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太湖流域浙江东苕溪沿途古窑址调查与思考






[日期:2014-04-28] 来源:台湾《故宫文物月刊》  作者:孙荣华 [字体: ]

 Y9冯家山原始青瓷窑址——时代春秋战国,地点,洛舍镇章家桥村冯家山。窑址范围目前发现约在70平方米左右,产品以生产原始青瓷为主,器形有瓿、罐、碗、杯、盘、盅、器盖等。除此还有少量甬钟等仿青铜器礼器残件。制作工艺主要采用拉坯成型技术。装饰有堆贴铺首、S形堆纹、刻划水波纹和戳印C形纹等。胎质有的较坚硬,呈灰黄色,釉色呈青黄。窑具主要采用白色粉沫物和使用筒形挚座窑具作为垫烧间隔物。

    Y10亭予桥原始青瓷窑址——时代战国,地点,洛舍镇洋口村西约500米亭子桥。窑址面积目前发现约在120平方米左右,产品以原始青瓷为主,器形有瓿、碗、杯、盅等,另有少量仿青铜器甬钟残件。产品胎质坚硬,呈灰白色,施青黄色釉。纹饰有勾连纹、C形纹、弦纹等。制作工艺主要采用拉坯成型技术,用白色粉沫物、和使用筒形垫座窑具。窑具中发现有较大的型号,所以该窑应同时生产较大的产品。

    Y11泉源坞原始青瓷窑址——时代战国,地点,洛舍镇龙山东坡牧场西北泉源坞。窑址面积目前发现约在300平方米左右,产品以原始瓷为主,器形有碗、杯、罐、器盖等。制作工艺主要采用拉坯成型技术,胎质坚硬,呈灰白色,施青黄或青绿色釉。使用筒形垫座窑具。

    Y12白洋坞原始青瓷窑址——时代战国,地点,洛舍镇龙山东坡牧场北白洋坞。窑址面积目前发现约在100平方米左右,产品以原始青瓷为主,器形有杯、盘、器盖等。制作主要采用拉坯成型技术,胎质坚硬,呈灰白色。器物内外施釉呈青黄或青绿,饰有弦纹。使用筒形垫座窑具。

    Y13姚坞早原始青瓷窑址——时代战国,地点,洛舍镇龙山龙胜村窑坞里。窑址面积目前发现约在200平方米左右,产品以原始青瓷为主,器形有碗、钵、杯等。产品胎质坚硬、呈灰白或灰黄色。施青黄色釉,并采用白色粉沫物、和使用筒形垫座窑具作为垫烧间隔物。制作工艺主要采用拉坯成型技术。

    Y13是一处专烧原始青瓷的窑址。Y11、Y12、Y13三座窑址,由于常年受人为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破坏已比较严重。

    Y14张家山青瓷窑址——时代东汉,地点,德清县城关镇大友村张家山北坡。窑址分布面积目前发现约在l50平方米左右,产品有青釉和黄褐色釉以及部分原始瓷等。青瓷器釉层均匀,光泽度较好。器形以罐为主,罐有直口、敞口不等。器物胎质较粗、其壁厚重,呈灰黄色。纹饰有弦纹、叶脉纹、斜方格纹等。窑具有三足支钉、筒形垫座、垫饼、圈足形垫座等数种。

    Y15荷花塘窑址——时代东汉,地点,德清县二都村荷花塘以南约60米。在窑址现场发现约长3米,宽5米,厚0.9米的窑址堆积。产品有青瓷和部分原始青瓷。器形有罐、壶、碗等。青瓷釉色呈青黄,光泽度较好。器物胎质较坚硬,吸水性较低,其色呈灰或灰黄色。纹饰有水波纹、弦纹、叶脉纹等。窑具采用斜底筒形垫座、垫饼、圈足形垫座等。

    Y16青山坞窑址——时代东汉,地点,二都联胜村青山坞。目前发现的窑址面积约东西长60米,南北长50米。采集的标本较多也比较丰富。产品有青瓷器、部分原始瓷和泥质灰陶、红陶等。器形有罐、壶、碗等。瓷器胎色呈青灰或灰白色,质地较坚硬,瓷器的吸水性很低。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纹、窗棂纹、叶脉纹等。釉色可分青、青黄、酱褐色不等。器物施釉较匀、光泽度较好。窑具有斜底筒形挚座、圈足形垫座、双足座、垫圈、垫饼和三足支钉等数种。

    Y17黄角山窑址——时代东汉至三国(吴),地点,二都村黄角山东南坡。调查中在现场发现一条龙窑的遗迹,其堆积较多且厚,足有三米左右,早晚层次比较分明。窑顶距地面约四米。由于修公路,己将窑床掘断,在公路的两侧其断面清晰可见。器物主要以罐为主,均施黑釉且不及底,在部分器物上印有钱纹,器形大小不一。胎体较粗和厚重,呈赤褐色。器物的肩部有设耳和不设耳的二种。窑具均为筒形挚座,大小不等,直经为lO—16厘米,高20一25厘米左右,有些上端有指纹,有的还可见有刻划文字,如:“起”等。从散落的窑砖观察,见堆塑有时代特证明显的纹饰和文字。窑址东距村长冯彩根宅后天井约30米。

    Y18上渚山窑址——时代三国(吴),地点,二都联胜村上渚山东南坡。窑址面积约在500平方米左右,堆积层厚约1、3米。产品有青瓷和部分原始青瓷等。器形有罐、壶、钟、碗等。釉色有青釉、酱褐釉等,施釉均匀,光泽度较好。器物胎质坚硬、呈灰或灰白色。窑具有斜底筒形挚座,双足座和垫饼、圈足形垫座等。常见纹饰有:水波纹、叶脉纹、棱形纹等。

    Y19峙山窑址——时代三国(吴),地点,三合张桥村峙山东坡。窑址堆积长约20米,宽约10米,厚约1.5米。产品有青瓷,黑瓷两种,器形以罐为主。胎质较粗和厚重,釉面不够细腻。纹饰有钱纹、弦纹等。窑具仅发现筒形挚座一种。Y19窑址一些残片的厚度约在2厘米左右,故应同时生产一些较大的产品。

    Y20梁家底窑址——时代三国(吴),地点,二都华兴村梁家底东山坡。调查发现,目前的窑址面积约在300平方米左右,堆积的厚度约在2米左右。产品以黑瓷为主,但也有少量青瓷器。器形有基、罐等。胎质较粗和厚重,其色呈赤褐色,施釉均匀且较有厚度、釉质很好。产品纹饰有钱纹、素面等。窑具仅发现筒形垫座一种。

    Y21小马山窑址——时代东晋至南朝,地点,德清县城关镇小马山南坡。窑址堆积约在180平方米左右,产器有青瓷、黑瓷两种。器形有盘口壶、鸡首壶、罐、碗、钵、砚、灯盏、香熏等。胎质坚硬、呈灰或紫褐色。施釉匀光泽度较好,青釉器物表面稍有泛黄,黑釉则色黑如漆。窑具仅发现筒形垫座、锯齿盂形问隔垫座等两种。

    Y22  城山窑址——时代东晋至南朝,地点,德清县城关镇西郊城山东坡。窑址堆积在距地表约1米深以下,长约5米、宽约8米、厚约1米。产品有青黑瓷两种,器形有盘口壶、鸡首壶、灯盏、砚、碗、罐等。器物胎质坚硬、呈灰或紫褐色。青釉产品其釉青中泛黄,黑釉产品色黑如漆。窑具发现有筒形垫座和锯齿盂形间隔垫座等两种。

    Y23焦山窑址——时代东晋至南朝,地点,德清县城关镇焦山北坡。窑址面积在250平方米左右。产品有青瓷和黑釉二种。器形有香熏、盘口壶、鸡首壶、罐、砚、灯盏、唾壶、碗等。窑具发现有筒形挚座和锯齿盂形间隔垫座等两种。器物胎质坚硬,施釉较匀,青瓷釉色青中泛黄,黑釉器则色黑如漆。

    Y24丁山窑址——时代东晋至南朝,地点,城关镇丁山。调查发现,目前窑址的面积约在300平方米左右,其堆积分布在山的南北两坡。产品有青瓷和黑瓷两种。器形有鸡首壶、盘口壶、罐、砚、灯盏、唾壶等。器物胎质坚硬,釉色细腻,青釉器青中稍有泛黄,黑釉器则色黑如漆。窑具发现有筒形垫座和锯齿盂形间隔垫座等两种。

    Y25市元头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隋唐,地点,洛舍镇何家村市元头。窑址背靠丘陵,面临东苕溪,目前发现其面积约在100平方米左右。产品有青瓷黑瓷两种。器形有鸡首壶、盘口瓶、敞口壶、砚、碗、罐等。胎质坚硬、青釉器青中略带黄,黑釉器则色黑如漆。窑具有筒形垫座、挚饼、垫珠、圈足形垫座等。

    Y26王母山窑址——时代隋唐,地点,龙山乡王母山北坡。窑址分布面积目前发现约在250平方米左右,堆积较多。器物有:碗、盘、盘口壶、罐等。有黑釉器、青釉器两种,釉层较厚、光泽度较好,器物施釉一般不及底,胎较轻坚硬,呈灰褐色等。窑具有筒形垫座、垫饼、垫珠、圈足形垫座等。

    Y27龙头山窑址——时代隋唐,地点,洛舍镇章家桥村龙头山。窑址堆积遍及龙头山,面积约3600平方米左右。有青瓷黑瓷两种,器形有碗、盘、罐等。其中碗为直口平底,内外均施半截釉,木施釉处露胎,其色呈灰色,较坚硬。器物盘一般内施釉,外仅半截釉。器物施釉较匀且厚,光泽度较好。窑具有筒形垫座,盂形间隔垫座、垫饼、圈足形垫座等数种,还发现有一些窑具的中间带有小孔的形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古窑址