓶、鹅颈瓶、椭圆水盒 、尊、方壶、圆壶等。
官汝窑产品特征:胎质细密、坚簿,因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胎色呈现“赤色”,又叫“铜骨”;其釉色有天青、天兰、粉青几种,因选玛瑙入釉,使釉面抚如脂、视如玉,稀疏的气泡宛若星辰,多开有疏密不等的纹片,少数有鱼棱纹,也有不开片的,其缩釉点呈羊肝色;圈足外卷且比较矮,还有卧足,下圈足和平底足;工艺上有满釉裹足支烧,也有垫烧的。采用支钉支烧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且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处一般呈白色;支钉数为3、5、6个,以5个为多,椭圆形水仙盆则采用6个支钉。采用垫圈或垫饼垫烧的器物圈足足端无釉,但少见;在装饰工艺上有少数刻花和划花装饰,还有龙体和乌首等装饰; 少数器物有铭款。见有两种,器底刻“奉华”和“蔡”字款。
其民窑产品不管是制作工艺上,还是装饰技术上都是比较粗糙的。
汝官窑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满釉支烧(芝麻钉)法的先河,还有以玛瑙入釉法,这两者都为后世的官窑青瓷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